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岛

中国最大海岛,为东亚大陆棚边缘上的大陆岛。位于北纬21°54′~25°18′,东经120°1′~122°0′(不计周边属岛)。地当东海、南海和太平洋之间,西临台湾海峡,遥对大陆闽南、粤东海岸,最近处距离仅约130~140公里。全岛周长原为1139.25公里。面积3.578万平方公里; 此外有海埔新生地38.85平方公里及属岛74.80平方公里。海岸线共长1239.58公里。岛形南北狭长,北起富贵角,南至鹅銮鼻,长约394公里(旧作385公里)。岛中部东西最宽,自浊水溪口西南海岸东至秀姑峦溪口约144公里。

台湾岛占台湾省全省面积逾99%。全岛海拔百米以下的平原低地约占30%,余皆为山地和丘陵所盘结。其中100~500米约24%,500~1000米约14%,1000~3000约31%,3000米以上仅约1%,但超过3000米的高山,不下百余座,故台湾岛亦被称为“高山岛”。

地质与地貌

全岛为复背斜构造,山系东北—西南走向,地槽开始形成于古生代晚期,经第三纪中新世海水升降活动和上新世造山运动,进入岛孤形成阶段,地槽时代基本结束。更新世剧烈间歇性上升。第四纪冰期曾因海面下降而与大陆相连;间冰期海峡水面回升,复成海岛。现今台湾海峡深度一般不过百米左右。自第四纪初期以来,海浸规模及沉积地层有逐次变小变薄的趋势。台湾海峡沉积率每千年约为15~50厘米。

台湾复背斜的东西两翼极不平衡。本岛位处太平洋西北部岛弧群的中段、琉球孤与吕宋弧交会点,其本身亦呈浅弧状,向大陆突出。面临太平洋一侧海崖陡降,以约1:10的急坡在去岸约50公里处,海底已深达4000米以下;陆上的内侧则为南北延伸的大断层线。依板块构造理论,本岛应是位处太平洋一方的菲律宾海板块与东北方欧亚大陆板块缝合线(东台纵谷带)上。由于背斜受东来压力为主作用,造成中央山脉地带的上升运动和断层激化,其间玉山地块的形成则可能受自北而南的琉球弧运动影响。本岛主要构造线和断裂均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

台湾山地的脊梁山脉为中央山脉。自东北部苏澳海岸附近起,最后纵贯恒春半岛入海。全长约320公里。山脉东部主要为片岩,主脊及其西部为轻度变质的粘板岩(第三纪千枚岩、板岩、硬页岩、变质砂岩等)。其西北的雪山山脉长约180公里,与西南玉山山脉相接;玉山山脉北与雪山山脉皆为粘板岩。西为阿里山脉,其北段亦称加里山脉。再往西有丘陵、台地、盆地相间错。基隆海岸有大屯、基隆等火山群分布(见大屯火山群,基隆火山群);高雄、凤山有大小不一的滨海平原,近代冲积层掩覆甚深,海峡东岸前缘滩涂,即为台湾主要“海埔新生地”分布区。中央山脉东隔台东纵谷,有长约150公里的海岸山脉(亦称台东或东台山脉)。后者为夹有大量火山碎屑岩的新第三系山地。所有东西诸脉组成台湾山系,其间多狭长谷地,为重要断层线所经,尤以广2~5公里的东部大纵谷最为典型。

东部的海岸山脉最高峰新港山1682米。中央山脉高峰丛集区,北起南湖大山(3740米),南迄北大武山(3090米),其间相去不下200公里,超过3000米和3500米以上的著名山峰簇聚,其中秀姑峦山3833米,马博拉斯山3805米。玉山主峰海拔3997米(旧测3950米),为台湾最高峰,亦为中国东部最高峰。在玉山峰群中,高逾3900米者尚有东峰(3940米)、北峰(3920米)、南峰(3900米)等。雪山山脉亦多超过3500米的高峰,主峰雪山海拔3884米,其北的大坝尖山3573米,峰顶岩层叠立,景色奇伟。雪山山脉及中央山脉和玉山第四纪冰川发育,有更新世后期冰蚀地形遗迹。(见彩图)

