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决明

概况

异名:真珠母(《雷公炮炙论》),腹鱼甲(陶弘景),九孔螺(《日华子本草》),千里光(《纲目》),鲍鱼皮(《山东中药手册》),金蛤蜊皮(《山东中草药》)。

基源:为鲍科动物皱纹盘鲍或杂色鲍等的贝壳。

原动物: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Reeve

历史:本品始载于《别录》:“主目障翳痛,青盲。”李时珍在《纲目》中记载:“通五淋”《本草求原》:“软坚、滋肾,治痔漏。”《医学衷中参西录》:“石决明味微咸,性微凉,为凉肝镇肝之要药”。现代广泛用为平肝潜阳、清热明目、通淋药。《中国动物药》和《中国药用动物志》均收载之。

形态:皱纹盘鲍:贝壳大,呈耳状。有3个螺层,螺旋部极小,螺体层极宽大,几乎占贝壳全部。壳顶钝,略高于螺体层的壳面。壳面深绿褐色,表面粗糙,生有很多不规则的突起,其边缘的一列突起尤其明显,这些突起极高,末端有4~5个开口,呈管状。壳的内面银白色,有绿、紫及珍珠样彩色光泽,边缘薄,呈刀刃状,质坚硬。

杂色鲍:贝壳卵圆形,质坚厚。其边缘有一行排列整齐的逐渐增大的突起和小孔。其中靠近边缘有7~9个开孔。壳表面生有不甚规则的螺旋肋和细密的生长线,有时附有苔藓虫、龙介等。

生境与分布:皱纹盘鲍:生活于海水较深而海藻茂盛的岩石上,主要以褐藻、红藻等为食。分布于黄海、渤海。

杂色鲍:多栖息于盐度高、水质清和海藻丛生的水深约10m左右的岩礁海底。分布于东海和南海。

此外,羊鲍Haliotis ovina Gmelin和耳鲍Haliotis asinina Linnaeus的贝壳均可做石决明用。

生药

采集:夏、秋季捕捉。捕获后,将肉去净,取壳洗净,除去杂质,晒干。杂色鲍主产东海和南海。羊鲍、耳鲍主产南海。皱蚊盘鲍主产黄海和渤海。

鉴别:杂色鲍呈长卵圆形,内面观略呈耳形,长7~9cm,宽约5~6cm,高约2cm;表面暗红色,有多数不规则的螺肋和细密生长线,螺旋部小,体螺部大,从螺旋部顶处开始向右排列有20余个疣状突起,末端6~9个开孔,孔口与壳面平,内面光滑,具珍珠样光泽。壳较厚,质坚硬,不易破碎。无臭、味微咸。

皱纹盘鲍呈长椭圆形,长8~12cm,宽6~8cm,高2~3cm;表面灰棕色,有多数粗糙而不规则的皱纹,生长线明显,常有苔藓类或石灰虫等附着物,末端4~5个开孔,孔口突出壳面,壳较薄。主产于黄海和渤海。

均以个大、壳厚、外表清净、内表面有彩色光泽者为佳。

加工炮制:洗净晒干,敲成碎块。 ①煅石决明 取净石决明置无烟的炉火上或坩锅内煅酥脆,取出放凉,碾碎。 ②盐石决明 将净石决明煅至微红,取出,喷淋盐水,碾碎。每100kg石决明,用盐2.5kg,加适量开水。

化学性质

贝壳含碳酸钙90%以上,有机质约3.67%,尚含少量Mg、Fe、硅酸盐硫酸盐磷酸盐、氯化物和极微量的碘。

参考文献

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602。

药性

性味:咸,寒。 ①《别录》:“咸,平。” ②《蜀本草》:“寒。” ③《日华子本草》:“凉。”

归经:肝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肝经。” ②《本草通玄》:“入足厥阴、少阴经。”

