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扣草

概况

异名:牛舌大黄、牛舌头、鱼鳞菜(《岭南采药录》),牛獭鼻(《泉州本草》)。

基源:为苋科牛膝属植物土牛膝的全草。

原植物:土牛膝Achyranthes aspera L.

余项参见“土牛膝”条。

化学性质

果实含有倒扣草皂甙A、B、C、D(Achyranthus saponin A,B,C,D)[1],以及生物碱类成分[2]

参考文献

[1] Indian J Chem Sec B 1981;20B(9):773。
[2] CA 1981;94:27375d。

药理

①抗生育作用 本品甲醇提取物对60%雌大鼠有抑孕作用[1]。苯提取部位,1次剂量50mg/kg,对家兔有100%流产作用。该部位对小鼠无雌激素、抗雌激素或雄激素作用。其引产作用并非减少催乳激素、生长激素和垂体促性腺激素所致。且无毒性和致畸作用[2]。本品地上部分正丁醇提取部位,用每1kg10、50、75、150、300mg剂量给交配后1~5d雌大鼠的抗植入作用为2/6、0/6、0/10和0/8,水提物无此作用。上述剂量对切除卵巢的未成熟大鼠具有明显的雌激素活性,但无抗雌激素作用[3]。 ②从种子中提取的皂甙混合物可增加离体蛙、豚鼠、家兔等心脏的收缩力,在1~50μg低剂量下,此作用可被丙萘洛尔(β-受体阻断剂)全部或Mepyramine部分阻断。在高剂量时不被丙萘洛尔所阻断。皂甙混合物还可增加心脏和促使乳头状肌的收缩力[4]

参考文献

[1] CA 1986;105:54739C。
[2] CA 1978;88:11891j。
[3] PeantaMed1986;(3):231。
[4] CA1972;77:147762y。

药性

性味:苦、辛,寒。 ①《福建民间草药》:“苦、酸,平。” ②《广西中药志》:“苦、辛,寒。” ③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甘、淡,凉。”

功效:清热,解表,利水,活血。

主治:感冒发热,痢疾,疟疾,喉痛,脚气,淋病,水肿,跌打损伤。 ①《广西中药志》:“利小便,清热,解毒。治红白痢疾,喉疾,跌打损伤,壮筋骨,散血,止痛,理脚气。” ②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表,利水通淋。治感冒发热,暑热头痛,疟疾,尿路结石,慢性肾炎。” ③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利水,强筋,散血。治感冒发热,久热不退,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喉痛,高血压,肾炎水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鲜品30~60g)。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使用注意:《福建民间草药》:“孕妇忌用。”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