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内亚

非洲西部沿海国家。西濒大西洋,海岸线长600多公里;陆邻几内亚比绍、塞内加尔、马里、科特迪瓦、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面积245875 平方公里。人口530.1万(1984)。全国分为32个省和1个特区,首都科纳克里。

自然条件

国土东西延伸约800公里 ,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处于热带雨林向热带草原的过渡地带,水热条件较优越,资源丰富。自西向东,全境可分为4个自然区:

(1)下几内亚。为狭长的沿海冲积平原,南宽北窄,约占国土面积18%。海拔一般不足100米,河网稠密。海岸多溺谷型河口、沼泽和潟湖,红树林遍布;在韦加尔角和卡卢姆半岛为岩岸。平原东侧与福塔贾隆高原之间,南段以陡崖相接,北段以低山丘陵过渡。受大西洋西南季风影响,气候湿热,年平均气温26℃,年降水量3000毫米以上,易受洪涝之害,但土壤肥沃,是全国主要农业区。

(2)中几内亚。即福塔贾隆高原,在境内中西部,约占国土面积23%。属非洲陆台边缘部分,高原深受河流切割,地形破碎。海拔一般为750~1000米,北部的卢拉山1583米,塔姆盖山1537米。尼日尔河、塞内加尔河、冈比亚河等西非主要河流均源出于高原,故有“西非水塔”之称。诸河多急流瀑布,水力资源丰富。年降水量由西南部的2300毫米减至东北部的1600毫米,凉爽宜人,但东部已受干热的哈马丹风影响。土壤瘠薄,铁壳土广布,不利耕垦,为全国主要牧区和旱作区。

(3)上几内亚。为海拔400~500米的低高原,约占国土面积39%。地势向东北倾斜。尼日尔河上游各支流构成稠密水网。属热带草原气候,年降水量在1500毫米以下,干湿季分明,干季较长,盛吹哈马丹风,4月份气温可达40℃以上。为全国重要粮食产区。

(4)森林几内亚。因覆盖茂密的热带雨林得名。位于东南部,约占国土面积20%。几内亚山脊横贯东西,由古老的花岗岩、变质岩等组成,地势崎岖,多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如宁巴峰,锡芒杜山等,前者海拔1752米,为全国最高峰。属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年降水量2700毫米,适于发展热带经济作物。

图

矿产资源丰富。铝土矿探明储量达90亿吨,占世界已知储量1/3,且品位高、矿床大、埋藏浅, 利于开采。宁巴峰、锡芒杜山、卡卢姆的铁矿储量约120亿吨,平均品位55%以上,其中1/3高达65%。尼日尔河谷有金刚石、砂金、铀等矿。

居民和发展简史

全国有20多个部族,其中富尔贝族人数最多,约占总人口40%,聚居于中几内亚;马林克族占18%,主要分布在上几内亚;苏苏族占8%,多分布在下几内亚;还有格尔塞族、基西族(均在森林几内亚)、巴加族等。85%人口信伊斯兰教,13%信原始宗教,2%信天主教基督教。官方语言为法语。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21.5人,西南沿海平原人口最密,每平方公里达100人以上;上几内亚仅10人左右。1975~198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5.4‰。城市人口占20%。人口外流严重,有100多万在邻国谋生。中世纪时,曾是加纳帝国和马里帝国的一部分。15世纪始,葡、荷、法、英殖民者相继入侵,建立据点,贩卖黄金、象牙和奴隶。19世纪下半叶沦为法国殖民地。1893年称法属几内亚,1895年并入法属西非洲。出于掠夺的需要,殖民者于1914年建成了科纳克里—康康铁路,长661公里。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加速发展可可、咖啡和烟草,在铁路沿线建立大批柑橘、香蕉种植园,并对金刚石矿和卡卢姆铁矿进行掠夺性开发。几内亚人民经长期斗争,1958年10月2日宣告独立,称几内亚共和国。1978年11月改名几内亚人民革命共和国。1984年4月改为几内亚共和国。

经济地理

原为落后的农业国。独立后,随着铝土矿的大规模开发,经济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矿业的比重迅速上升,矿产品取代农产品成为出口大宗。但经济发展水平还较低,1960~1970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为3.5%,1970~1982年为3.8%。1982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95美元。农业是国民经济主要部门,82%的劳动力从事农业,1982年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45.8%。全国耕地面积157.2万公顷。个体农业占优势,多进行自给性生产,耕作粗放,生产水平低。私人种植园从事经济作物的商品性生产,产品以出口为主,生产水平较高。1979年以来建有合作经济性质的国营农牧场。经济作物在农业中占重要地位。主要有香蕉、咖啡、菠萝、花生、柑橘、油棕等。香蕉生产集中于铁路沿线的金迪亚区和马木区,1982年产量11万吨。咖啡主要分布在自然条件较好的森林几内亚,年产咖啡豆1.5万吨。 菠萝发展较快,出口鲜菠萝、菠萝汁和罐头。菠萝和柑橘都分布在沿海平原中部和福塔贾隆高原河谷地段。油棕主要分布在森林几内亚,多为采集野生油棕果实,主要出口棕仁。花生分布广泛,多与其他作物轮作,商品性花生生产集中于福塔贾隆高原西北部和上几内亚西部地区,1982年产量8.6万吨。粮食作物以稻谷为主,1981年产量33万吨,约占谷物总产量70%,其中水稻主要分布于沿海平原、尼日尔河上游平原和森林几内亚;旱稻栽培要求不高,分布较为普遍。其次是木薯和玉米,木薯是农村居民主要口粮。此外还有粟和高粱等。粮食不能自给。全国草场面积300万公顷,占国土面积12.5%。福塔贾隆高原和上几内亚是两大牧区,前者以养牛业为主,后者则主要经营养羊业。1982年有牛185万头,羊87万只。林地面积1065万公顷,约占国土面积43.3%,其中森林几内亚区林木资源丰富,有乔木树种110多种,多热带名贵林木。由于交通不便,开发受到限制。年产原木约300万立方米。

卡姆萨尔铝土处理堆料场

1982年工矿业占国内生产总值26%,其中以开采铝土矿为主的矿业和炼铝工业占突出地位。1982年铝土矿和氧化铝出口约占出口总值的96%。1960年以来,与外资合营,开发弗里亚、博凯、金迪亚等矿,其中博凯铝土矿规模最大,设计能力达900万吨,弗里亚矿以生产氧化铝为主。1982年共产铝土矿1148万吨,氧化铝57.8万吨,前者产量仅次于澳大利亚,居世界第二位。此外还开采少量金刚石。加工工业薄弱,除炼铝工业外,以轻工、食品和水泥为主,集中在首都科纳克里。电力是重要工业部门,全国发电能力80兆瓦,水电占60%。

交通运输以公路为主,全国公路总长28400公里,其中沥青路面1300公里。与铁路平行的科纳克里—康康公路是全国东西干线,南北干线有东部的孔法拉—康康—恩泽雷科雷线和中部的马木—拉贝—孔达拉线。铁路总长1091公里,除科纳克里—康康干线外,还有矿区专用线3条:科纳克里—金迪亚、科纳克里—弗里亚、博凯—卡姆萨尔港。科纳克里是综合港口,年吞吐量 610万吨,也是全国唯一的国际航空港。卡姆萨尔为铝土矿专用港,年吞吐量1000万吨。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