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融

浏览

马融(公元79~166),东汉经学家。字季长。右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少好学,无常师。从名儒挚恂游学,博通经籍。曾任校书郎、郎中、议郎、武都和南郡太守等职。他知识渊博,但因触犯当权的外戚邓氏,滞留东观十年,典校秘书和从事著述。他遍注《周易》、《尚书》、《毛诗》、《论语》、《孝经》等。《左氏春秋》已有贾逵、郑众两家注,各有特色,因此,不另作训释,而著《三传异同说》。他曾和刘瓌“争论古今学”,辩论《公羊》与《左氏》的得失,所言有理有据,扩大了古文经学的影响。除注群经外,他兼注《老子》、《淮南子》、《离骚》、《列女传》。他教授的学生常有千余人。郑玄、卢植,都是他的门徒。他晚年生活阔达奢逸,常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开魏、晋清谈家破弃礼教的风气。他的著作已佚,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黄奭《汉学堂丛书》都有辑录。另有赋、颂、碑、诔、书、记、表、奏、七言、琴歌等二十一篇,有集,已佚。明张溥辑有《马季长集》。

资料一

马融注《毛诗》书影

中国东汉时期经学家、文学家、教育家。字季长。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县东北)人。少有俊才,从当时隐于南山的名儒挚恂学习,博通经学。汉安帝时拜为校书郎中,到东观(汉宫中藏书的地方)典校秘书。当时邓太后临朝,马融触犯了她,于是校书达十年之久,不得升调。邓太后死后, 安帝亲政,延光三年(124),安帝出巡,马融上《东巡颂》,安帝很欣赏这篇文章,召拜郎中。后因对策拜议郎,转武都太守。桓帝时,马融为南郡太守,终因得罪了大将军梁冀,冀诬融在郡贪污,免官流放朔方,后得到赦免,复拜议郎,再在东观著述,以病去官。年88岁,卒于家。

马融在东观整理古籍和著述十多年,贡献颇大。他所著《三传异同说》,对《春秋》左氏、公羊氏和穀梁氏三传作了综合的研究。开始打通各家的门户和今古文经学之间的界限,在经学发展史上开辟了新的道路。他注了《孝经》、《论语》、《诗》、《易》、《三礼》、《尚书》、《列女传》、《老子》、《淮南子》等书,故有“通儒”之称。他的著作多已散失,明人辑有《马季长集》。

马融教育的学生常在千数,涿郡卢植、北海郑玄都是他的门徒。据《后汉书·郑玄传》说:郑玄在那里学习时,马融有门徒 400余人,只有50几个学生可以升堂进见,而玄 3年不得与马融见面,由高业弟子向玄传授。马融因为学生多,不能同时聚合在一个讲堂授业,就让学业较好的学生去教其他学生。

马融在讲课时,坐在高位上,挂着红色的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他的不拘礼教,可见一斑。

资料二

东汉经学家、文学家。字季长。右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安帝时为校书郎中,于东观典校秘书。桓帝时为南郡太守,因忤大将军梁冀,遭诬陷,免官,髡徙朔方。后得赦,复拜议郎,重在东观著述,以病辞官。

马融才高博洽,是当时著名的学者,弟子常有千数,卢植、郑玄皆出其门下。他爱好音乐,生活豪奢,不拘儒者之节。常坐高堂,设红色帐幕,前授生徒,后列女乐。他除遍注《周易》、《尚书》、《三礼》、《论语》、《孝经》等儒家经籍外,还注有《老子》、《淮南子》、《列女传》、《离骚》等,均已佚,清代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黄奭《汉学堂丛书》中有辑录。

《后汉书·马融传》称其著有赋、颂、碑、诔等21篇。其中《长笛赋》比较著名,被《文选》收录,其体制仿王褒《洞箫赋》,然而不及《洞箫赋》雄肆生动;《广成颂》,载于本传,余多亡佚。明代张溥辑有《马季长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