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学使用消毒剂和抗菌药物

浏览

一、适时使用消毒剂和抗菌药物

所谓适时,是指在发生鱼病时使用,这时候使用能杀灭水体中大量繁殖的致病菌。鱼病高发期是根据往年鱼病的发生情况总结出来。鱼病发生期是指养殖鱼类出现摄食减少或不摄食、头发黑、游动缓慢或有部分鱼离群独游、出现鱼类少量或大量死亡等现象。此外还要根据水质状况定期进行水体消毒,使用时间和剂量应参照厂家产品说明。

二、准确诊断病原,对“症”用药

准确诊断病原是对“症”用药的依据,是治疗疾病的前提,也是进行药敏检测的前提。就细菌性疾病而言,理论上健康鱼的肝、肾、脾、性腺、脑等器官处于无菌状态,健康鱼体表无病灶和腹水。反之,如果从这些器官、病灶中分离到大量病原菌,则可判断养殖鱼患上了细菌病。同时,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败血症、白云病等常见细菌病的病原都可以采用人工培养基分离和纯化。近十年的实验也确定该方法判断的细菌病结果十分可靠。

三、正确选用药物种类,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剂量

鱼类病原菌体外耐受的药物在体内也一定耐受,体外敏感的药物体内不一定敏感。因此,可以采用纸片扩散法选出病原菌敏感的药物种类,筛除耐受的药物种类。

扩散法选出的敏感药物再采用浓度梯度稀释法定量敏感药物。即将敏感药物制成浓度梯度(单位为μg/mL),然后加入相同量的病原菌悬液,观察可以抑制病原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这个浓度值乘以8.1,用于鲤科鱼类的拌饵用药;乘以9.4,用于鲑鳟鱼类的拌饵用药。单位均为毫克每千克鱼。注意,这个数值超过鱼类中毒剂量时药物不可用。

四、区分药物剂型,及时调整治疗对策,强化鱼类免疫功能

药物的剂型不同,可能溶于水或其它溶剂,也可能不溶于水或其它溶剂。依据治疗的疾病种类不同,使用的方式也不同,需要加以区分。如治疗细菌性肠炎病,可采用不溶于水的药物剂型拌饵料使用,药物直接作用于肠道致病菌,起到治疗效果。治疗细菌性败血症时,需采用溶于水或其它溶剂又便于吸收的药物剂型,这样药物吸收进入血液后才能到达病灶,起到杀菌效果。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治疗效果,如用药3~5天内,死亡数量有无减少,养殖对象有无集群和游动快慢,摄食量有无恢复,疾病的典型症状有无减轻等,以便于及时调整治疗对策。

药物是控制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虽然非常重要,但任何药物在治疗疾病过程中都不是决定因素。决定因素是鱼类机体的免疫能力和抗病力。只有在鱼体具有一定的免疫力和抗病力的前提下,辅以药物治疗才会好的更快,药物才能发挥治疗作用。因此,要注意加强鱼类的免疫功能,如稳定水质、减少鱼类的应激,增加营养,使用免疫增强剂等都是比较好的办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