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船

主要利用风力张帆行驶的船。其主要推进装置为帆具,以橹、桨和篙作为靠泊、启航和在无风航行、弱风航行时的辅助推进装置。内河帆船还有纤具,无风逆流航行时,纤工上岸背纤步行,拉船前进。

帆船按挂帆的桅数区分,有单桅船、双桅船和多桅船;按用途分,有运输船、渡船、渔船和旅游船。古代还有专用于作战的战船。此外,还有专用于水上运动的帆船。帆船是古老的水上运输工具,至少在5000年以前就已经出现。

船型

世界各地帆船类型很多。按底型分,大体可分为平底船和尖底船;按首型分,有宽头船、窄头船和尖头船,尖头船一般也是尖尾,首尾舷弧较大。中国宋、元、明、清时代,沿海帆船分四类:主要航行于黄海的平底“沙船”;福建的尖底“福船”;广东的“广船”(类似福船,但比福船坚而大);浙江、福建、广东沿海的一种小型快速“鸟船”。在内河,有从春秋战国传至明代的楼式大型战船“楼船”和宋、元、明、清时代专在运河承运漕粮的平底“漕船”。帆船通常为单船体,但也有双体船,即两船体并列,保持一定间距,前后用数道横梁连接固定而成。双体船抗风浪能力较强,南太平洋岛屿的双体帆船曾闻名于世。

船体结构

帆船通常是木结构。骨架多为横骨架式,包括弯肋骨、脚梁、面梁等横向构件。较大木船才设置纵向底压筋和舷压筋。隔舱板既用以分隔舱室,也是骨架的组成部分。中国自唐代就已采用水密隔舱,以提高船体抗沉性。船壳板主要由底板、舭板、身板、舷甲板等纵向构件构成。骨架支承壳板,并和壳板共同构成有一定强度和刚度的主船体。帆船的龙骨,是底板的组成部分,外侧突出于船底下面。平底船龙骨有一道至数道,突出部分为圆背形。尖底海船在纵中线设一道突出于船底的方龙骨,除能提高船底纵向强度外,驶偏风时还起阻止船体横向漂移的作用。

较大的中国帆船,船壳有的采用两层或三层板叠合结构,有的采用双层船底,内底和外底中间隔以横脚梁。身板的上部,一般为数道用圆木对剖的圆背厚板,以加强纵向强度。船壳板接缝用桐油石灰和麻丝或竹丝混合物泥实;阿拉伯古船和太平洋热带岛屿木船则用橄榄树脂和皮、叶煎成胶状物捻缝;海盗船也用青苔捻缝;地中海沿岸古船有的用兽毛和纺织原料捻缝,再涂以沥青。

帆具

由帆、挂帆的桅杆和操帆的绳索系统组成。帆船多是单桅、双桅和三桅,中国古代巨型帆船有多至七桅、九桅的。船桅一般是沿船纵中线布置,中部主桅最长最粗,长度约等于或小于船长,头桅、尾桅依次而短小。三桅以上的帆船除主帆居中线外,首尾各桅配置在中线两侧或舷边,各帆配合受风,互不干扰。

原始的帆船一般用四角形方帆,中国南方某些内河至今还有一种人字桅四角横帆船。后来逐步演变为四角长方形帆和直角三角形帆,可驶偏风。近代帆船有的用三角帆,有的用四角帆。双桅船和三桅船可兼用这两种帆。中国帆船以用四角帆为主,多为长方斜顶方形、帆面有多道横竿的硬帆;有些沿海帆船的帆顶边一角成尖峰,后侧边成曲线,整个帆面呈扇形。升帆时桅杆处在帆的前侧边与纵中线之间。这种斜顶边的半平衡帆,操纵灵活,帆面风压中心较低,利于驶偏风。中国帆船有的也备有三角软帆。长江上游帆船在驶顺风时,靠主帆前边挂一面直角三角形辅帆,底边与主帆相齐,等于主帆的延宽。

帆的长度与桅长相适应,主帆宽度大于船宽,头帆、尾帆尺度依次减小。中国帆船主帆宽度有的超过船宽两倍。帆的总面积(以平方米计)与船的满载排水量(以吨计)有一定的经验比例关系,中国帆船一般在2:1和3:1之间。

机帆船

备有风帆的机动船。19世纪中叶机动船兴起后,帆船逐渐被淘汰。内燃机被广泛用作船舶动力后,出现了机帆船。它既保留帆具可以驶风,又安装了内燃机,作为无风、弱风航行时的动力。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英国、美国、巴西、挪威等国积极研究和试制新型近海和远洋机帆船,用电子计算机控制帆,以节约能源。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