台湾玉山

海岸大部分皆甚平直。北部自富贵角以东,南至三貂角,长约120公里,岩石裸露,岬角岐出,但除基隆港外,天然港湾规模狭小。东部海岸除苏澳湾外虽岸外水深,但因断岸逼岸,腹地多山,于建港不利。各河下游及河口冲积平原的发育规模,亦远逊于西部。西岸大部分为滨海平原区,滩涂宽广。海埔新生地以乌溪(大肚溪)河口至曾文溪河口一带,增长最速。除西南部高雄海岸外,西岸砂碛绵亘,缺乏天然良港。

主要平原80%以上集中于西部。若依中央山脉全线为界,以东主要平原仅有东台纵谷狭长地带(包括花莲平原和台东平原)。其间有花莲、秀姑峦和卑南三溪流域的冲积扇群相交错。

北部多丘陵。惟台北市及其附近沿淡水河至关渡一带例外。西部则有新竹平原、海岸平原、彰化平原、台中盆地、浊水溪大冲积扇、嘉南平原、高雄平原、屏东平原、恒春平原。以上西部滨海平原连续成带,如以乌溪(即大肚溪)河口为起点,止于高屏溪口附近,平原面积当不下4500平方公里。

气候

台湾岛属亚热带—热带的过渡区,每年自10月~翌年3月为东北季风盛行期,5~9月为西南季风期,其间分别为两者的转变期,因受东北信风和冬季大陆冷气团影响,东北风的作用特强。东北部与西南部气候有显著差异。南北平地各以台北、恒春为代表,年均温分别为22~23℃和24℃~25℃,年较差前者约13℃,后者约仅7℃。至于最高月均温仅约30℃,最低月概在15℃以上。零下的绝对低温虽偶一出现于北部平原、台地,而霜冻之害不见于台中以南地区。气温垂直变化大,山地年均温,阿里山的2406米测站已低至为10℃左右,玉山的3850米测站更低至4~5℃。后者极端低温可至-12℃。

降水量东北部特高,基隆历年平均值超过3000毫米;最高可达5000毫米(如1953年5173毫米)。宜兰亦可超过3000毫米。台中、台南、高雄皆逾1700毫米,屏东高于2000毫米。但西南部各地的年变率特大,与东北部常年多雨的特点适成对照。东北季风为冬半年主要雨源,年中受台风影响亦较强,致雨机会特多,基隆被称为“雨港”,雨日逾200天,最多可达230多天。宜兰亦常超过200天,最多可逾220天。西南部的台南、高雄等雨日远少于宜兰和基隆,且逐年变化亦大。如高雄1975年雨日为120天,1976年仅65天,1978年69天,1983年114天。1977年高雄雨量曾达2793.9毫米,1980年竟少至572.8毫米。西南部平原区全年日照虽可超过2000小时,却因秋冬少雨,常有较严重旱情。

台湾岛及其近邻海域位于太平洋台风夏秋间频繁出没地带,台风年均不下3~4次,其中尤以横越恒春半岛和北部最多,受影响亦最大。台湾山地多雨,年雨量达4000~5000毫米的山区,全岛有5~6处之多;最高记录为基隆东南方的火烧寮,历年平均超过6000毫米,最大超过8400毫米,即与东北季风和台风二者有密切关系。一次过境台风造成最大的总雨量,可达千毫米以上,如1969年10月17~19日在宜兰南部冬山乡新寮地方的一次台风雨,3天内总雨量达2749毫米, 其中18日一天内达1672毫米。

