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鹤龄(1907~1979)

浏览

图

中国话剧、电影演员。字季年,曾用名季燕。出生于天津东郊赤碱滩贫农家庭。6岁时,由在外谋生的父亲接往市区求学。8岁丧父,由四叔接去北京抚育。中学毕业后,一度回乡务农,不久又离家出走,挑过货郎担,当过油盐铺伙计、码头工人。这些经历和体验为他后来的表演艺术打下了坚实的生活基础。

1928年,魏鹤龄考入山东省立实验剧院,刻苦学习,成绩突出,在塑造《名优之死》中刘振声形象时,崭露头角。30年代初去杭州、吴兴等地演出进步话剧,并参加由左翼剧联领导的五月花剧社,演出田汉的《乱钟》、《战友》等剧,剧社遭查封后,他应吴兴民众教育馆的邀请,协助组织业余性质的葡萄剧社,从事群众戏剧运动。1932年起他在上海参加“剧联”组织的春秋剧社,演出《名优之死》、《梅雨》等剧。1933年,他在上海戏剧协社演出的《怒吼吧,中国!》中扮演第二船夫。1933~1935年,他演出的剧目还有《放下你的鞭子》(饰父亲)、《月出》(饰警长)、《梁上君子》(饰小偷)等,特别受到人们赞赏的是在熊佛西的《醉了》中创造的刽子手王三的形象。1935年6月~1937年6月,他先后在上海业余剧人协会及上海业余实验剧团创造过好几个出色的舞台人物形象,如《娜拉》中的阮克医生,《欲魔》中的长工,《武则天》中的唐高宗,《太平天国》中的萧朝贵,《原野》中的仇虎等。同一时期他参加拍摄了《桃李劫》、《貂蝉》、《马路天使》等多部影片。

八年抗战期间,魏鹤龄主要在重庆、成都参加中电、中万、中华剧艺社等剧团,演出了《民族万岁》、《上海屋檐下》、《塞上风云》、《群魔乱舞》、《国家至上》、《结婚进行曲》、《金玉满堂》等大量剧目,出色地创造了《忠王李秀成》中的李秀成与《正气歌》中的文天祥等动人形象。1939年还拍摄过《中华儿女》、《长空万里》等影片。

抗战胜利后拍摄的影片有《圣城记》、《追》、《哈尔滨之夜》、《乌鸦与麻雀》等多部影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魏鹤龄主要从事电影工作,但也参加话剧演出。1949年上海刚解放不久,他参加了上海戏剧电影工作者协会主办的规模盛大的《怒吼吧,中国!》的演出,再次创造了第二船夫的形象。其后,在《法西斯细菌》、《家》和《幸福》等剧中都塑造了动人的形象。1959年10月,为庆祝建国10周年在上海戏剧学院演出的《关汉卿》中出色地创造了关汉卿的形象,这是魏鹤龄的最后一次舞台创造。魏鹤龄的表演艺术,具有朴质、平易和不事雕凿、浑然天成的风格。

魏鹤龄是中国电影工作者协会理事,1961年起任上影演员剧团副团长,1979年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