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洋界

世界陆栖动物区划6个地理界中面积较小的一界,又称印度-马来界。包括中国秦岭山脉以南的区域、印度、斯里兰卡、孟加拉国、中印半岛、马来半岛、菲律宾群岛,以及苏门答腊、爪哇、加里曼丹和附近大小岛屿。本界位于古北界和大洋洲界之间。它与古北界的分界线以喜马拉雅山脉及其以东的秦岭为主,横断山脉部分与东部沿海各省因缺有效的天然障壁,形成了广泛的过渡地带。与大洋洲界的分界线即华莱士线,自巴厘与龙目间经加里曼堡岛与苏拉威西岛间的海峡,止于菲律宾洋面。由于界线以东的动物区系仍呈现东洋界和大洋洲界的混杂情况,因此通常把华莱士线作为东洋界的东方界线,而将伊里安岛和阿鲁群岛等划归大洋洲界,自华莱士线东至伊里安岛之间的许多岛屿都列为过渡区,称为华莱士区。也有人在苏拉威西岛、苏拉群岛和马鲁古群岛、布鲁岛之间,及小巽他群岛和丹尼巴岛之间,划出界线,称为韦伯线。这条界线以西岛屿上的动物类群主要具有东洋界区系,以东岛屿上的动物类群以大洋洲界的区系成分为主。

中印半岛地势大体北高南低;马来群岛(又称南洋群岛),包括12000多个大小岛屿,是世界上最大的岛群;东南亚地跨赤道,属热带地区;印度北部为高山区,中部为平原,南部大部分属热带草原,西南部为热带雨林

区系特征

本界虽包括许多岛屿,但仍具有大陆动物区系特征:

(1)动物成分多样,虽不如热带界和新热带界种类丰富,但科、目大类没有匮缺,与热带界缺熊科鹿科和新热带界缺洞角科和食虫目等不同;

(2)高等的特有类群为数不多;

(3)动物区系混杂,许多动物仅有狭小的分布区;

(4)与热带界动物区系相似,具有许多共同的高级种类(象、犀科、狭鼻亚目、鳞甲目等)。(见彩图)

新北界动物浣熊,分布于北美、中美 北极区动物北极熊,又名白熊 著名的残遗种文昌鱼,产于中国等国沿海 东洋界动物亚洲象,产于印度等地 米库米天然动物园(坦桑尼亚) 代表性动物

因气候温暖潮湿,植物茂盛,动物种类繁杂,特产很多。哺乳动物,有长臂猿科(Hylobatidae)、眼镜猴科(Tarsiidae)、树鼩科(Tupaiidae)等;还有一些特著的产物,如狒狒(Papio)、灵猫(Viverra)、穿山甲(Manis)(见图)、犀(Rhinoceros)等。鸟类,仅有一个特产科,即和平鸟科(Irenidae)。此外,还有不少特著的属,如鹎(Pycnonotus)、鹛(Garrulax)等。爬行动物,有平胸龟 (Platysternidae)、鳄蜥(Shinisauridae)等为特产科,还产有一些特著的种,如鳖(Trionyx sinensis)、巨蜥(Varanus salvator)、竹叶青蛇(Trimeresurus stejnegeri)、扬子鳄 (Alligator sinensis)等。两栖动物,以树蛙属(Rhacophorus)为著。

穿山甲(分布于亚洲南部,为夜行性动物) 亚界

分为4个:

(1)中印亚界,包括中国南部及中印半岛等;

(2)北印亚界,包括印度北部、孟加拉国及缅甸等;

(3)南印亚界,包括印度南部及斯里兰卡等;

(4)马来亚界,包括马来半岛、马来群岛及菲律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