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图

将天体的球面视位置投影于平面而绘成的图,表示它们的位置、亮度和形态。它是天文观测的基本工具之一。星图种类繁多,有的用来辨认星星,有的用来证认某天体(或天象),有的用来对比发生的变异等等。有的星图只绘出恒星,有的星图则绘出各种天体。按使用对象分,有的供天文工作者使用,有的供天文爱好者使用。近世出版的星图按出版形式分为图册和挂图。

图 图

十四世纪以前的星图,只有中国保存下来。三国时代,吴国陈卓在公元270年左右将甘德、石申、巫咸三家所观测的恒星,用不同方式绘在同一图上,有星1,464颗。此星图虽已失传,但从绢制敦煌星图上可知其大概。苏州石刻天文图是根据北宋元丰年间(公元1078~1085年)的观测结果刻制的。《新仪象法要》中所载星图绘制于1088年,但所依据的观测结果与苏州石刻天文图相同。望远镜发明以后,欧洲较早的星图是赫维留所编《天文图志》(1657~1690年)中的54幅星图。赫维留的星图经弗兰斯提德重新修订,于1725年再版,绘有2,866颗星。1863年出版的《波恩星图》是早期著名的星图。

星图上一般有坐标,大多数星图用赤经、赤纬(见天球坐标系)。也有使用黄道坐标的黄道带星图,这种星图对于观测黄道光对日照十分方便。也有使用银道坐标的银河星图,用于研究银河系恒星分布等。各种星图的历元也各不相同,如1900.0、1950.0、2000.0。星图上最暗天体的星等为其极限星等。有的星图用不同颜色表示有关特征。此外,还有各种射电巡天图,红外、紫外、X和γ等波段巡天图,以及各种气体星云图、星系图集等等。(见彩图)

唐代《占云气书》中的紫微垣星象图,约绘制于九世纪 图 图 图 图 图 图 敦煌星图  世界现存著名唐代古星图,约绘制于公元705~710年。 苏州石刻天文图  世界现存较早的宋代大型石刻科学星图,黄裳作,刻于公元1247年。星图直径91.5厘米,有星1400多颗 清代蒙文石刻星图世界现存唯一用蒙文标注的星图,图为星图拓片。 星图下侧的图例,标出星等,并注有“钦天监绘制天文图。” 用汉白玉刻成的星图,直径144.5厘米。
参考书目
  1. 日本天文学会编:《星図星表めぐリ》,誠文堂新光社,東京,1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