丸剂

药物细粉或药物提取物加粘合剂或辅料合成的球形固体制剂。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中已有以酒、油脂和醋等为粘合剂制成丸剂供内服的记载。《内经》、《伤寒论》及后世医药文献中,有关丸剂制备、应用的资料更为丰富。随着中医药学的发展和制剂工艺的进步,选用不同粘合剂、赋型剂制作的各种丸剂亦日益增多。丸剂吸收缓慢,药力持久,服用、制作、携带、贮存都比较方便。缺点是生产流程长,污染机会多;操作不当时影响崩解和疗效;有效成分标准较难掌握;有的服用剂量较大,小儿服用困难等。丸剂一般适用于慢性疾病或久病体虚者,如十全大补丸等。某些作用峻猛,用以治疗瘀血经闭,癥瘕积聚,但不宜作汤剂的药物,为使其缓缓发挥药效,也须制成丸剂,如鳖甲煎丸、大黄虫丸等。也有用以方便急救的药物,但含有芳香性成分者,不宜加热煎煮而宜制成丸剂,如安宫牛黄丸、苏合香丸等。此外,一些贵重或难以入煎的药物,或经高温煎煮则破坏药效的药物,都宜制成丸剂。

丸剂按制备所用赋型剂的不同,分为蜜丸、水丸、糊丸、蜡丸、浓缩丸和滴丸等。

蜜丸

用蜂蜜作粘合剂制成,应用最广。适用于慢性、虚弱性疾病。根据丸粒大小和制法的不同,蜜丸又分为大蜜丸、小蜜丸和水蜜丸三种。大、小蜜丸均是以炼制过的蜂蜜为粘合剂,用塑制法制成的可塑性固体药剂,丸粒较大,如银翘解毒丸、六味地黄丸等。水蜜丸则以蜜水为粘合剂,用泛制法制成干燥药剂,丸粒小,尤宜于气候较湿润的地区生产和应用,如大补阴丸等。

水丸

用冷开水、药汁或处方规定的酒、醋等为粘合剂泛制而成,又称水泛丸。制备时,还可根据药物的性质、气味等分层泛入,以掩盖不良气味,防止芳香性成分挥发散失。水丸较蜜丸、糊丸易于崩解溶散,故吸收奏效快,如防风通圣丸等。

糊丸

用米糊或面糊为赋型剂塑制或泛制而成。糊丸服后崩解迟缓,可延长药效和减少药物对胃肠的刺激,适用于制备含有剧毒或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如巴豆、马钱子、生半夏、木鳖子、丹药等)的丸剂。此外,噙化和供磨汁服的丸剂也宜制成糊丸。糊丸因为黏性较大,崩解度难以掌握,制备保管不善时易霉败,故较少应用。

蜡丸

蜂蜡为粘合剂制成。蜡丸在体内药物释放极为缓慢,药效发挥时间较长,可防止药物中毒和对胃肠产生刺激。凡处方中含有较多剧毒或刺激性强的药物,并需要在肠道溶散释放的,均宜制成蜡丸。蜡丸制作较困难,采用不多。

浓缩丸

将部分或全部药物提取液经浓缩制成清膏或浸膏,再同其余药物的细粉或辅料混和干燥,粉碎,以水、酒或部分药液作粘合剂制成。又称粉膏剂。浓缩丸是在蜜丸和水丸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既保持了丸剂的特点,又缩小了药剂的体积,且较易溶散吸收,可提高药效,如安神补心丹。浓缩丸的制备、贮存、运输、保管和服用均方便,是丸剂中有发展前途的一种剂型。

滴丸

用固体分散技术滴制而成的一种新型丸剂。采用溶点较低的脂溶性基质或水溶性基质,将固体或液体药物溶解,乳化或混悬于熔融的基质中,通过滴管滴入与之不相混溶的冷却液中,使熔融的液滴骤凝成丸粒。滴丸制作方便,服用量少,适用于含挥发油的药物,如苏冰滴丸、芸香油滴丸、牡荆滴丸等。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