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永)湘江风雨图卷

浏览

中国明代画家夏㫤传世代表作品 。夏㫤 (1388~1470)字仲昭,号自在居士,又号玉峰,江苏昆山人。官至太常寺少卿。善画墨竹。此图纸本,墨笔,纵35厘米,横1206厘米。画坡石和飞泉流水之间,竹树丛生,枝叶纷披,偃仰正侧,或隐或露,迎风摇曳,似临风雨。全卷长达12米,构图疏密得当,安排妥贴,大体分为首、中、尾 3段,每段又以泉石流水相连,有似断又连、起伏多变之感。用墨苍厚、浓淡分明,笔势既豪爽劲利,一气呵成,又讲法度,能熟练地运用书法技巧,使每一枝叶的起笔、收笔都不失矩度。石头画法圆润,有的地方施飞白法,受王绂影响,而厚重之处有过之。本幅右上方自题图名“湘江风雨”,款“东吴夏㫤仲昭笔”,钤“东吴夏㫤仲昭书画印”、“燕寝凝香”印。自跋:此图作于“正统己巳(1449)秋九月”,时年夏氏62岁,为老年精心之作。卷后有夏㫤、王英、李时勉等题记。现藏故宫博物院

夏《湘江风雨图》卷局部

夏㫤(1388-1470),字仲昭,号自在居士、玉峰,江苏昆山人。由于元末的战乱,夏的父亲不得不随舅家“朱”姓,所以夏亦一直冒姓朱,名昶,后其自奏“复姓疏”,恢复其本姓夏,明成祖朱棣看到其名“昶”为“日旁永”,便说,“太阳丽天,‘日’岂可从旁,宜加‘永’上”。故而,更名夏㫤,字仲昭。张大复在《梅花草堂集》所云:今文日之上永,自公(夏)始也。永乐十三年(1415)以进士翰林为庶吉士,至永乐二十年为中书舍人,永乐二十一年由杨荣荐入文渊阁。至宣德六年(1431年)年,因其品格直正,转为吏部考功司主事。明代吏部为六部第一,下设四司。其下之文选司、考功司为最具实权之处,此时夏仅为正六品主事,实权却不可小觑。正统十三年(1448年)年升为瑞州知府。四年后年改太常少卿,天顺元年(1457年)升为太常卿,晚年致仕后在吴地与杜琼、刘珏、沈周吴宽等有交往并有文会活动。画竹时推第一,名冠当朝,驰域海外,有“夏卿一个竹,西凉十锭金”誉称,又有俗谚云:“林良翎毛夏竹,岳正葡萄计礼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