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鸡

一种大型家禽。 鸟纲鸡形目(Galliformes)吐绶鸡科(Meleagrididae)火鸡属。 又名吐绶鸡。火鸡肉是感恩节、圣诞节和元旦期间欧美人家庭餐桌上的必备佳肴。火鸡也可供观赏用。

起源和生物学特征

火鸡起源于野火鸡,约在公元1500年为墨西哥印第安人所驯化,后渐普及于美洲,约于1530年传入欧洲。现仍有墨西哥野火鸡和北美洲野火鸡存在,其外貌与驯化的家火鸡相似,但性情较凶猛。

火鸡的羽毛颜色常见的有青铜色、 白色和黑色3种。体躯高大、背略隆起,胸宽而突出,胸与腿部肌肉特别发达。头颈无毛,而有珊瑚状皮瘤、安静时为赤色,激动时为浅蓝色。成年公火鸡喙上有肉锥,颈上皮瘤较大,羽毛闪闪发光,胸前有黑色须毛一束。求偶时,往往双翅下垂,尾羽展开成扇形,并发出咯咯叫声。母火鸡皮瘤小,尾羽不展开。火鸡有飞至舍顶和树上高栖的习性。30周龄前后开产,公母火鸡配种比例约为1:10。产蛋期短,就巢性强,年产蛋仅80~100个,蛋重75~85克,蛋壳为灰白色,有棕色斑点。种火鸡在产蛋22~30周后淘汰,有的可再利用1年。

图 品种类型

美国家禽协会曾将火鸡分为标准型和非标准型。标准型有 6个品种:

(1)青铜色火鸡。原产美洲。个体大,胸部宽。羽毛黑色带红、绿、古铜色等光泽,颈部羽毛深青铜色,背羽有黑边,尾羽末端有白边。

(2)荷兰白色火鸡。原产荷兰。在英国称英国白色火鸡。全身白色,公火鸡胸前有黑色须毛一束,体躯比青铜色火鸡小。

(3)波朋红火鸡。产于美国肯塔基州波朋县,由青铜色火鸡、浅黄色火鸡与荷兰白色火鸡杂交育成。躯体深褐色,但主翼羽、副翼羽及尾羽为白色。

(4)那拉根塞火鸡。产于美国,由诺福克黑色火鸡、新英格兰及墨西哥野火鸡杂交育成,外貌与青铜色火鸡相似,但毛色较浅,有银灰色和白斑纹,尾羽末端有黑色和白色边缘。

(5)黑色火鸡。原产英国诺福克郡,羽毛黑色,有绿色光泽。

(6)石板青火鸡。产于美国,由诺福克黑色火鸡与荷兰白色火鸡杂交,或青铜色火鸡与浅黄色和白色火鸡杂交育成。羽毛暗灰色。

火鸡按体重通常分为大、中、小 3种类型。一般成年公火鸡体重:大型为16千克,中型为12千克,小型为8千克左右。母火鸡比公的约小一半。

现代火鸡业多由火鸡育种场和繁殖场供应父母代和商品代的种蛋和雏鸡;市场上销售的均为由 4个品系杂交育成的商品火鸡。

饲养和管理

火鸡的大规模生产多已实现工厂化。生产场所由孵化厂、 育雏舍、 育成舍和种鸡舍等组成,采用密闭式鸡舍,自动控制舍内光照、通风和温度等环境条件,成本较高,但增重较快。种蛋孵化(家禽)28天出雏。1~25天内孵化机温度应控制在37.5~38℃,相对湿度55~65%;26~28天移至出雏机,温度保持在37~37.5℃,相对湿度提高到70~75%。出壳雏鸡移育雏室饲养,温度保持在37~38℃,以后每周降温 3℃,逐渐降到21℃。雏鸡一般在6~8周后转成年鸡舍,商品火鸡直养至屠宰出售;育成鸡一般养至28~30周转至种鸡舍饲养,并适当增加光照的强度和时间,以减少母火鸡的就巢性并提高其产蛋率。大型火鸡必须用人工授精繁殖。

火鸡饲养需要高蛋白和高能量饲料。不同生长阶段的饲养标准为:育雏阶段(0~8周)饲粮需含粗蛋白26~28%;育成阶段商品肉用火鸡(9~24周)饲粮需含粗蛋白18~20%;种鸡(9~30周)需要的营养较低,其粗蛋白可逐步下降到14~16%。产蛋期需要的粗蛋白含量为16~18%。

利用

火鸡主要供肉用。肉味鲜美,富含营养,脂肪和胆固醇含量都较低。屠宰年龄通常小型火鸡在12周龄左右、中型火鸡在14周龄左右、大型火鸡为17~24周龄;体重分别为 4~6千克,6~8千克和8~14千克。母火鸡的屠宰周龄一般比公火鸡早。白色火鸡由于屠体外观较佳,较受欢迎。近年由于市场上广泛采用分割包装方式销售火鸡肉,大型火鸡已基本上取代了中、小型的地位。

1983年26个主要火鸡生产国的产量为219.2万吨,其中美国占56%。按人年消费量美国最高,达 8千克;意大利次之,为 4千克。1980年以来,中国火鸡业也有发展。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