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檗科

双子叶植物纲木兰亚纲的 1科。灌木或多年生草本。叶为单叶或复叶。花两性,具蜜腺或无,轮状排列,整齐,下位,3或有时为2基数。花被2~4轮。雄蕊与花瓣同数且与之对生,稀较多;花药瓣裂,有时纵裂。心皮一般单生;胚珠多数至少数,稀1枚。果实为浆果或蒴果。花粉一般为单粒状,稀四合花粉。染色体基数x=6,8,10,14。共13属约600种。主产北温带,中国有10属约300种,主要分布于西部和西南部。

虫媒传粉植物。在小檗属及十大功劳属中,雄蕊对外界的刺激有敏感反应,当雄蕊被蜂类接触时,即弹向内方,使带有花粉的瓣片触及昆虫头部,所以蜜蜂在采蜜时,常把从另一朵花粘着的花粉传置在它花的柱头上。有人认为,雄蕊易受刺激可保证自花传粉。也有人认为是为了增进异化传粉的一种方法。

小檗科以盛产中国传统的中药材植物而著称,淫羊藿属植物的茎、叶含有淫羊藿苷(icariine)。小檗属和十大功劳属植物的根、根皮和茎皮含有多种生物碱,其中最主要的为小檗碱(berberine),以及少量的巴马亭(palmatine)、 药根碱(jatrorrhizine)、 小檗胺(berbemine)和尖刺碱(oxyacanthine)等,均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八角莲属、山荷叶属和桃儿七属植物,均含鬼臼脂素(podophyllo-toxin) 和山荷叶素(diphyllin)等,对多种癌症有一定效果。但鬼臼脂素毒性太大,临床应慎用。小檗属和十大功劳属的一些种也是著名的观赏植物和小麦秆锈病越冬孢子的转主寄主。

有人把本科分为鬼臼亚科(Podophylloideae) 和小檗亚科(Berberideae)。 前者以花无蜜腺及营养叶不作羽状分裂为特点,而后者则以花具蜜腺及营养叶为羽状复叶或单叶为特点。而J.哈钦森则分为鬼臼科、小檗科和南天竹科。

一般认为小檗科与毛茛科有亲缘关系。自毛茛属中具多数雄蕊和心皮;鬼臼属及牡丹草属中,胚芽具侧面突破等特点支持了这一观点。

本科重要的植物有:

华西小檗

中国南北均有分布,在西南山区,特别在石灰岩上常自成群落。落叶或常绿灌木,皮黄味苦;枝有刺;叶为单叶,边缘具刺状锯齿;花黄色,单生或簇生,或为圆锥花序、总状花序和伞形花序。萼片6;花瓣6,基部常有2腺体;雄蕊6,瓣裂;果为红色或黑色浆果,也有观赏价值。根和茎皮富含小檗碱,可代黄连使用。

十大功劳

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部。生山坡及灌丛中。常绿灌木,因枝无刺,叶为羽状复叶,花序由芽鳞的腋内抽出,以及萼片9枚而不同于小檗属植物。这类植物约100种,中国近50种,其叶终年长青,革质,有光泽,锯齿如刺;叶丛间垂出数枝花序,着黄花;果实卵圆形,熟后常呈蓝黑色,常被白粉,常栽培于庭园,供观赏及药用。

南天竹

产于中国和日本。原名南天烛,始见于《图经本草》,至明代《通雅》始称南天竹。因其有节、似竹而得名。其实它与竹相异甚远。灌木;小叶对生,全缘,2~3回羽状复叶,绿色,冬季变红色;圆锥花序顶生,花白色,为3基数的多轮花;雄蕊6,花瓣状,离生;心皮在腹缝线上有2枚胚珠;浆果初始碧色,至冬渐变鲜红色,圆整可爱,腊月后始凋,是人们喜爱的园圃植物。果实为镇咳药,根叶亦可入药。

淫羊藿

全世界约20余种,中国约15种,除1种外,均为特有种。多年生草本,单叶或1至3回羽状复叶;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顶生;萼片8,两轮排列,内轮呈花瓣状;花瓣4,通常有距;雄蕊4,与花瓣对生,蒴果具肉质假种皮。药用历史悠久。

八角莲

分布于中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喜生长在林下。 一般从海拔300~3500米之间都有它们的踪迹。《神农本草经》中的“鬼臼”,即八角莲属植物,多年生草本,叶大,盾形,下面密被毛;花数朵,簇生于近叶基部,两性,下垂;萼片6,膜质,早落;花瓣6,暗紫红色,勺状倒卵形;雄蕊6,花丝扁平,花药内向开裂;雄蕊单生,柱头球形;子房1室,有多数胚珠。果为浆果,红色,很有观赏价值。全草药用,能散风祛痰,解毒消肿。

桃儿七

在中国分布于甘肃、陕西、四川、云南和西藏(见彩图)。锡金、尼泊尔、不丹、印度北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东部也有。多年生高山植物,桃儿七属仅 1种。以根状茎粗,节明显,叶非盾状,先花后叶,雄蕊6,四合花粉等特征而与极近缘的足叶草属相区别。花粉红色,果为大浆果,红色。很有观赏价值。可入药。

桃儿七,小檗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