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星

概况

异名:蛇头天南星(《履巉岩本草》),南星、虎掌南星(《纲目》),蛇芋(《植物名实图考》)。

基源:为天南星科天南星属多种植物的块茎。天南星属全世界有150余种,中国约82种。

原植物:正品天南星一般有3种:一把伞南星Arisaema erubescens(Wall.)Schott(Arisaema consanguineum Schott),又名一把伞,刀口药(云南),蛇包谷(贵州、四川),白南星(湖北、四川)。东北南星Arisaema amurense Maxim.,又名山苞米、天南星(辽宁),大参(吉林),天老星(东北)。天南星Arisaema heterophyllum Blume(Arisaema ambiguum Engl),又名虎掌半夏(四川),山磨芋(四川、浙江),蛇头蒜(广东),锁喉莲(湖北)。另有数种部分地区亦作天南星用:朝鲜南星Arisaema angustatum Franch,et Sav.var peninsulae(Nakai)(Arisaema peninsulae Nakai),又名大参、天南星(吉林)。阿里山南星Arisaema arisanense Hayata(Arisaema thunbergii Blume)。象南星Arisaema elephas S.Buchet(Arisaema rhombiforme S Buchet),又名银半夏(云南),黑南星(四川),水包谷(贵州)。疣柄翼檐南星Arisaema griffithii Schott var.verrucosum(Schott)Hara(Arisaema verrucosum Schott)。藏南绿南星Arisaema jacquemontii Blume。花南星Arisaema lobatum Eengl.,又名蛇磨芋、绿南星(湖北),虎芋(贵州)。

历史:天南星之名始载于《别录》云:“天南星……生平泽,处处有之,叶似蒻叶,根如芋。”《图经本草》则进一步指出了天南星的特征:“二月生苗似荷梗,茎高一尺以来,叶如蒟蒻,两枝相抱,五月开花似蛇头,黄色,七月结子作穗似石榴子,红色,根似芋而圆。”书中附图(江宁府天南星和滁州天南星)与上述文字描述基本一致。经考证应为天南星A.heterophyllum。而《本草拾遗》中的天南星及《植物名实图考》中收藏的天南星(图四)应为一把伞南星。

形态:一把伞南星为多年生草本。块茎扁球形,直径可达6cm,表皮黄色,有时淡红紫色。鳞叶绿白色、粉红色,有紫褐色斑纹。叶1,极稀2,叶柄长40~80cm,中部以下具鞘,鞘部绿色,上部绿色,有时具褐色斑块;叶片放射状分裂,裂片无定数;幼株少则3~4枚,多年生植株可多至20枚,常1枚上举,余放射状平展,无柄,长渐尖。花序柄比叶柄短,直立。佛焰苞绿色,背面有清晰的白色条纹,或淡紫色至深紫色而无条纹,管部圆筒形,长4~8mm,粗9~20mm;喉部边缘截形或稍外卷;檐部通常颜色较深,三角状卵形至长圆状卵形,有叶为倒卵形,长4~7cm,宽2.2~6cm,先端渐狭,略下弯,有长5~15cm和线形尾尖或无。肉穗花序单性,雄花序长2~2.5cm,花密;雌花序长约2cm,粗6~7mm,各附属器棒状、圆柱形,中部粗膨大或否,直立,长2~45cm,中部粗2.5~5mm,先端钝,光滑,基部渐狭;雄花序的附属器下部光滑或有少数中性花;雌花序具多数中性花。雄花具短柄,淡绿色、紫色至暗褐色,雄蕊2~4,药室近球形,顶孔开裂成圆形。雌花子房卵圆形,柱头无柄。果序柄下弯或直立。浆果红色。种子1~2,球形,淡褐色。花期5~7月,果熟期9月。(图见《中国植物志》.第13卷.第2分册.190页.图版37:1-8)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3200m以下的林下、灌丛、草坡、荒地。除东北及内蒙古、山东、江苏、新疆外,中国各省区都有分布。印度北部和东北部、尼泊尔、锡金至缅甸、泰国北部也有分布。

以下8种与一把伞南星的主要区别是:

东北南星块茎小,近球形,直径1~2cm,叶片鸟足状分裂。柱头具短柄。浆果具4枚种子。生于海拔50~1200m的林下和沟旁。分布于中国华北、东北、陕西、宁夏、山东、河南。朝鲜、日本和原苏联也有分布。

