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良

日本历史名城,著名游览城市,奈良县首府。位于本州岛中西部奈良盆地中。面积211.9平方公里,人口32.7万(1986)。城外连岗叠翠,环境优美。东、北、西3面为山脉与丘陵环抱。东为大利高原,有若草山(342米)和御盖山(283米); 西为西之京、矢田(松尾)丘陵;北为佐纪丘陵,地势较低,以此与京都府为界;南面为平原。佐保川及其支流能登川等河流经市区。气候温湿,冬夏温差大,年平均气温14.3℃,1月3.4℃,8月26.3℃。年降水量1390毫米,主要集中在6、7、8月。

奈良古称“大和国”,是日本古代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公元694年建都于奈良东南的腾原京,710年迁都平城(今奈良市西),称“平城京”。710~784年最为繁荣,人口20万。与中国隋朝、唐朝文化使节往来频繁,先后派遣隋使遣唐使达19次之多。平城京的建筑式样和街道布局完全模仿中国唐都长安。以寺院为中心的街市逐渐发展,为现市街的基础。日本的佛教文化在此萌芽。784年首都北迁至长冈京,奈良逐渐衰落。公元12世纪奈良寺院和大部分市街被烧毁。13世纪修复。15世纪后,以工商业为中心,重新繁荣起来。以生产漂白布、刀、笔、墨等纺织、手工工艺品为主。江户时代,奈良为幕府的直辖领地,人口下降为3.5万。1898年设市。之后辟建奈良公园,修筑京都—奈良铁路,开设银行,为城市发展奠定基础。1950年定为国际文化都市。1975年比设市时市区扩大9倍,发展为一个现代化的城市和旅游胜地。国内外游人每年达1000多万人次。

图 唐招提寺

市内多历史古迹和文物,有平城宫遗址、皇陵、寺院和神社等。位于市区西城的平城京(遗址),是模仿长安城缩小为1/4而建造的。出土文物约有2万件,是奈良时代的历史见证。北部的佐纪丘陵地带有5000多座大小古坟(皇陵)。著名的寺院有东大寺唐招提寺、药师寺、兴福寺等。东大寺大佛殿金堂的卢舍那大佛坐像,是世界最大的一座金铜佛像,定为“国宝”;唐招提寺是中国唐代鉴真和尚创业和圆寂之地,寺内安置的鉴真干漆圆寂姿态的塑像,为日本“国宝”。还有奈良国立博物馆植物园等。商业比较发达,从事第三产业职工人数为制造业职工人数的两倍多。传统的轻工业发达,如笔、墨产量分别占全国的1/5和4/5,还有漆器、木偶、纺织和陶瓷制品等,多中小企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起现代工业,成为阪神工业地带外围的工业点。交通发达,有铁路、公路、高速公路与大阪、京都、名古屋相通。

市区为“条坊”式街道,多木结构房屋。市区中心为奈良县府所在地,有现代化高层建筑,人口集中,街市繁荣。通往奈良公园的“三条通”大街是主要商业中心。奈良车站西侧以及西南部是小型工业区。纺织、染色、塑胶、木材加工等工业兴盛。近年在平城京遗址以西的西之京丘陵地区建新住宅区,多为高层建筑。市南为近郊农业地带,以种植水稻和园艺蔬菜为主,特产草莓。市东南山麓为水果产区。东部丘陵种有茶树,盛产香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