功效:平肝潜阳,清肝明目。

主治:风阳上扰之头痛,眩晕,头昏,目赤翳障,惊搐,骨蒸劳热,青盲雀目。 ①《别录》:“主目障翳痛,青盲。” ②《海药本草》:“主青盲内障,肝肺风热,骨蒸劳极。” ③《纲目》:“通五淋。” ④《本草从新》:“愈疡疽。” ⑤《本草求原》:“软坚,滋肾,治痔漏。” ⑥《山东中草药手册》:“镇肝,明目,治眩晕。” ⑦《全国中草药汇编》:“头目眩晕,高血压病,青光眼,白内障。” ⑧《中草药学》:“高血压、青光眼引起的眩晕、头痛,目赤,羞明,目生白翳(角膜翳),肺结核发热,咳血,吐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宜久煎)3~15g;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水飞点眼。

使用注意:①《本草经疏》:“畏旋覆花。” ②《本草求原》:“反云母。”

临床应用

配伍应用:①配菊花、羌活,治眼昏暗及眩晕。 ②配黄菊花、甘草,治羞明怕日。 ③配木贼、谷精草,治目翳。

方选和验方: ①石决明散(《圣济总录》)治风毒气攻入头,眼昏暗及头目不利:石决明、羌活(去芦头)、草决明、菊花各30g,炙甘草15g。共研为末,每服4g,食后临卧温服。 ②石决明散(《太平圣惠方》)治眼生丁翳,根脚极厚,经久不瘥:石决明1g(水飞),乌贼骨15g,龙脑3g,真珠末1g,琥珀1g。共研细粉,每日3次点眼。 ③石决明散(《经验良方》)治眼生外障:石决明(煅)、薄荷叶各30g,白蒺藜(去刺)、荆芥穗各60g,人参(蜜炙)15g。共研为末,饭后,砂糖冷水调服。 ④《龙木论方》:“治青盲雀目;石决明(煅)30g,苍术90g。猪肝适量,入砂罐同煮,以气薰目,待冷食肝饮汁。” ⑤《鸿飞集方》:“治痉后目翳:石决明(煅)、谷精草各等份,共研细末,以猪肝蘸食。” ⑥石决明汤(《眼科龙木论》)治怕日羞明:石决明6g,海金沙6g,甘草6g,菊花6g。水煎,食后温服。 ⑦江苏《中草药学》:“治目生白翳(角膜翳):石决明18g,玄明粉6g,大黄4.5g,菊花9g,蝉衣9g,白蒺藜9g。煎服。” ⑧《全国中草药汇编》:“治高血压、头目眩晕:石决明、决明子桑寄生野菊花各30g。煎服。”

单方应用:①《胜金方》:“治小便五淋:石决明研细末,热水送服,日2次,每次6g。” ②《本草汇言》:“治锁喉风:石决明火煅醋炙3次,研细末,用醋调,鹅羽蘸擦喉内,吐痰效。” ③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治外伤出血:石决明(煅),研细末,伤口洗净,撒上药粉,压紧即可。”

医药家论述

①缪希雍《本草经疏》:“石决明得水中之阴气以生,故其味咸,气应寒无毒,乃足厥阴经药也。足厥阴开窍于目,目得血而能视,血虚有热,则青盲赤痛,障翳生焉。咸寒入血除热,所以能主诸目疾也。咸寒又能入肾补阴,故久服益精轻身也。研细水飞,主点外障翳。” ②黄宫绣《本草求真》:“石决明一名千里光,得水中阴气以生,其形如蚌而扁,味咸气寒而无毒,入足厥阴肝经,除热为磨翳消障之品。缘热炽则风必生,风生则血被风阻,而障以起,久而固结不解,非不用以咸寒软坚,逐瘀,清热,祛风,则热何能祛乎?故本事真珠母丸与龙齿同用,皆取清散肝经积热也。但此须与养血药同入,方能取效。” ③汪庵《本草备要》:“石决明,咸平除肺肝风热,青盲内障,水飞点目外障,亦治骨蒸劳热,通五淋,解酒酸。” ④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石决明味微咸,性微凉,为凉肝镇肝之要药。肝开窍于目,是以其性善明目。研细水飞作敷药,能治目外障;作丸、散内服,能消目内障。为其能凉肝,兼能镇肝,故善治脑中充血作疼作眩晕,因此症多系肝气、肝火挟血上冲也。”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