天南星叶片鸟足状裂。肉穗花序两性;雄花序单性;花药顶孔横裂。种子棒头状。生于海拔2700m以下的林下、灌丛中或草地上。分布于中国除西北及西藏以外的大部分省区。日本、朝鲜也有分布。

朝鲜南星叶2,叶片鸟足状分裂。浆果卵球形。种子2~3,桔黄色。生于海拔500m以下的杂林下。分布于吉林、辽宁、河南。朝鲜、原苏联千岛群岛也有分布。

阿里山南星叶2,叶片3全裂。雄花近无柄,雄蕊1,附属器基部骤然膨大,粗达8mm。生于海拔2500m处。中国特有,产台湾省

象南星块茎近球形。叶片3全裂,稀3深裂。雌花序附属器基部骤然扩大至5~7mm;雄花具长柄,柄长2.2~2.5mm;花药马蹄形开裂。浆果椭圆状,种子5~8,卵形。生于海拔1800~4000m的河岸、山坡林下、草地或荒地。中国特有,分布于西南地区。

疣柄翼檐南星叶片3全裂,叶柄和花序柄多少具疣刺。花药马蹄形开裂。生于海拔2800~3700m的箐沟阔叶林、山地云杉林或杜鹃灌丛中。分布于云南。锡金也有分布。

藏南绿南星叶1或2,叶片掌状鸟足状分裂,裂片(3~)5(~9)花药纵裂或环裂。生于海拔3000~4000m的高山针叶林的林间隙地或五花草甸上。分布西藏。巴基斯坦、克什米尔地区、尼泊尔、不丹、锡金、印度也有分布。

花南星叶1或2,叶片3全裂。花药顶孔纵裂。浆果有种子3枚。生于海拔600~3300m的林下、草坡或荒地。中国特有,分布于中南(除广东)、西南及甘肃、安徽、浙江。

生药

栽培:宜在气候温和湿润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的壤土或砂质壤土种植,忌连作。用块茎和种子繁殖,块茎:于秋季10~11月采收时,选取中小块茎作种茎。用细土细砂窖藏越冬,次年4月上旬取出种植,按27×13cm行株距穴栽,深4~6cm,每穴放种茎1个,芽头朝上,栽后覆土浇水。种子:于8月上旬随采随播种或用湿砂贮藏至次年2~3月条播育苗。播种按15cm行距开沟条播,覆土浇水。当苗高10cm时即可移植,栽种密度与块茎繁殖相同。栽后,应保持土壤湿润,结合中耕除草,追肥2~3次,雨季注意排水,抽伸花序时及时摘除,倒苗后结合整理进行培土。

采集:秋、冬季采挖,挖出块茎,去掉茎苗及须根,刮去外皮或用筐撞去外皮,个大者切片,晒干或烘干,常晒至半干时用硫磺熏一次,则色白易干。亦有用明矾水浸泡,待色白后去皮晒干者,此法外皮易于脱落。天南星主产于陕西、甘肃、四川、贵州、云南。异叶天南星产于湖北、湖南、四川、贵州、江西等省。东北天南星主产东北、山东、河北。

鉴别

性状:①天南星扁圆形,直径2~5.5cm;表面淡黄色至淡棕色,顶端较平,中心茎痕浅凹,有叶痕环纹,周围有大的麻点状根痕,但不明显,周边无小侧芽。质坚硬,断面白色粉性,气微,味麻舌刺喉。 ②东北天南星扁圆形,直径1.5~4cm,中心茎痕大而较平坦,环纹少呈浅皿状,麻点痕细而不整齐,周围有微突出的小侧芽,以个大、色白、粉性足者为佳。

显微 一把伞南星粉末类白色,气微辛,味麻辣。 ①淀粉粒为粉末的主体,单粒圆球形或长圆形,直径2~14μm,脐点点状、裂缝状、人字状或十字状,大粒层纹隐约可见;复粒少数,由2~5分粒组成。 ②草酸钙针晶单个或成束散在,或成束存在于椭圆形的粘液细胞中,针晶长27~63μm。 ③草酸钙方晶多见于导管旁的薄壁细胞中,稀疏散在或聚集,直径2.5~20μm。 ④螺纹导管及环纹导管直径8~78μm。 ⑤红棕色、棕色或黄棕色块,形状不规则,大多自细胞中脱出。(图见《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图91)

