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Wang Anshi

王安石 (1021~1086),中国北宋唯物主义思想家、政治家。字介甫。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县)人。生于宋真宗天禧五年,卒于宋哲宗元祐元年。曾两次出任宰相,推行“新法”。列宁称他为“中国11世纪时的改革家”。
王安石继承了荀子“形具而神生”的形神观,认为“心生于气,气生于形”,“形者,有生之本”(《王临川集·礼乐论》),即心理现象是基于物质的形体而产生的。他指出“性”是七情“未发于外而存于心”,“情”则是七情“发于外而见于行”,“人生而有之,接于物而后动焉。”(《性情》)他主张性无善恶论,并对“孟、荀、扬、韩四子”的人性论提出了批评(《原性》),基本论点如表。

在认识过程方面,王安石认为事物是可以被人认识的,“可视而知,可听而思,自然之义也。”(《进字说表》)而认识过程包括视、听和思。在论述“五事”时说:“视曰明,听曰聪,思曰睿。”“五事以思为主……思者,事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洪范传》)可见,他已认识到视听是思的基础,而思是认识过程的最高阶段。他指出人的聪明才智,一是“受之天”、“得乎天”。“目之能视,耳之能听,心之能思,皆天也”(《老子注》)。一是“受之人”、“得乎人”。提出上智下愚“非生而不可移”(《性说》)。前者指先天的禀赋,后者指后天的教育,并认为后者更为重要。如在《伤仲永》中指出,方仲永虽然得天独厚,是因为受于人者太薄,结果只能遭到“泯然众人”的命运。
他的著作有:《王临川集》、《周官新义》和《老子注》。其中《礼乐论》、《原性》、《性情》、《性说》、《洪范传》、《伤仲永》等篇,较集中地反映了他的心理学思想。
参考文章
- 宋代王安石有一首诗说:“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是描写__知识题库
- 在宋朝时期,发生了:①靖康之乱;②杯酒释兵权;③金灭辽;④王安石变法。上述历史事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知识题库
- 王安石的名句“不畏浮云遮望眼”的下一句是“____”。党建知识
- 王安石《明妃曲二首》中的“明妃”指的是____。党建知识
- 宋朝王安石写过一篇《伤仲永》的短文,说江西金溪有一个叫方伸永的少年。5岁时就能作诗,但后来由于其父亲没有及时教育,他到十知识题库
- 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知识题库
- 王安石的名句“不畏浮云遮望眼”的下一句是“__”。党建知识
- 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有哪些不同点?并就这两次改革结果谈谈自己的认识。历史趣事
- 唐宋八大家,是指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撤、王安石曾巩八位诗人知识题库
- 补全宋代诗人王安石《元日》诗句:千门万户疃疃日,总把新__换旧符。党建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