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母

概况

异名:珠牡、珠母(《图经本草》),明珠母(《中药志》)。

基源:为蚌科动物帆蚌属三角帆蚌,冠蚌属褶纹冠蚌和珍珠贝科珠母贝属马氏珍珠贝等的贝壳。

原动物: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ll(Lea);褶纹冠蚌Cristaria plicata(Leach);马氏珍珠贝Pteria martensll(Dunker);珍珠贝P.margaritifera(L.)

余项参见“珍珠”条。

生药

养殖 在早春及晚秋捕捞蚌,此时气候适宜,蚌离水后不易死亡。捕捞后可放养于水质肥沃,水流畅通,水面宽阔,空气充足的池塘、湖荡及沟滨等无污水侵入的水域内,吊养或底养。在蚌的繁殖季节,选择5~7龄,体质健壮的雌雄亲蚌。将亲蚌吊养于池塘内,并提供流水环境,使亲蚌易于产卵、排精、受精。当受精卵发育成钩介幼虫后,这时蚌的外鳃膨大,可将这种蚌放入有水的禾苗桶(盆内)。雌蚌放出钩介幼虫时,两壳猛然开启,幼虫依靠足丝互相粘连呈絮状体,由雌蚌出水孔排出,这时将采苗小鱼(2~3寸大的草鱼、鳙鱼、鲢鱼或鳑鲏鱼等)放入桶内,经过一小时后可将小鱼取出,放入流水环境。钩介幼虫在鱼体上营养生活,逐渐发育成幼蚌后,从鱼体上脱落下来沉入水底,开始营底栖生活。主要以浮游生物及植物叶子碎片等为食。

采集:全年均可采收,将贝壳用碱水煮过,漂净,刮去外层黑皮,干燥。市售品有采自制钮扣剩下的废蚌壳加工而成。药材主产于江苏、浙江、湖北、安徽、广东、广西。

鉴别

性状:不规则的片块状,多数破碎,大小不一,厚约5mm;一面浅粉红色,具彩色光泽,习称“珠光”,或残留未除净的黑色外皮,另一面乳白色,平滑,具光泽,具圆形或半圆形空洞。质松脆,可层层剥离。气无,味淡。以片大、色白、酥松而不碎、有“珠光”者为佳。

显微 三角帆蚌粉末:灰白色。 ①珍珠层碎块灰白色。灰黄色或淡黄棕色,小碎块近无色,表面多不平整,呈明显的颗粒性,有的块片呈片层结构而较松散,易断裂,边缘作不规则锯齿状,小碎片几为单片。 ②棱柱层碎块少见,淡黄色或灰黄色。断面观棱柱状,断端大多平截,有的一端渐尖,有明显的横向条纹,少数条纹不明显,顶面观偶见,多角形或类方形。

加工炮制:①珍珠母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灰屑,折碎。 ②煅珍珠母 取净珍珠母置适宜容器内,用武火加热,煅至酥脆,取出放凉,打碎或研粉。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化学性质

主含碳酸钙、贝壳硬蛋白(Conchiolin),另含胆固醇、Sr、Mg、Ba等[1]。此外,尚有报道马氏珠母贝贝壳主含碳酸钙92%以上,有机物5%,其中以角壳蛋白为主,尚含Al、Cu、Fe、Mg、Mn、Na、Zn等。壳内层角壳蛋白水解后得甘氨酸、天冬氨酸、丙氨酸、丝氨酸、谷氨酸、精氨酸、脯氨酸、亮氨酸、缬氨酸、苏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组氨酸、甲硫氨酸、胱氨酸。贝壳棱柱层(Priismatic layer)每1mg含氨基酸1228μg,其中以甘氨酸、亮氨酸、丝氨酸、组氨酸为主。珠母层(Nacreous layer)每1mg含氨基酸1019μg,其中以丙氨酸、甘氨酸、缬氨酸、天冬氨酸为主[2]

参考文献

[1] 中国药用动物志.第2册.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54。
[2] 中国药用动物志.第2册.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46。

药理

①延缓衰老作用 146名中老年人每日服珍珠层粉(贝壳除去粗糙外层后的部分)3.0g,1.5g,连续2mo,记忆力及精神、运动症状改善,血清滤泡刺激素浓度增加,细胞免疫功能有所提高,体液免疫指标有所降低[1,2]。 ②抗溃疡作用 大鼠ig和ip去钙珍珠层粉注射液1.4ml(相当于珍珠层粉500mg)/100g体重,连续14d,能显著促进大鼠乙酸性胃溃疡的愈合;上药1次ig,显著减少大鼠幽门结扎5h胃液排出量和降低胃液酸度,从而显著减少总酸排出量[3]