东北南星 ①淀粉粒以复粒及复粒散离的分粒为多见;单粒类圆形或卵圆形,直径3~17μm,脐点偶见,点状或星状;复粒由2~8分粒组成,有的分粒大小悬殊,分粒的脐点呈点状、裂缝状、人字状或星状,层纹可见。 ②草酸钙针晶大多成束或数束聚集,不易散离,含针晶粘液细胞多破裂,针晶长38~131μm,偶见细胞中充满短小针晶,长约至5μm,有的结晶呈细小方形或砂粒状。 ③棕色、红棕色或金黄色块散在或见于木栓细胞下导管旁的细胞中。 ④导管及环纹导管直径10~42μm。(图见《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图92)

理化:①天南星及同属植物块茎的薄层色谱 取样品粉末1g,以乙醇10ml浸泡24小时,离心后吸取上清液,挥去乙醇,加0.5mol/L盐酸水解,再加乙醚振摇,静置后,取乙醚层浓缩,点于硅胶G板上,以氯仿-甲醇-甲酸(9.2∶0.6∶0.2)为展开剂,以3.4-二羟基苯甲醛为对照。展开后,用2%间苯三酚乙醇液-浓硫酸(1.1)显色。(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图142-1) ②天南星及其炮制品的薄层色谱 1)皂甙类成分的薄层色谱 取样品分末适量,用10%甲醇回流提取3小时,提取液为点样液(Ⅰ);另取样品粉末适量,用石油醚冷浸,冷浸液为点样液(Ⅱ);取石油醚浸后残渣,用甲醇提取,提取液为点样液(Ⅲ)。将上述点样液点于硅胶G板上,以(Ⅰ)氯仿-乙醇-水(65∶35∶10)、(Ⅱ)氯仿或(Ⅲ)氯仿-甲醇(95∶5)为展开剂,展开后,用25%磷钼酸液显色。(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图142-2) 2)氨基酸类成分的薄层色谱 取样品粉末适量,加乙醇浸泡,浸出液点于硅胶G板上,以丁醇-乙酸-水(6.5.1.5∶2)为展开剂,饱和30分钟展开,用茚三酮试液喷雾,于110℃烘显色。(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图142-3A)另取样品粉末适量,用水浸提,浸提液点于硅胶G板上,以丁醇-丙酮-17%氢氧化铵(5∶3∶2)为展开剂。(图见《中药材薄层谱鉴别》.图142-3B)或以乙醇-氢氧化铵(4∶1)为展开剂。(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图142-3C)展开后,用0.2%茚三酮乙醇显色。(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图142-3)。 ④胆南星中胆酸的薄层色谱 取样品粉末2g,加20ml乙醇浸泡过夜,滤过,滤液点于硅胶G板上,以环己烷-乙酸乙酯-冰醋酸(2∶81.5)为展开剂,以胆酸为对照。展开后,用茴香醛硫酸液喷雾,于105℃烘10分钟,斑点呈樱红色;用10%硫酸乙醇液喷雾,斑点呈黄棕色,置紫外光灯下检视,斑点呈亮蓝色荧光。(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图142-4)

加工炮制:常用炮制品有生南星、制南星和胆南星。 ①生南星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大小个分开,洗净,干燥。 ②制南星 取净天南星,大小个分开,用水浸漂,每日换水2~3次,如起白沫时,换水后加白矾(每天南星100kg,加白矾末2kg),泡一日后,再换水,至切开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将生姜片、白矾置锅内,加适量水煮沸后,倒入天南星共煮至无干心时取出,除去姜片,晾至六成干,切薄片,干燥,每天南星100g,用生姜片、白矾各12.5kg。 ③胆南星 取制南星细粉,加入净胆汁(或胆膏粉及适量水),搅拌均匀,蒸1小时至透,取出放凉,制成小块,干燥。或取生南星粉,加入净胆汁(或胆膏粉及适量水),搅拌均匀,放温暖处,发酵7~15天后,再连续蒸或隔水炖9昼夜,每隔2小时搅拌一次,除去腥臭气,至呈黑色浸膏状,口尝无麻味为度,取出,晾干。再蒸软,趁热制成小块。每制天南星细粉100kg,用牛(或猪、羊)胆汁400kg(胆膏粉40k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胆南星,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化学性质

