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预测

浏览

根据水质实际资料,运用水质数学模型推断水体或水体某一地点的水质在未来的变化。在水质预测中把水体的水质看作一个系统。在这一系统中,水质的变化与排放的污水、废热水、受纳水体的水量有关。在水质预测中必须掌握:

(1)水体污染物的初始含量或来量。这是水质系统的输入,它包括污染物的上游来量和旁侧排污量。可通过实测或预估(经济与人口的发展)获得这些量的数据。

(2)水污染物进入水体后的变化规律。排入水体的污染物与水体中的水量、水中物质构成统一体,在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和生物化学作用中变化。这是水质系统的运行状态,根据水质系统的输入资料和水污染物在水体中的变化规律,应用水质数学模型预测水质未来变化。这就是水质系统的输出。

水质预测内容有:

(1)预测水体的污染状况,包括枯水期的严重污染,工矿、船舶事故排污引起的突发性严重污染。

(2)预测拟建厂矿建成后排污可能造成的污染状况、水质的分布情况。

(3)估计水体沿岸现有厂矿和城镇排污与水体污染的定量关系,估算水体的纳污容量。

(4)预测水污染防治措施实行后水体的水质的可能改善状况和水质分布。

水质预测方法分两大类。一类是点源污染的预测方法,其实质是水体中水质运动演化规律的研究及其演算。包括:

(1)建立相关统计模型,例如在河流水质预测中,建立水质与河流水文要素(如流量等)的关系;又如根据上、下游水质间存在的关系(多元相关)和混合物质的平衡原理,建立水质预测模型。

(2)求解确定性水质数学模型,是根据成因分析、演绎推理而得,反映了一定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作用的性质。模型求解后,主要用实测资料确定模型参数,进行验证和误差分析,然后用于实际预测。

另一类是面源污染的水质预测。这类预测的实质在于研究降雨、径流冲刷所产生的污水及其成分。研究产流、产污、汇流、集污和污水进入水体后水质运动演化规律。这类课题研究难度大,处在探讨发展之中。

水质预报是预估未来某个实时如几小时、几天后的水质变化。除了要事先建立水质预报模式外,水质预报还需要自动化连续监测体系,以节省费时的手工化验和分析,赢得预见期。由于受到这种自动监测体系的限制,水质预报项目仍少,主要预报枯水期严重污染(如缺氧)和某些突发事故(如沉船或过失排污)引起的水质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