化肥使用的生态效益表现在哪些方面?

浏览

所谓化肥使用的生态效益,是指化肥进入农田生态系统后,能够增强农业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扩大农田生态系统的物质与能量循环,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整体效益。

  在农业生产的具体实践过程中,化肥使用的生态效益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使用化肥可以净化空气。施肥的直接效果是促进农作物生长,这就增加了对二氧化碳的利用,释放出更多的氧气。其结果是减少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消除温室效应,为人类和作物创造适宜的生活环境。

  (2)使用化肥能够提高土壤肥力和改良土壤。农产品的产量提高,会造成土壤肥力的降低。使用化肥对补充和平衡土壤养分,防止土壤的贫瘠化起着重要作用;另外,持续平稳地施用化肥,在化肥与土壤的相互作用中,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能较长期地将化肥与其它物质以不同的结合形式残留在土壤中,促进土壤有机质的循环,减缓土壤有机质的消亡,维持和提高土壤肥力,特别有利于改良瘠薄的土地,增加中低产田的产出,良化农田生态环境。

  (3)使用化肥能够改善作物的生态适应性,是农业减灾的重要措施之一。

  我国地域辽阔,旱、涝、霜、冻等灾害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出现,常会使农业生产遭受损失。使用化肥能够改善作物的抗旱、耐寒和耐霜冻等性能,如充足的磷钾能够降低作物对霜冻的敏感性,减少或者避免霜冻造成损失。另外,使用化肥可使作物“起死回生”,例如小麦地上部分在遭受严重冻害之后,如果追施化肥并辅之以其它作业,小麦分蘖基部腋芽重新萌发,新长出的植株可获得6~8成收成,未采取追肥措施的只有4~5成收成。

  当然,使用化肥对生态也会造成不良影响。首先,化肥淋失后进入水体容易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如湖、塘发生的“水华”现象,近海发生的“赤潮”现象,就是水体富营养化的表现。化肥中的氮和磷元素随着水的流动在江河湖海中聚集,导致水生植物、某些藻类急剧过量增长以及死亡后腐烂分解,耗去水中大量的氧,引起鱼、贝等动物大量窒息死亡。另外,用富营养化的水浇灌农作物,容易引起沤根等病害,影响产品产出。使用化肥的另一个危害是不合理的施肥会使土壤的耕性和酸碱度发生变化,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比如,土壤中使用过多的铵态氮肥和钾肥,会使土壤胶体分散,造成土壤板结的趋向。但这些现象并不是化肥使用的必然结果,通过合理施肥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