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音乐

浏览

由电子音响机件发声而构成的音乐。它可以先录存在磁带上,再经过电声播放而被人所闻。如由电子音响机件在现场直接发声而不经过磁带,则称为“实况电子音乐”,它也可和一般乐器合奏。

电子音乐的发展与录音技巧、磁带应用等密切相关。20世纪上半叶已经有过各种尝试,具体音乐推动了电子音乐的出现;而序列音乐的原则,更被电子音乐所采用。

最早的电子音乐实验始于1950年。1951年德国作曲家H.艾默特在科隆广播电台成立了电子音乐工作室。他与波恩大学声学通讯研究所教授 W.迈耶-埃普勒合作进行了试验,其成果于1951年正式发表。以后,在巴黎、米兰、纽约、华沙多伦多、东京等地都成立了电子音乐工作室,不少作曲家如K.施托克豪森、P.布莱兹、贝里奥、L.诺诺、G.利盖蒂、V.乌萨切夫斯基、M.巴比特、K.彭代雷茨基均致力于这项工作,并制作了不少作品。

50年代的电子音乐是将音乐的某些要素,如频率(音高)、时值、音量(力度)、发声法等先记于一定的座标纸上,再用磁带多次整理混录而成。后来逐步出现了各种电子音响合成器,作曲家可直接控制声音的发生及变化。较知名的有R.A.穆格于1956年发明的电子音响合成器、1959年发明的RCA电子音响合成器,1964年P.凯托夫发明的电子音响合成器等。

电子音响合成器的机件比较复杂,大致可分为信号发生器、放大器、调制器及滤波器、录音器等几个工作部分。另外设有电压控制器、键盘、程序器等。近年来,电子合成器又与电子计算机结合,性能更为扩大。简单说来,电子合成器可以模拟任何音色(包括乐音与非乐音)或产生新的音色,在力度、时值等音乐要素方面,均可按要求完成,因而可复制任何音乐风格或奏出新的音乐,扩大了音乐的表现能力。尽管如此,由于电子音乐比较机械,长时间聆听会产生单调及不满足感。电子音乐的出现,是音乐史上一项重大事件(见现代主义音乐)。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