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玛窦

浏览

图 资料一

利玛窦,明末来中国的意大利传教士。1552年10月6日生于意大利马切拉塔城,1571年加入耶稣会,1572~1576年在罗马学院学习,1577年参加赴印度传教团,1582年(明万历十年)到达中国,1610年5月11日卒于北京。他是西学东渐的先驱。在中国用中文编译有《几何原本》(与徐光启合译)、《乾坤体义》等数学和天文学著作;编绘多种世界地图,如1584年的《山海舆地图》,1600年的《山海舆地全图》,1602年的《坤舆万国全图》和1603年《两仪玄览图》。其中以《坤舆万国全图》版本最多,影响最大。该图运用西方地图投影方法绘制,标有经纬度,表示了地圆说、气候的地带说、地表的海陆分布、世界的五大洲以及各洲的名山大川、国名等。传入了当时欧洲先进的地理学知识,推动了中国地理学的发展。他还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译为西文。为中西科学文化的交流作出了贡献。

资料二 图

明万历年间旅居中国的耶稣会传教士、学者。意大利人。取汉文名,号西泰,又号清泰、西江。1552年10月6日生于意大利中部教皇邦安柯那省的马塞拉塔城。曾学法律。1571年在罗马加入耶稣会,继续在耶稣会主办的罗马学院学习哲学和神学,并从师著名数学家克拉维乌斯学习天算。1577年参加耶稣会派往印度传教的教团。四年后被派到中国传教,于万历十年(1582)七月抵澳门,次年获准入居广东肇庆。十七年移居韶州,二十六年经由南京到达北京,两月后返抵南京。二十八年十二月再到北京,进呈自鸣钟、《万国图志》等方物,得明神宗朱翊钧信任,敕居北京。三十八年在北京病殁。

利玛窦在中国度过其后半生。他取汉名,习汉语,着儒服,行儒家礼仪,是第一位阅读中国文字,对中国典籍进行钻研的西方学者。他除传播宗教教义外,还广交中国官员和社会名流,传播西方天文、数学、地理等科学技术知识。士大夫沈一贯、叶向高、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等咸与交游,名噪一时。同时,他又向欧洲介绍中国国情,为明季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其著作,数学方面有与徐光启合著的《几何原本》;地理学方面有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见彩图)。

利玛窦《坤舆万国全图》

语言学方面有《西字奇迹》(今改名《明末罗马字注音文章》)。《西字奇迹》以西法之音,通中国之音,使向来被人看作繁难的反切,变成简易的东西,是中国汉字拉丁化道路之始。万历三十六年末,利玛窦根据在中国传教期间的经历和见闻,开始把所了解的中国情况用意大利文原原本本记述下来,此即《利玛窦札记》。他死后由金尼阁译成拉丁文,并增补部分内容,于1615年以《基督教远征中国史》为题,在德国奥格斯堡出版。全书共分五卷。第一卷概述中国的情况,包括名称、地理、物产、工艺技术、政治制度、学术、风俗习惯等。第二至五卷,依时间顺序,记述1583~1611年传教士,主要是利玛窦在中国肇庆、韶州、南昌、南京、北京等地传教活动和经历见闻。该书是耶稣会士介绍中国国情的重要私家著作,对研究明代中西交通史、耶稣会士在华传教史和明朝后期历史,都具有重要史料价值。出版后被相继译成法、德、西等多种文字。中译本名为《利玛窦中国札记》,系由何高济等根据英译本译出,中华书局1983年出版。

《几何原本》(《海山仙馆丛书》本 1615年出版的拉丁文版《基督教远征中国史》扉页插图 资料三 图

明末到中国的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字西泰。21岁时加入耶稣会,在罗马学院受神职教育。1577年在里斯本科因布拉大学学习葡萄牙语,次年在葡萄牙保教权的庇护下前往印度果阿传教。1580年升任神父。1582年奉耶稣会远东巡阅使范礼安之命到澳门学习中文。次年随另一意大利耶稣会士罗明坚前往广东肇庆定居。在内地建立了第一个传教会所。为了适应中国的社会习俗,他削发着僧服,自称僧人,并名居所为仙花寺。在肇庆期间,他延揽宾客参观其绘制的《山海舆地图》和仿制的地球仪、日晷等,为时人所重。《山海舆地图》遂于1584年刻印流传。同时,发展了约80名教徒。1589年移居韶州,延师讲授“四书章句”,自行意译成拉丁文,并加注解。1594年初译竣。这是《四书》最早的外文译本。利玛窦在译本的序文中称颂儒家的伦理观念,把“四书”和罗马哲学家塞涅卡的名著相提并论。利玛窦移居广东10年,深感僧人的社会地位不及儒生,于是向范礼安建议,传教士废僧名,留须蓄发,谒官吏穿丝绸服装。1594年获准施行。次年,他衣儒服自韶州北上,定居江西南昌,结交儒士、官员、皇族、谈论天文、地理、哲学;作《交友论》,传述亚里斯多德、西塞罗、塞涅卡、奥古斯丁等哲学家关于交友之道的格言百则;并作《西国记法》。完成第一部中文宗教论著《天学实义》(后易名《天主实义》)初稿,1603年经果阿主教批准出版。

1597年,范礼安任命利玛窦为耶稣会中国传教会会长。同时,指令他以北京为永久驻地,并为他筹办了一批贡品。次年,他以进贡方物、协助修正历法为由,随晋京复职的礼部尚书王忠铭北上。后因未获准在京居留,遂即南返。1599年定居南京,与达官名人相交往,结识李贽、徐光启等,声名益盛。1600年,利玛窦再度以进贡方物的名义北上。次年,获准向明神宗进贡天主图像、天主母像、天主经、珍珠镶十字架以及报时鸣钟、万国图志等。明朝廷因其天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识,授予官职。自此,他接受俸禄,为宫廷修理时钟,定居北京。当时与其交游问学的有徐光启、李之藻、冯应京、杨廷筠、叶向高、曹予汴等。他介绍的西方科学有地理、数学、天文等。利玛窦在肇庆绘制的《山海舆地图》经其本人校阅作序后重刻刊行,以后又以《坤舆万国全图》等名多次刊行。由利玛窦口述、徐光启翻译出版的数学著作有《几何原本》前6卷、《测量法义》等;李之藻从利玛窦问学,撰《浑盖通宪图说》、《圜容较义》、《同文算指》等。他的《天学实义》援引儒家经典来论证基督教教义。自称:“我太费心思,从那儒教先师孔子身上觅取我们的见解;我援引书中有意义不明的章句,作有利于我们意见的解释。”又称:“如果我们毅然对(儒、道、佛)三教同时进攻,那么我们就没有回旋的余地了;可是我们对于现下一般不循左道的儒士所有新创的意见,仍必加以攻斥,不稍姑息。”此外,还著有《畸人十篇》、《辩学遗牍》以及《中国札记》等。

利玛窦容忍尊孔祭祖等社会习俗的对华传教策略,在西方和在华传教士中颇多争议,以后并引发了中国礼仪之争。他要求派遣天文专家来华修订历法,以巩固传教士在华政治地位的建议,生前亦未被采纳。1610年在北京逝世。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