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索托

浏览

非洲东南部内陆国。 旧称巴苏陀兰。 全境为南非(阿扎尼亚)所环抱。面积 30344平方公里。人口148.1万(1984)。全国分10个行政区,首都马塞卢。

地处南非高原东缘,以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地和高原为主,山地面积占2/3。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德拉肯斯山脉通过东部边界,多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峰,如奥克索塞斯山(3298.5米)、塔巴纳恩特莱尼亚纳山(3482米),后者是全境的最高峰。中部马洛蒂山脉纵贯南北,山势由南向北升高,与德拉肯斯山脉交汇处海拔2700~3200米,构成南非两条主要河流的发源地和分水岭,即向西流的奥兰治河和向东流的图盖拉河。奥兰治河很多支流亦发源于此。水力资源丰富。往西南由高山区逐渐过渡到丘陵区,平均海拔1500~2200米,向西部倾斜,与南非奥兰治自由邦接壤。山区土壤富含玄武岩风化物,较肥沃但土层薄,水土流失严重。全境属亚热带大陆性气候。受海拔高度影响,夏季凉爽,冬季较冷,各月平均气温15~25℃,冬季最低温达-7℃,气温日较差大,夜间常有霜冻。年平均降水量650~750毫米,10月至次年4月为雨季。冬季山区多雪。周期性干旱危害较大,最干旱月(6月)降水量仅7毫米。

全国平均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49人。地区差异明显,西部沿卡勒登河平均宽40公里的狭长地带,仅占全国土地面积1/4,人口却占全国70%,人口密度达每平方公里200人以上。 东部山地的莫霍特隆区每平方公里仅15人左右。人口外流现象严重,约有45%的男劳力和6~10%的女劳力侨居南非。居民99%为班图语系的巴苏陀人和祖鲁人,分为莫里贝里、莫纳亨、克拉瓦纳、赫雪瓦、福肯、菲特勒、波莱恩、富蒂、奎纳等部落。约80%的居民信基督教和天和教,余信原始宗教。通用巴苏陀语,官方语言为英语。19世纪初巴苏陀人已建立巴苏陀兰王国。1884年沦为英国“保护国”。 1966年10月4日宣告独立,改称莱索托王国。是英联邦和非洲统一组织的成员国。

图

1981年人均国民产值540美元,在非洲处于中等水平。经济以农牧业为主,国内劳动力85%从事农牧业,其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31%。草场面积大,牧草资源丰富,畜牧业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是非洲有名的羊毛生产国。以羊毛为主的畜产品占出口总值一半以上。1982年有牛 56.2万头、绵羊133.7万只、山羊93万只,产羊毛3000吨。游牧与半游牧是主要经营方式。耕地面积占全国土地面积13%。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高梁、大麦、燕麦、豌豆和蚕豆,集中分布在西部较低地区。作物产量低,粮食不足自给,1980年粮食自给率74.3%,每年从南非进口玉米和小麦。

工业占国民生产总值21%。采矿业和电力是主要工业部门金刚石矿和金矿主要由英、美、南非等国资本经营。水力发电是最近发展起来的工业部门,马洛蒂山区“V”形水闸工程每年发电量为3.5亿千瓦,电力自给有余,输往南非。此外还有食品、制糖、家具和畜产品加工等小型工业,集中在首都马塞卢。

交通运输以公路为主,全国有公路896公里,多沿西部和南部边界伸展,其中主干公路长约370公里。从马塞卢通内地山区公路只抵马拉卡贝。马仍是广大山区主要的交通工具。铁路仅1.6公里,穿过西部边境把首都马塞卢与南非运输网连接起来。全国有32个简易机场,以国内运输为主,仅首都有机场有国际航线通南非、莫桑比克和博茨瓦纳。主要对外贸易对象是南非。进口以食品、消费品、机器、车辆和燃料为主,出口以牲畜、羊毛、金刚石为大宗。

自然风光秀丽,被誉为“南部非洲的瑞士”。独立后大力兴建现代化旅馆和各种旅游设施,整修道路和国家公园,旅游业发展较快。1982年接待游客17.5万人,其中大部分来自南非。旅游业日益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部门。

首都马塞卢是全国最大城市,在西北部卡利登河上游左岸,海拔1500米。人口5.2万(1981)。全国政治、经济、交通中心。多小型工业,也是全国牲畜、羊毛、皮革、谷物等重要集散地,进出口货物大部分经此转运。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