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屐

木底鞋。中国、日本、欧洲的木屐各具风格。

中国木屐始于战国之前。《庄子》中记载墨家“以跂(木屐)(草鞋)为服”。汉代,木屐底下已有凸榰(屐齿);汉末女子出嫁穿漆画屐,系五色彩带。三国时,司马懿曾将平底木屐用于行军。晋代,屐头有男方女圆之别。六朝兴穿齿屐(屐头分歧呈牙齿状)。南朝宋人谢灵运创制的木屐,屐底前后装设活齿,上山去前齿、下山卸后齿,称谢公屐。今中国南方地区流行有龙头木屐、彩画木屐等。日本称木屐为下驮,即“咯哒”(geta)。常与和服配穿。传统的日本木屐,配穿达比足袋(短袜),凸榰为3块木条,迈步时较稳。19世纪上半叶出现的箱木屐后凸榰与屐底连为一体,前榰采用其他材料,宜用于雪地,又称雪屐。欧洲木屐源于土耳其西班牙花盆鞋(底为跷状木跟)、欧洲低湿地区农民穿的荷兰木鞋(用整块木雕成)是特殊造型的木屐。现常见的一种是与海滩装配套的木屐,又称海滩鞋;另一种为20世纪60~70年代流行的系带式木屐,并为欧美民俗木屐舞(吉格、里尔、风笛舞)所采用。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