水文

台湾岛上溪河依主源计算,长50公里以上的不过20条,其中西向入海者16条,东向入海者4条。大部分河川流路短,河床比降大,上游水势急湍,下游流路不稳定,流量的丰枯之差甚大。长大河流有:浊水溪源出中部山地,全长仅186公里,流域面积3155平方公里;高屏溪长171公里,流域面积3257平方公里;淡水河长158.7公里,流域面积2726平方公里。此外,还有大甲溪、乌溪(大肚溪)、曾文溪以及东部的卑南溪、秀姑峦溪、花莲溪。淡水河是台湾唯一曾有航运之利的河道,近年因河床淤浅,水运已为陆运所代。台湾岛河流水力资源丰富,总蕴藏估计不下500多万千瓦,其中大甲、浊水二溪各可超过百万千瓦。至1980年,已开发利用及施工和设计中的,共不过约266万千瓦,略多于总蓄积量之半。

土壤与动植物

台湾岛丘陵、台地和山麓地带多分布红壤。大致海拔800米以上的地区依次为黄壤、 黄棕壤、灰棕壤和灰壤,3000米以上多为石质土。由于降水多,土壤受淋溶作用强烈,土质粘重,盐基已基本淋失,肥力不高。

天然植物自海岸地带的红树林至高山寒温带性的森林无不具备。 南部海拔500米以下地区热带雨林和季风雨林兼备,北部则以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为主。全岛森林面积占全岛土地总面积的52%左右,其中亚热带和热带林共占森林面积约87%,温带林约11%,余为亚寒带或寒带林,见于3000米以上高处。台湾岛植物种属繁多,现存高等植物180多科,4000多种,其中重要森林植物即有800多种,具有经济价值的树木约百余种,红桧、台湾扁柏、铁杉、冷杉、台湾云杉、峦大杉、台湾杉、肖楠等尤为著名。

动物中原以水鹿分布最广,次为梅花鹿麂等。3500米以下山林地区均有栖息,但近三、四百年间捕猎过度,低山原野几已绝迹,仅在1500~2500米山间尚有少量分布。其他各种野生动物中蝶类、蛇类,本分布甚广,近年被大量捕捉而减少。经济价值较高而数量有限的,如:云豹、台湾鲮鲤、麝香猫、帝雉、台湾雉等,已近绝迹(如云豹),或日见稀少。1971年台湾已宣布野生动物全面禁猎,并设有多处野生动物保护区,如八卦山(台湾猕猴)、 出云山(帝雉、蓝腹雕)、八通关(水鹿、山羊)、拉拉山(台湾熊)、大甲(鹭鸶)等,但成效不显著。

资源

台湾岛四面临海,水产资源丰富,海洋渔业发达。水库的淡水鱼繁殖亦颇有发展。

矿产较重要的仅有煤、原油、天然气、金、铜、大理石、石灰石、白云石、 海盐等9种。能源及金属矿物均不富集。煤多产于基隆至新竹一带。油气田分布苗栗丘陵区,产量甚微; 天然气已知储量仅约275亿立方米。地热已探勘的有大屯火山区和宜兰地区等,有待开发。金属矿物以北部瑞芳矿区的金瓜石金铜银矿最著名,但储量不大。大屯火山区的铝矾土正在勘探中,同区的天然硫产量较多,金瓜石矿区亦有较重要的硫化铁矿。但均远不能满足需要。石灰石、大理石、白云石等多见于东部山地,蕴藏甚富;新竹、嘉义、高雄等地的石灰岩亦甚重要。

自然地理区

全岛大致可分为4大区:

(1)北部区。北起大屯火山群和基隆海岸,其南界西起大安溪,东接雪山山脉,自桃山附近过思源垭口,沿中央山脉东北段止于苏澳南方的东澳岭。全区西、北、东三面临海,南有大坝尖山、雪山、南湖大山等,淡水河水系流贯境内。丘陵、平地间错,自东而西包括宜兰平原、基隆丘陵、台北盆地、大屯火山群、林口和桃园台地、竹东和苗栗丘陵,及淡水河、大安溪等水系与兰阳溪水系分界的雪山山脉。

(2)西部区。北自大安溪,东以阿里山脉为界墙,东南侧以屏东平原接于中央山脉尾闾。全区以浊水溪冲积扇及嘉南平原为主体。

(3)东部区。自中央山脉西麓以东,包括大断崖、纵谷、海岸山脉及其沿岸、南至恒春半岛东侧构成的地区。

(4)中部区(见台湾省)。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