含三萜皂甙、安息香酸、粘液质、淀粉、氨基酸[1]、β-谷甾醇、秋水仙碱(Colchicine)、尿黑酸(Homogentisic acid)、多糖类以及较高含量的微量元素Se、Zn、Mg、Co、Cr和V等[2]

参考文献

[1] 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329 。
[2]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1989;16(3):203。

药理

①抗惊厥作用 天南星ip能降低小鼠对上的宁、戊四氮和咖啡因的惊厥率,提高家兔的电惊厥阈。但不能防止小鼠或大鼠最大电休克发作[1,2]。另有报道ip天南星煎剂9g/kg,不能对抗士的宁及戊四氮的惊厥和死亡[3],可能由于有效成分被高温破坏之故。 ②镇静作用 家兔ip天南星煎剂后表现安静,大鼠注射6~9g/kg后也表现安静不动,软弱无力,原先存在的攻击姿态消失。小鼠注射3g/kg能显著延长戊巴比妥纳的睡眠时间[1]。 ③祛痰作用 家兔ig天南星煎剂1g/kg能显著增加呼吸道粘液分泌,表明有祛痰作用[5]

毒性:天南星根茎生食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口腔粘膜轻度糜烂,甚至部分坏死脱落,咽喉干燥,并有烧灼感,舌体肿大,口唇水肿,大量流涎,口舌麻木,味觉丧失,声音嘶哑,张口困难[5]。小鼠ip天南星水煎液LD50为13.5g/kg。

参考文献

[1] 西安医学院学报 1958,(5):22 。
[2] 药学学报,1964;11(5):338 。
[3] 浙医学报 1960;3(2):93 。
[4] 中华医学杂志 1956;42(10):959 。
[5] 中华内科杂志 1964;12(12):1117。

药性

性味:苦、辛,温。有毒。 ①《本经》:“苦,温。” ②《吴普本草》:“岐伯、桐君:辛。有毒。” ③《药性论》:“甘。” ④《履巉岩本草》:“温。有小毒。”

归经:肺、肝、脾经。 ①《纲目》:“手、足太阴。” ②《本草通玄》:“肺、脾、肝。” ③《本草新编》:“入脾、肺、心三经。”

功效: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消肿散结。

主治:中风痰壅,口眼㖞斜,半身不遂,惊风,破伤风,癫痫眩晕,喉痹,瘰疬,痈肿,跌扑损伤,蛇虫咬伤。 ①《本经》:“主心痛,寒热,结气,积聚,伏梁,伤筋,痿,拘缓,利水道。” ②《别录》:“除阴下湿,风眩。” ③《药性论》:“治风眩目转,主疝瘕肠痛,伤寒时疾,强阴。” ④《本草拾遗》:“主金疮伤折瘀血。” ⑤《日华子本草》:“窨蛇,虫咬,疥癣,恶疮。” ⑥《开宝本草》:“主中风,麻痹,除痰,下气,破坚积,消痈肿,利胸膈,散血堕胎。” ⑦《医学启源》:“去上焦痰及头眩晕。” ⑧李杲:“主破伤风,口噤身强。” ⑨王好古:“补肝风虚。” ⑩《纲目》:“治惊痫,口眼㖞斜,喉痹,口舌疮糜,结核,解颅。 ⑾《本草汇言》:“天南星,开结闭,散风痰之药也。” ⑿《本经逢原》:“南星专走经络,故中风麻痹以之为向导。” ⒀《全国中草药汇编》:“面神经麻痹,半身不遂,小儿惊风,破伤风,癫痫。外用治疔疮肿毒,毒蛇咬伤,灭蝇蛆。” ⒁《中草药学》:“中风,癫痫,小儿惊风,风湿痛,无名肿毒初起,毒蛇咬伤,拔牙疼痛和脓肿切开,宫颈癌及其癌前期病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使用注意:阴虚燥痰及孕妇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蜀漆为之使。恶莽草。” ②《日华子本草》:“畏附子、干姜、生姜。” ③《本草衍义补遗》:“南星欲其下行,以黄柏引之。” ④《本草备要》:“阴虚燥痰禁用。” ⑤《会约医镜》:“孕妇忌之。” ⑥《中草药学》:“本品有毒,接触皮肤发生瘙痒;误食后舌喉发痒而灼热,肿大,严重的以致窒息,呼吸停止。解救方法:皮肤中毒或用水或稀酸、鞣酸洗涤;误食中毒服稀酸或鞣酸或浓茶、蛋清等。如呼吸困难则供氧气。民间用醋31~62g,加姜汁少许,内服或含漱。”

