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积平原

河流挟带的泥沙进入低地堆积而成的平原。冲积平原是人类重要的栖息地,是每个国家工业、农业、商业、交通运输业和文化的重地,对它的研究已愈来愈受到重视。

形成条件

冲积平原是河流受构造运动(上升转为下降)、地形(从山地到低平谷地)和人为因素(筑堤、修水库)等影响,水流流速减缓,导致泥沙大量堆积而成。它的形成条件有3个:

(1)在地质构造上须是相对下沉或相对稳定的地区,在相对下沉区形成巨厚冲积平原,在相对稳定区形成厚度不大的冲积平原;

(2)在地形上须有相当宽的谷地或平地;

(3)须有足够的泥沙来源。

类型

根据形成部位分为:

(1)山前平原,位于山前地带,为洪积-冲积型平原。河流出山口入平原,河流比降急剧减小,发生大量堆积,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几条河流的冲积扇或洪积扇联结即成洪积-冲积平原。如黄河出孟津后和邻近其他河流在山麓带共同形成的平原。

(2)中部平原,冲积平原的主体,沉积物主要是冲积物,常夹有湖积物、风积物甚至海相堆积物。中部平原坡度较缓,河流分汊,水流流速小,沉积的物质较细。洪水时期,大量悬浮物随洪水溢出,在河槽两侧堆积成天然堤和天然堤外的泛滥平原。天然堤若被洪水冲溃,河流便沿决口处改道。中部平原上的河流经常改道,留下许多古河道,并保留一些沙堤、沙坝、迂回扇、牛轭湖、决口扇和洼地等地貌和沉积物。

(3)滨海平原,为冲积-海积型平原,其沉积物很细,湖沼面积大。因有周期性的海潮入侵,形成海积层和冲积层的相互交错现象,还常见海岸沙堤或贝壳堤、潟湖等地貌。

根据形状分为:

(1)冲积扇平原,大量泥沙堆积在山地河流出山口处所成扇形的平原。

(2)泛滥平原,沿河搬运的泥沙在洪水期经常泛滥、堆积在河床两侧的河漫滩上,沿河呈带状分布的平原,为大型的河漫滩。

(3)三角洲平原,河口区的泥沙所成的三角洲,进一步发展而成的平原。(见彩图)

亚马孙平原(南美洲) 密西西比河三角洲(美国) 特征和分布

冲积平原是一片比较广大而平坦的陆地,其主要特征是地势低平,起伏和缓,海拔大部分在2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50米,有的仅10~20米;坡度一般在5°以下,有的不到1°或0.5°。

分布于不同高度、纬度和河流的不同部位(上、中、下游)。以中国为例,位于第一地形台阶青藏高原面上的有雅鲁藏布江上游的马泉河串珠状宽谷冲积平原,海拔在4550米以上;位于第二地形台阶高原面上的有黄河中游河套冲积平原、关中渭河冲积平原,高1300~300米;但更多的是分布于东部最低一级地形台阶上的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如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见图)、珠江三角洲平原等,多在200米以下。冲积平原随所处的纬度不同,其物质组成地貌形态等亦有不同。例如位于北纬42°以北的俄罗斯平原(即东欧平原),北部受冰川、冰缘等作用影响,平原面布有冰碛、冰砾阜地形,组成的物质较粗,磨圆度不好;南部不受冰川、冰缘作用的影响,仅发育河流地貌,物质组成较细,分选和磨圆度较好。地处寒温带的中国松嫩平原,山区森林覆盖面积较广,水流侵蚀作用较弱,平原下部又有多年冻土和季节冻土,限制了河流的下切作用和流水的下渗能力,因此在平原面上多湿地、沼泽、湖泊,平原的物质组成较细。位于赤道附近的南美洲亚马孙河平原,全年高温多雨,无论是河网密度、流域面积和水量均居世界首位,平原免上有大片湿地、沼泽。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