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

概况

异名:石锻(《图经本草》),矿灰(《纲目》),石垩(陶弘景命名),生石灰、熟石灰、消石灰(习称)。

基源:为石灰岩Limestone(主含碳酸钙CaCO3),经加热煅烧而成的氧化钙(CaO),习称生石灰或石灰,或再经吸潮而得的氢氧化钙[Ca(OH)2],习称熟石灰或消石灰。

历史:石灰始载于《本经》。陶弘景谓:“近山生石,青白色,作灶烧竟,以水沃之,即热蒸而解。俗名石垩。”苏颂对其品种、质地明确指出:“所在近山处皆有之,烧青石为灰。有风化,水化二种:风化者,取锻了石置风中自解,此为有力;水化者,以水沃之,热蒸而解,其力差劣。”《纲目》记载:“入药惟用风化,不夹石者良。”现代商品一般分为生石灰,熟石灰两大类。石灰岩经煅烧后称为生石灰;生石灰遇水则成消石灰:暴露空气日久,呈不溶状态称熟石灰。因而可以说古今一致。

形态:石灰岩主要由方解石组成,为致密块状体。白色或灰白色,但由于所含杂质成分差异,其颜色亦有变化,如含铁质则呈褐色,含有机质时呈灰至黑色,土状光泽。

产状:产于半深至深海相沉积岩层中,成层状、块状、常见铁、镁等杂质。亦有湖相沉积的泥质灰岩及生物的残核,系生物化学作用的产物。

产地 中国大部分地区有石灰窑加工生产。

化学性质

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常见杂物为Si、Fe、Al、Mg等。石灰岩加高热,则产生二氧化碳而遗留氧化钙,即生石灰(石灰)。生石灰遇水,则成消石灰,成分是氢氧化钙[Ca(OH)2]。生石灰或消石灰露于大气中,不断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而成碳酸钙;因此,石灰放置长久后都成为碳酸钙。

参考文献

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582。

药性

性味:辛,温。有毒。 ①《本经》:“辛,温。” ②《蜀本草》:“有毒。” ③《日华子本草》:“甘。”

归经:入肝、脾。《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厥阴经。”

功效:燥湿,杀虫,止血,定痛,蚀恶肉。

主治:疥癣,湿疮,创伤出血,汤火烫伤,痔疮,脱肛,赘疣。内服止泻痢,崩带。 ①《本经》:“主疽疡疥瘙,热气恶疮,癞疾,死肌堕眉,杀痔虫,去黑子息肉。” ②《别录》:“疗髓骨疽。” ③《药性论》:“治疥,蚀恶肉,不入汤服,止金疮血,和鸡子白、败船茹甚良。” ④《日华子本草》:“生肌生肉,止血,并主白癜、疬疡,瘢疵等,疗冷气,痔瘘疽疮,瘿瘤疣子。又治产后阴不能合,浓煎汁熏洗。治酒毒,暖水脏。” ⑤《纲目》:“散血定痛,止水泻血痢,白带白淫,收脱肛阴挺,消积聚结核,贴口㖞,黑须发。” ⑥《医林纂要》:“泻心坚肾,破瘀攻积,敛肺消金,杀虫解毒。”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或加水溶解取澄清液服。外用:研末调敷,或以水溶化澄清涂洗。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①石灰散(《外台秘要》)治狐臭:青木香、枫香、丁香、熏陆香各60g,阳起石、陈皮各90g,矾石120g,石灰500g。研为散,绵卷药,先以布揩令痛,然后夹之。上系着臂。 ②《中药大辞典》:“治外伤性出血:陈石灰60g,冰片、白矾(煅)各6g。将石灰炒黄,加入冰片及白矾,研细末,散于创面包扎即可。” ③《医方摘要》:“治偏坠气痛:陈石灰(炒)、五倍子、山栀子等份。为末。面和醋调敷之。” ④石灰散(《太平圣惠方》)治金疮:石灰3kg,青蒿、艾叶各0.5kg。先将两叶捣绞取汁,拌石灰晒干,研入黄丹、白术各90g,和匀为散,外敷。 ⑤《太平圣惠方》:“治夏月痱子及热疮:葛粉30~90g,石灰30g(微炒),甘草60g(生用为末)。上药相和,研令匀,用绵扑之。” ⑥《集玄方》:“治白带白淫及水泻不止:风化石灰30g,白茯苓90g。为末,糊丸梧子大。每服20~30g丸,空心米饮下。”