毒性:大鼠ig珍珠层粉,其LD50>21.5g/kg,经皮肤给药的LD50>31.6g/kg。以珍珠层粉混合于饲料中喂养大鼠2mo,在剂量为478ppm和1,434ppm时,动物的一般状况、体重增长、血象、肝肾功能、脏体比、大体解剖和病理学检查皆未发现异常。当剂量加大到4,300ppm时则有血红蛋白降低,血清尿素氮升高以及影响体重增长,但病理学检查未见异常。认为珍珠层粉应属于低毒性物质[4]

参考文献

[1] 浙江医学情报 1985;(3):18。
[2] 老年学杂志 1987;7(1):50。
[3] 新医学 1983;14(11):579。
[4] 海洋药物杂志 1986;(1):17。

药性

性味:咸,凉。 ①《饮片新参》:“咸,平、凉,微腥。” ②《中国医学大辞典》:“甘、咸,冷。”

归经:心、肝经。

功效:平肝潜阳,安神镇静,定惊明目,止血。

主治:肝阳上亢,头眩,耳鸣,心悸,烦躁失眠,目昏目赤,癫狂,惊痫,吐血,衄血,崩漏,高血压病。 ①《中国医学大辞典》:“滋肝阴,清肝火。治癫狂惊痫,头眩,耳鸣,心跳,胸腹胀,妇女血热,血崩,小儿惊搐发痉。” ②《饮片新参》:“平肝潜阳,安神魂,定惊痫,消热痞,眼翳。” ③《吉林中草药》:“止血。治吐血,衄血,崩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30g,打碎先煎,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胃寒者慎服。

临床应用

配伍应用:①配苍术,治肝虚目昏。 ②配磁朱丸,治肝肾不足、肝阳上亢,头昏目花、瞳孔散大,视物不明,耳聋、耳鸣,失眠等症。 ③配龙齿,治邪气凌心,神不内守而见心悸怔忡,惊狂烦躁,失眠健忘,神昏谵语等症;亦治肝阳上亢所致的头目眩晕,目赤耳鸣,心烦易怒等症。 ④配青黛、冰片,治湿疹瘙痒。 ⑤配制女贞、旱莲草,治肝阳上亢、头晕头痛,眼花耳鸣,面颊燥热。 ⑥配苍术、人参,治内眼疾患(晶体混浊、视神经萎缩)。 ⑦配酸枣仁、远志、炙甘草,治心悸失眠。 ⑧配菊花、千里光、车前子,治目赤羞明。 ⑨配菊花、夏枯草、决明子,治肝胆实火,头痛眩晕,目赤,目翳等症。 ⑩配熟地黄、柏子仁,治肝虚胆怯,心神不安,惊悸健忘。 ⑾配菊花、淮牛膝、石决明、钩藤,治高血压。