临床应用

配伍应用:①配人参、菖蒲,治诸风口噤。 ②配旋覆花,治顽痰咳嗽,湿痰壅滞,气逆痰喘,胸膈胀闷,风痰入络,肢体麻木。 ③配茴香,治风痰头痛。 ④配雄黄,治小儿走马疳,蚀透损骨。 ⑤配苍术,治痰湿所致的臂痛。 ⑥配防风、天麻、白附子等,治破伤风,症见口噤强直,牙关紧闭,角弓反张及跌扑创伤。 ⑦配半夏、天麻,治风痰眩晕。 ⑧配蜈蚣、鸡血藤,治中风后引起的半身不遂。 ⑨配牛黄、珍珠末,治小儿热病抽搐,亦治破伤风。 ⑩配全蝎、僵蚕,治癫痫病。 ⑾配菖蒲、生姜,治类风湿性关节炎之肿痛。 ⑿配陈皮、半夏,治湿痰内阻,气机不畅,咳嗽胸闷,咳吐白沫等症。 ⒀配黄芩,治热痰咳嗽、痰多色黄。 ⒁配肉桂、生姜,治寒痰咳嗽,痰多色白,气急畏寒。 ⒂配香附,治痰滞中脘,清阳不升而致头目不清,昏眩烦闷。 ⒃配川、草乌,治痰湿阻络之痹症,肢体关节疼痛重着,肌肤麻木不仁。 ⒄配荆芥、石膏,治伤寒头痛如破,伴鼻塞流涕,声重咽干,胸膈满闷。