单方应用:①《孙真人食忌》:“治疥:淋石灰汁洗之。” ②《千金方》:“去疣目:苦酒渍石灰6~7日,取汁滴疣上。” ③《太平圣惠方》:“治大肠久积虚冷,每因大便脱肛,不能收入:石灰熬令热,以故帛裹,坐其上,冷即换。” ④《圣济总录纂要》:“治中风口面㖞斜:石灰15g(炒),乘热以醋调似泥,涂于一边缓处,才正,急用温水洗去。” ⑤《元希声秘验方》:“治卒发:石灰随多少和醋浆水调涂。” ⑥《千金方》:“治疔肿:石灰0.9g,马齿苋0.6g。上2味捣,以鸡子白和敷之。” ⑦《普济方》:“治卒暴吐血:石灰于刀头上烧研,井水下6g。” ⑧《活人心统》:“治痰核红肿寒热,状如瘰疬:石灰火煅为末,以白果肉同捣贴之,蜜调亦可。” ⑨《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治冻疮溃烂:陈石灰30g,冰片3g。共研,撒溃烂处。” ⑩《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治天疱疮:陈石灰、桐油各适量,调敷患处。” ⑾《简便单方》:“治痄腮肿痛:醋调石灰敷之。” ⑿《青囊秘传》:“治臁疮汤火伤:年久陈石灰30g,大黄60g。焙脆为末,麻油调敷。” ⒀《救急方》:“治多年恶疮:多年陈石灰研末,鸡子清调和成块,煅过再研,姜汁调敷。” ⒁《中药大辞典》:“治疗头癣:取刚风化的石灰50g,加水至300ml,搅拦后沉淀3分钟,取上层乳状液,加入桐油约4滴,用力搅拌,去多余水分使成膏状,外搽患部。” ⑥《外科大成》:“治湿癣白秃:石灰末炒红,用马齿苋汁熬膏,调匀涂之。” ⒃《普济方》:“治疣痣瘤赘:石灰30g,用桑灰淋汁熬成膏。刺破点之。” ⒄《活法机要》:“治痔疮有虫:古石灰、川乌头(炮)等份,为末。烧饭丸梧子大。每服20~30丸,白汤下。” ⒅《普济方》:“治痈疽瘀肉:石灰250g,荞麦秸灰250g。淋汁成霜,密封。每以针划破涂之。自腐。” ⒆《实用中医外科学》:“治痔核:新出窑的石灰研成粉末(不拘量),放于小杯中,加黄丹少许,调匀后加入楠皂水(石碱吸收空气中水分溶化出的液体),调成糊状,涂于痔核上,能使痔核干性坏死。” ⒇《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治湿疹:陈石灰、黄柏、滑石各等份。共研末,调桐油搽。”

医药家论述

缪希雍《本草经疏》:“石灰,《本经》不言其毒,观所主皆不入汤,其为毒可知矣。火气未散,性能灼物,故主去黑子息肉及堕眉也。其主疽疡疥瘙,热气恶疮,癞疾死肌,髓骨疽者,皆风热毒气浸淫于骨肉皮肤之间,辛温能散风热毒气,且能蚀去恶肉而生新肌,故为诸疮肿要药也。辛而燥,故又能杀痔虫。古方多用合百草团末治金疮殊胜者,以其性能坚物,使不腐坏,且血见石灰则止,而百草又能活血凉血故也。”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