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国民大会党

浏览

印度资产阶级政党,简称印度国大党。1885年12月成立于孟买。创始人是英籍印度退休文官A.O.休谟

初期

在它成立的最初20年内,其政治主张仅限于实行代议制;经济主张也只要求保护工商业和实行固定田赋。20世纪初,国大党内出现以B.G.蒂拉克为代表的主张实行自治的极端派。在他们的影响下,国大党在1906年加尔各答年会上通过“斯瓦拉吉”(自治)、“斯瓦德希”(自产)、抵制英货和实行民族教育为内容的斗争纲领。1907年温和派与极端派分裂,1916年重新联合(见印度民族独立运动(1905~1908))。

争取民族独立时期

1920年,国大党在党的加尔各答特别会议和那格浦尔年会上确立M.K.甘地在党内的领导地位。从这时起,国大党多次发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给英国殖民者以沉重的打击。1927年,国大党内出现以J.尼赫鲁和S.C.鲍斯为代表的左派。同年12月国大党在马德拉斯年会上通过尼赫鲁提出的要求英国给印度完全独立的决议,但还只具有宣言的性质。到1929年国大党拉合尔年会上,在新主席尼赫鲁的主持下,国大党才正式宣称它的目标是实现印度的完全独立。1937年,国大党在英印省议会的选举中获胜〔见印度政府法案(1935)〕。国大党在执政省内,执行扶植本国工商业的经济方针,又成立全国计划委员会准备制定经济计划。这些措施得到印度大资产阶级的拥护。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大党发起反对英国的文明不服从运动,以后又通过要求英国“退出印度”的决议。因此国大党遭到镇压(见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大战结束后,国大党领导群众性的非暴力的反英斗争。1947年8月,印度获得独立。国大党成为执政党,尼赫鲁任政府总理。

J.尼赫鲁(中)在群众集会上(1929) 执政时期

独立后,国大党开始了发展国民经济、建立独立国家的进程。1951年实行第1个五年计划。1955年国大党在阿瓦迪年会上通过建立“社会主义类型社会”的决议,正式以社会主义为党的目标。它在政治上坚持资产阶级议会制,在经济上奉行公私营并举发展“混合经济”的方针,在农村实行废除柴明达尔地主的土地改革,通过土地最高限额法令,并推广“绿色革命”。1964年布巴内斯瓦尔年会进一步明确要在印度建立一个“民主社会主义”社会。1967年5月党的工作委员会通过有关“民主社会主义政策”的决议。1969年,辛迪加派同甘地派在银行国有化问题上矛盾激化而发生分裂。辛迪加派另组国大党(组织派),领导人是M.德赛。在1977年2月第6届大选前夕,以J.拉姆为首的一小部分国大党人声称不同意I.甘地某些独裁做法而脱离该党,成立民主国大党,不久又加入由国大党(组织派)等 5个反对党派组成的人民党。国大党在1977年大选中遭到惨败,被迫下野,由人民党上台执政。1978年1月在大选失败、内部矛盾加剧的情况下,国大党第3次分裂,形成国大党(I.甘地派)同国大党(S.辛格派)两个国大党。1979年国大党(I.甘地派)发生分裂,德瓦拉吉·乌尔斯等人退出,另组卡纳塔克国大党。国大党(I.甘地派)在1980年第7届大选中东山再起,成为执政党。1981年10月印度选举委员会承认国大党(I.甘地派)为印度国大党后,国大党(S.辛格派)又改名为国大党(社会主义派)。1984年I.甘地遇刺身亡,其子R.甘地继任党的主席、议会党团领袖和政府总理。

宗旨和组织机构

其宗旨是为印度人民谋求福利,以和平手段建立一个以议会民主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奉行“不结盟”政策,谋求世界和平。各派国大党在纲领和政策上基本一致,在组织机构上也是相同的。党组织分4级:初级委员会、县委员会、邦委员会和全国委员会。全国委员会和每两年召开一次的年会是党的最高权力机关;由国大党主席和其余20名委员组成的工作委员会是党的最高决策机关和执行机关。设主席1人,总书记1人或数人,主持日常工作。工作委员会向全国委员会负责。工作委员会下设议会局和中央选举委员会。1981年有1400万党员。党员分为初级党员和积极党员。群众组织有青年国大党、全国学联、全国妇女阵线等组织。党旗由橘黄、白与绿三色横条组成,中央有蓝色手摇纺车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