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灌

将有压水流均匀滴入植物根部附近土壤的灌水技术。它属于微灌或局部灌溉的一种形式。它是将有压水流用管道输送到田间,再经过滴头将灌溉水变成水滴或细流直接灌溉到作物根部,供作物吸收利用,根部附近以外土壤不受水,可以大幅度节约灌水量(见彩图)。为了保持根部土壤含水量始终处于最优状态,滴灌系统常按日灌水量等于日耗水量进行设计。

滴灌 滴灌系统

由首部枢纽、干管、支管、毛管、滴头等五部分组成。首部枢纽担负取水加压和进行水质处理等任务,包括:

(1)加压装置,由水泵或高水池组成;

(2)过滤装置,根据水质不同采用网式过滤器或砂砾石过滤器;

(3)施肥装置,采用化肥罐注入泵。此外尚有计量装置,如压力表、流量表等。干管担负输水任务,按经济运行压力将灌溉水输送到各个需要灌溉的地段。支管担负配水任务,根据灌溉面积,作物种类和需水量,将水分配到所控制的地段。毛管承接支管分配下来的水量,将水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滴头是灌水装置,根据灌溉作物的实际需要按等距离或不等距安装在毛管上,置于作物根部附近的地面(也有在地表下的),利用自身的减压消能作用,使灌溉水呈水滴或微细流状,缓慢而均匀地灌到作物根部土壤。

优点和缺点

优点是:

(1)无渠道输水损失、田间深层渗漏和空中漂移损失,减少了地表蒸发,一般比地面灌溉可省水70%~80%,比喷灌省水30%左右;

(2)由于灌水定额小,运行压力低,有显著的节能效果;

(3)由于要求滴水速度不大于土壤入渗速度,灌溉过程中不会产生地面积水和径流;

(4)能适应复杂地形,还可利用含盐量为3g/L左右的高矿化水进行灌溉,并可减少占地,节省劳力,便于实现灌溉自动化。缺点是滴头孔口较小,易堵塞,对水质要求较高。灌溉系统设备投资亦高。

现状和展望

中国自1974年引进滴灌设备以来,研制并批量生产了自己的滴灌设备,在密植作物上使用人工移动毛管,降低了造价。滴灌与地面灌溉比较,技术性强,投资高,管理费事,因而推广的速度不快。据1985年资料,全世界滴灌面积(包括微喷灌)40万公顷,中国有近1.3万公顷,在灌溉面积中所占比例不大。但由于它有节水节能的优点,面对水资源紧缺和能源紧张的现状,滴灌将进一步得到发展。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