方选和验方: ①蚌霜散(《医学入门》)治跌打损伤而致的吐血及鼻衄、舌衄等症:蚌壳粉、百草霜各等份。为末,每服3~6g,糯米饮调下。 ②珍珠母丸(《大同方剂学》)治肝经因虚而受风邪,卧则魂散而不宁,状如惊悸等症:珍珠母90g,地黄、当归、柏子仁、酸枣仁、茯神、犀角、龙齿、沉香各15g。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子大。辰砂为衣,每服40~50丸,金银花薄荷汤送下,日午后卧服。 ③紫珠膏(《冉氏经验方》)治颈淋巴结结核(溃烂后期外用药):珍珠母3g,夏枯草、血竭各15g,黄连素30g,当归、紫草各60g,炉甘石30g,麝香06g,冰片6g。将珍珠贝壳外面的棱柱层及氧化层污物等,用砂轮、电钻处理干净,粉研为粗末后,用球磨机研成细末,过120目筛。夏枯草、当归加水煎煮,每次1小时,过滤,共煮4次,合并4次滤液,浓缩成软膏状。于70℃温度下干燥,研为细末,过80目筛。血竭研为细粉,过80目筛。黄连素、煅炉甘石、麝香、冰片共研细粉,过100目筛。另取香油500g,放锅中加热,加入紫草,保持80~100℃温度1~2小时,过滤。加蜂蜡90g,溶化后,放冷至温度50℃左右。加入珍珠母、夏枯草、当归、黄连素、血竭、炉甘石、麝香、冰片等粉末,搅拌均匀。再加入羊毛脂500g,搅拌均匀。广口瓶贮,即得。摊涂于消毒纱布上,贴患处,每1~2天换药1次,以愈合为度。 ④镇惊丸(《证治准绳·幼科》)治小儿急、慢二惊,风痰止壅,手足抽掣,口眼㖞斜,烦躁生嗔,精神昏闷:珍珠母、琥珀、青皮、甘草各7.5g,青黛、芦荟、柴胡、青礞石(硝煅)各15g,天竺黄、胆南星各60g,天麻,乳香各30g,雄黄4.5g。为细末,甘草膏为丸,芡实大,慢惊参术汤送下;急惊薄荷姜蜜汤送下。 ⑤《中国动物药》:“治头痛,失眠:珍珠母50g,酸枣仁20g。水煎服,每日2次。” ⑥《中国动物药》:“治内眼疾患(晶体混浊、视神经萎缩):珍珠母100g,苍术40g,人参5g。水煎服,每日2次。” ⑦《山东药用动物》:“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蚌壳研粉,置铜锅中干炒,待药呈黄褐色,腥味挥发殆尽后,冷却过筛。每服1~2g,白天每小时服1次,每日12~14次,4~8周为1疗程。” ⑧《山东药用动物》:“治癫痫:珍珠母6g,生代赭石9g。研细末,每天2次,每次3g,开水送服。” ⑨《山东药用动物》:“治高血压:珍珠母12g,牡蛎9g,贝母9g,龙骨9g,石决明9g。共研末,每次9g,冲服。” ⑩《山东药用动物》:“治心悸失眠:珍珠母15g,酸枣仁20g,远志3g,炙甘草4.5g。水煎服。” ⑾《广西药用动物》:“治高血压:珍珠母30g(先煎),菊花9g,夏枯草15g,钩藤12g,麦冬9g,生地12g。水煎服。” ⑿《常用中草药图谱》:“治肝阳上升,头晕头痛,眼花耳鸣,面颊燥热:珍珠母15~30g,制女贞、旱莲草各9g。水煎服。” ⒀心脑静(《实用中药手册》)治头晕目眩,烦躁不安,风痰壅盛,言语不清,手足不遂:珍珠母、莲子心、黄柏、槐米、夏枯草、钩藤、威灵仙、朱砂各适量,制成糖衣片。每日2~3次,每次4片。 ⒁《新编秘方验方汇海》:“治湿疹:珍珠母10~30g,青黛10g,冰片4g。研末,调抹。” ⒂四川中医 1986;(1):“治冠心病频繁室性早搏:珍珠母24g,太子参12g,麦冬10g,五味子10g,青龙齿12g,生白芍10g,炙甘草6g,生地12g,百合10g,炙远志5g,黄连炒枣仁10g,丹参10g,沉香1.5g(后下),淮小麦12g。水煎服。” ⒃中医杂志 1988;(9):“治偏头痛:珍珠母30g(先煎),龙胆草2~3g,滁菊花9~12g,防风3~5g,当归6~9g,白芍9g,生地12~18g,川芎5g,全蝎2~4只,虫5~9g,地龙9g,牛膝9g。将上药(除珍珠母外)用水浸泡30分钟,先将珍珠母放火上煎20分钟,再与余药同煎30分钟。每剂煎2次,将所得药液混合。每日1剂,分2次温服。” ⒄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1991;(2):“治窦性心动过速:珍珠母、百合、合欢皮各30g,杭白芍、麦冬、瓜蒌皮、茯苓、扁豆各15g,竹茹、香附、佛手各10g。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⒅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1;(2):“治冠心病并心房颤动:珍珠母45g(先煎),丹参30g,山茱萸、天麻各10g,丹皮、熟地、钩藤(后下)各12g,僵蚕、地龙各15g,蝉衣9g,全蝎4.5g,水煎服。” ⒆消斑汤(浙江中医杂志 1992;(2)):“治黄褐斑:珍珠母30g,鸡血藤、青葙子各21g,丹参、茵陈各15g,浙贝母、杭白菊、茯苓各12g,红花、杭白芍各9g。热象明显者,加丹皮9g,赤芍12g;肝郁气滞明显者,加夏枯草15g,柴胡9g;心烦失眠者,加夜交藤20g,莲子心10g;月经不调者,加益母草15g;四肢倦怠者,加米仁18g,当归12g,胸肋胀闷者,加郁金12g,柴胡9g。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单方应用:《广西药用动物》:“治失眠:珍珠母研细末,每晚临睡前服1.5~2.5g,开水送服。”

医药家论述

《中国医学大辞典》:“此物(珍珠母),兼入心、肝两经,与石决明但入肝经者不同,故涉神志病者,非此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