方选和验方: ①三生饮(《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卒中,昏不知人,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咽喉作声,痰气上壅,无问外感风寒,内伤喜怒,或六脉沉伏,或指下浮盛,并宜服之:南星(生用)30g,木香0.3g,川乌(生、去皮)、附子(生,去皮)各15g。上药切碎,每服15g,水400nnl,姜15片,煎8分,去渣温服,不拘时候。 ②青州白丸子(《阎氏小儿方论》)治小儿惊风,大人诸风:生半夏210g,生天南星90g,生白附子60g,生川乌头15g(去皮及脐)。上捣罗为细末,以生绢袋盛,用井花水摆,未出者,更以手揉令出,如有渣更研,再入绢袋,摆尽为度。放瓷盆中,日晒夜露,至晓弃水,别用井花水擦,又晒,至来日早,再换新水搅、如此春5日,夏3日,冬7日。去水,晒干后如玉片,研细,以糯米粉煎粥清,丸绿豆大,每服20丸,生姜汤下。瘫痪风温酒下,并不以时候服。 ③天南星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中酒呕吐:制南星500g,辰砂(研末)60g,丁香、麝香各30g,龙脑(研)45g。共为细末,入研药匀,炼蜜并酒和为丸,每30g药作50丸,以朱砂末为衣,每服1丸烂嚼,浓煎生姜汤下,不计时候。 ④玉真散(《外科正宗》)治破伤风,牙关紧急,口撮唇紧,身体强直,角弓反张:南星、防风、白芷、天麻、羌活、白附子各等份,共为细末,每服6g,热酒150ml调服,更敷患处。若牙关紧闭,腰背反张者,每服9g,用热童便送服,虽内有瘀血亦愈。 ⑤化痰玉壶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风痰吐逆,头痛目眩,胸膈烦满,饮食不下,及咳嗽痰盛,呕吐涎:天南星(生)、半夏(生)各30g,天麻15g,头白面90g。上药共研为细末,滴水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用水200ml,先煎令沸,下药煮5~7沸,候药浮即熟,滤出放温,别用生姜汤下,不计时令服。 ⑥玉粉丸(《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治气痰咳嗽,脉涩,面白,上气喘促,洒淅恶寒,愁忧不乐:南星、半夏各30g,官桂30g。研末,薄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70丸,生姜汤下。 ⑦天南星散(《圣济总录》)治小儿走马疳,蚀透损骨:天南星(大者)1枚,雄黄(皂子大)。上2味,先用天南星当心剜作坑子,次安雄黄1坎在内,用大麦面裹合,炭火内烧令烟尽,取出候冷,入麝香04g同研为细末。先以新绵揾血,然后于疮上掺药,1日3次。 ⑧一抺散(《证治准绳》)治干癣不愈:生天南星、生草乌各1枚。为细末,用羊蹄根捣绞取汁调涂。 ⑨《陕甘青宁中草药选》:“治冻伤:天南星、松叶、辣椒各15g,煎水洗局部,每日2次。” ⑩天南星膏(《圣济总录》)治头面及皮肤,生瘤,大者如拳,小者如粟,或软或硬、不疼不痒,不可辄用针灸:生天南星1枚(洗,切。如无生者,以干者为末),滴醋研细如膏,将小针刺痛处,令气透,将膏摊贴纸上,如瘤大贴之,觉痒即易,日3~5次。 ⑾天南星煎丸(《太平圣惠方》)治小儿慢惊:天南星(研末)先以水煎去渣,熬如膏,天麻各30g,白附子15g。研末、和南星膏为丸,如绿豆大。3岁儿每服2丸,5~6岁儿每服3丸,薄荷汤下。 ⑿天南星丸(《太平圣惠方》)治手足顽麻:天南星、天麻、乌蛇肉、赤茯苓各30g,白附子、白僵蚕、朱砂各15g,羌活09g,全蝎0.3g。研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食前,温酒下。 ⒀程氏五神散(广东中医 1957:(1))治紫白癜风:南星、黄丹,雌黄,硫黄、密陀僧等份研末,瓶装备用,先用葱茎叶磨擦患处,次用鲜生姜切片,蘸上药擦之,1日3次,至皮肤渐黑即愈 ⒁南星散(《普济本事方》)治婴儿解颅,及百日儿鼻塞不乳:大天南星1个(开一坑,入朱砂15g,塞坑内,慢火煨制,白及15g。为末,醋调,隔绢外涂囟上,用慢火炙手,频频熨之。 ⒂星附汤(《瘴疟指南》)治痖瘴痰涎上塞,昏不知人,声如牵锯,口噤直视,遗尿遗矢生南星,生附子各30g,木香15g。共为粗末,每服12g,加生姜9片,水煎服。 ⒃三生散(《中国中医秘方大全》)治足跟痛:生南星,生半夏,生草乌各等份,辗碎过筛,制作成粉剂,装瓶塞封备用。应用时用鸡蛋清调配适量,匀涂患处,每日换药2次,1个月即可控制病情。或将本方适量渗于膏药内调匀,趁热贴患处,外加绷带固定,每5~7天换药1次。 ⒄小红丸(《小儿药证直诀》)治小儿乳癖,惊风,食痫:生天南星30g,朱砂15g,巴豆霜3g。为细末,姜汁面糊为丸,黍米大。每服1~2丸,乳汁送下。 ⒅小黄丸(《洁古家珍》)治热痰咳嗽,面赤烦热,唇口干燥,脉洪:天南星、半夏、黄芩各30g。为细末,姜汁浸,蒸饼为丸,梧桐子大,每服50~70丸,生姜煎汤送下。 ⒆小黑膏(《苏沈良方》)治小儿伤寒风痫:天南星1枚(取大者,火烧通赤入小瓶内密封火自灭,刮至中心存白处如皂子大为准),乌头1枚,薄荷1粒,元参15g。共研末,每服一大豆许,蜜和葱白汤下,频服之。 ⒇四虎散(《外科正宗》)治痈疽肿硬,厚如牛领之皮,不作脓腐:天南星、草乌、半夏、狼毒各等份。为细末,用猪脑同捣成膏,敷疮上,留孔出气。 (21)星术丸(《杂病源流犀烛》)治茶积,面黄胸膈或空或胀:白术30g,天南星、青皮、陈皮各9g。为末,煮糊丸。 (22)拔毒散(《证治准绳》)治痈疽肿结:天南星30g,草乌、白芷各15g,木鳖子仁1个。为末,醋入蜜调,分2次敷纱贴患处。 (23)天南星膏(《杨氏家藏方》)治暴中风,口眼歪斜:天南星为细末,生姜自然汁调摊纸上贴之,左㖞贴左,右㖞贴右,才正便洗去。 (24)上清丹(《魏氏家藏方》)治风痰头痛不可忍:天南星(大者,去皮)、茴香(炒),上等份为细末。入盐少许在面内,用淡醋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50丸,食后姜汤下。 (25)《中药临床应用》:“治类风湿性关节炎之肿痛:生南星,老姜,生菖蒲各适量,捣烂敷患处。” (26)《摘元方》治痰湿臂痛,右边者:天南星、苍术等份,生姜3片,水煎服之。” (27)中草药1989;(4):“治冠心病:生南星,生半夏等份,碾粉水泛为丸,口服1次3,5g,1天3次。” (28)中医杂志 1991;(10):“治跖趾关节炎:天南星(制)、乳香、没药、防风、当归、甘草各10g,红花、牛膝各15g,豨莶草、老鹤草各30g。水煎服,药渣再煎,趁热泡洗双足患部。”

