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

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层。其厚度从数厘米至2~3米不等。土壤与成土母质的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它具有肥力,即具有不断地、同时地为植物生长提供并协调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的能力。

对土壤所下的定义并不一致。如奥地利土壤学家W.库比纳认为,土壤是处于转变中的有生物寄居的固态地球表层,在生命和生命栖息的特别环境条件影响下产生,经历着特别的年度变化和一种独特的发展。他强调土壤是一个始终处于变化中的物体。有的生态学家从土壤是生物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场所的观点出发,认为土壤是生命密度最大、生命物质的地球化学能量最高的那部分生物圈。有的地球化学家考虑到土壤是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相互作用下的产物,认为土壤是地球上最贵重的风化圈。还有的工程学家则认为,土壤只不过是地表与固结岩石之间的任何疏松物质,它的功能在于承受压力和作为工程材料的来源。

土壤是历史自然体

土壤在自然界中处于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之间的过渡带,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也是结合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的纽带。所以,土壤既是地理环境要素之一,又是各种地理环境要素共同作用下的产物。

图

俄国的Β.Β.多库恰耶夫根据土壤发生学观点提出的土壤形成因素学说,正确地指出了土壤是一个具有独特发生发展过程的历史自然体,是气候、生物、母质、地形和年龄等五个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美国的H.詹尼根据多库恰耶夫的学说,提出了土壤与成土因素之间的函数式:Sf(ClOrpt,…)

式中S为土壤;Cl指气候;O指生物;r指地形;p指母质;t指时间,即年龄。

函数式表明,土壤是随成土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的。由于成土因素中的气候和生物因子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差异,引起地表土壤在性质和类型上呈现出相应的地带性或区域性变化,从而形成各式各样的土壤。

土壤是自然资源

土壤是人类从事农业生产(包括种植业、林业和畜牧业)的基础物质,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各种农业、林业、畜牧业产品都是直接和间接地从土壤中生产出来的。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由于滥伐森林而引起的水土流失,曾经导致那里古代文明的毁灭。即使在科学和工业高度发达的今天,人类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包括各种食物和工业原料,依然要依赖于土壤的产出。中国古籍中有“土,地之吐生物”之说。古斯拉夫人则视土壤为哺儿育女的“母亲”。在古罗马的许多诗歌中,还常把土壤比拟为圣洁的“女神”。这些说法从不同的侧面形象化地表达了土壤的功能及其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具的重要性。

土壤是劳动的产物

土壤又是一种可更新的自然资源。土壤的这种属性是由于它处于人类长期耕种的条件之下,其肥力水平和生产力可以通过合理的耕作、施肥、轮作等措施而得到恢复和提高,并不因耕种年久而必然衰退。当然滥伐森林、乱垦草原、不科学的灌溉等则会导致土壤退化,肥力下降,产量降低。从这个意义上说,耕作土壤又是劳动的产物。土壤肥力水平的高低,生产力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人类的经营管理水平。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