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英(1890~1955)

浏览

中国琵琶家。字荇青(原号杏卿),浙江平湖人。生于1890年2月25日,1955年6月病逝于平湖。童年就读于琵琶名家李芳园的私塾,先后从李的大弟子吴柏君和李本人学习琵琶。1914年到北京工作,业余研习琵琶,并攻音律理论,兼涉琴、棋、书法和昆曲演唱等。1921年11月至翌年2月,以参加太平洋会议的中国政府代表团随员身份赴美国,曾在外交场合演奏琵琶,博得赞誉。1927年11月受聘为上海国立音乐院国乐教授,任教达17年,受其教益的有丁善德、谭小麟、陈恭则和樊伯炎等。1944年辞归故里。1946年应长沙市湖北社会教育学院艺术系之聘,任教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平湖县中学任语文教师。1954年被聘为中国民族音乐研究所特约演奏员。

朱英师承李芳园的琵琶演奏艺术,又创造了他特有的某些技法,如带弦、托弦、左手的捺弦以及右手的挂线轮等。他主张左手按弦一音一指,反对上品留指,以免影响音准,并力主突破不用小指等传统禁忌。他以自己的文学素养,体会和再现古典乐曲的意境。演奏武曲《十面埋伏》等,气势磅礴而仍具韵味。文曲《浔阳琵琶》以轻柔细腻和传神著称,为其最有代表性的演奏曲目。

朱英还从事音乐创作,作有不少以国难当头时的现实生活为题材的琵琶独奏曲和民乐合奏曲,如《五卅纪念》、《哀水灾》和《海上之夜》等。此外,还作有以历史题材为内容的民乐合奏曲《枫桥夜泊》、琵琶曲《秋宫怨》和《长恨曲》等十余首。他还发表了《对于整理国乐的零碎商榷》和《整理国乐须从改良曲谱着手》等文章,表达了改进和发展民族音乐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