单方应用:①《中藏经》:“治风痫:天南星(九蒸九晒)为末,姜汁糊丸,梧子大。煎人参、菖蒲汤或麦门冬汤下20丸。” ②《中藏经》:“治喉闭:白僵蚕,天南星(并生用)等份。以生姜自然汁调0.4g许,用笔管灌在喉中,仍咬干姜(皂子大),引涎出。” ③《简易方论》:“治身面疣子:醋调南星末涂之。” ④《中药临床应用》:“治口角流涎:生南星末适量,敷足心涌泉穴。” ⑤中医杂志 1958;(5):“治阳热证外疡:取生南星1枚,在醋中如磨墨样,磨成浓汁,用毛笔蘸擦患处,随干随擦。如已有脓点,只擦脓点周围;已溃,只擦溃口周围。” ⑥新医学 1972;(10):“治腮腺炎:取生南星末研粉,浸放食醋中,5天后外涂患处,每天3~4次。” ⑦《湖北中草药志》:“治麦粒肿:天南星、生地各等份,共研粉,取1.5g,置普通膏药中或胶布上,贴患侧太阳穴,每日1次。” ⑧《宁夏中草药手册》:“治高血压:生南星、生附子各3g。研细末,醋调,敷脚心涌泉穴。” ⑨《古今医鉴》:“治中风牙关紧急,难以下药:天南星1.5g,冰片少许。共研细末,于病人牙齿间频频擦之令热。”

医药家论述

①李时珍《纲目》:“虎掌天南星,味辛而麻,故能治风散血;气温而燥,故能胜湿除涎;性紧而毒,故能攻积拔肿而治口㖞舌糜。杨士瀛《直指方》云,诸风口噤,宜用南星,更以人参,石菖蒲佐之。” “南星得防风则不麻,得牛胆则不燥,得火炮则不毒。” ②倪朱谟《本草汇言》:“天南星,开结闭,散风痰之药也。但其性味辛燥而烈,与半夏略同,而毒则过之。半夏之性,燥而稍缓,南星之辛,劣而善行。若风痰湿痰,急闭涎痰,非南星不能散。” ③张璐《本经逢原》:“天南星,即《本经》之虎掌也,为开涤风痰之专药。《本经》治心痛、寒热、结气,即《开宝》之下气、利胸膈也。《本经》之治积聚伏梁,即《开宝》之破坚积也。《本经》之治筋痿拘缓,即《开宝》之治中风,除麻痹也。《本经》之利水道,即《开宝》之散血坠胎也。盖缘一物二名,后世各执一例,是不能无两歧之说。南星、半夏皆治痰药也。然南星专走经,故中风麻痹以之为向导,半夏专走肠胃,故呕逆泄泻以之为向导。” ④陈土铎《本草新编》:“消痰之药,未有如南星之峻猛者也。中风闭关不得不用,亦斩关直之,其它疾病,原未有关之坚闭,又何必用南星哉?”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