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田

浏览

资料一 图

又译蒙旦,蒙台涅,全名米歇尔·德·蒙田(Michel de Montaigne)。文艺复兴后期法国的人文主义思想家、散文作家。1533年2月28日生于一个新贵族家庭。13岁毕业于当时著名的人文主义学校──居耶讷中学,后入波尔多大学学习哲学和法律。曾先后担任过波尔多市议会的参议和市长。1592年9月13日病逝。他的教育思想对后来的J.洛克和J.-J.卢梭影响颇大。

蒙田的世界观和教育思想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一定要求。 他认为人类长期以来在探索真理, 但结果只是证明自己的低能和无知。他希望人们不要说“我懂得”,而要说“我懂得什么呢?”。他反对经院哲学, 反对盲目追随权威,号召人们重视事实。他反对基督教的“原罪说”,认为人性是善良的,主张人应珍视真实的生活,按照人的本性去获得正常的幸福和快乐。

蒙田无情地嘲笑封建教育的学究气和教条主义,认为教育的目标应是培养能够通达人情世故,善于处理公私生活,懂得生活艺术的绅士。不但要使人的心智得到健全的发展,还必须增强人的体力。质朴的生活习惯和严格的运动与锻炼,则对发展健壮的体质,充沛的精力,刻苦耐劳的性格,具有重要的意义。蒙田也强调学生的道德培养,认为只有高尚的美德,才能使个人得到真正的持久的荣誉、幸福和欢乐。美德并不是难以达到的,而是任何人都可以接近的,主要是依靠自己持重和有节制的行为。蒙田严厉批评经院主义教育向青年填塞许多无用的东西。他认为应以实际的和有用的知识授给学生、教师最主要的任务是发展学生的智力,特别是学生的理解力和判断力;死记硬背书本,既不是完善的知识,也不是行动的基础,只不过是行为装饰。他主张教师应激起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兴趣,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通过观察、交往和国内外旅行来活跃与发展自己的心智,反对对学生采取粗暴和强制的方法。

蒙田的主要著作有《随笔集》 (1580~1588,又译《随感录》)3卷,其中《论学究气》、《论儿童教育》和《论父亲对其子女的爱》等篇,表述了他的教育观点。

资料二

法国廷臣和作家。生於小贵族之家,蒙田受到优良的古典教育(六岁前一直讲拉丁语),後来攻读法律,并在波尔多议会担任顾问。他在那里遇到律师伯蒂埃,并与他建立不寻常的友谊;1563年伯蒂埃死後留下的空虚可能让蒙田走上写作之路。1571年他退居自己的城堡,进行他的《随笔集》(1580、1588),这是思及许多题材的一系列短篇散文,形成最吸引人而最贴近人心的文学自画像之一。深刻批判时代,同时涉及时代的挣扎,他致力於经由自我检验而理解,把这种自我检验发展为对人类处境和真实德行、自我接受、容忍的描述。虽然晚年大致在写作中度过,他偶尔会担任辖区及他处宗教冲突事件的调解人,也在1581~1585年混乱的时期担任波尔多的市长。亦请参阅essay。

Montaigne, Michel (Eyquem) de

French courtier and author. Born into the minor nobility, Montaigne received an excellent classical education (speaking only Latin up to age 6) before studying law and serving as counselor at the Bordeaux Parliament. There he met the lawyer étienne de La Boétie, with whom he formed an extraordinary friendship; the void left by La Boétie's death in 1563 likely led Montaigne to begin his writing career. He retired to his chateau in 1571 to work on his Essais (1580, 1588), a series of short prose reflections on many subjects that form one of the most captivating and intimate self-portraits ever written. At once deeply critical of his time and deeply involved in its struggles, he sought understanding through self-examination, which he developed into a description of the human condition and an ethic of authenticity, self-acceptance, and tolerance. Though most of his later years were devoted to writing, he occasionally served as mediator in episodes of religious conflict in his region and beyond, and served as mayor of Bordeaux during the troubled period 1581-85. See also essay.

资料三 图

法国思想家、散文家。一译蒙台涅。加斯科涅郡人,生于1533年2月28日。出身新贵族,祖上是波尔多的富商。曾当过15年文官。后辞官回乡,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深居简出,闭户读书思考。但是他也喜欢出游,曾游历瑞士、意大利等地,留意各地人情风俗。他把读书心得、旅途见闻、日常感想记录下来,日积月累,成《随笔集》(或译《随感录》) 2卷,于1580年出版。1581年起当选并连任两届波尔多市长。1585年,第二届市长任期将满,波尔多市发生鼠疫,蒙田适在领地,未返任所,举家外出避疫。1588年,经作者修改增订的《随笔集》第2版和新著《随笔集》第3卷问世。直至逝世前不久,仍继续修订他的著作。1592年9月13日去世。1595年,经他修订过的《随笔集》第3版出版。20世纪20年代,根据波尔多市立图书馆庋藏的经过蒙田修订的另一部《随笔集》,整理出一部比较忠于作者思想的版本。

《随笔集》3卷共107章,各章长短不一,结构故意松散自然,并不要求勉强统一,彼此连贯:内容包罗万象,天文地理、草木虫鱼,无所不谈。蒙田不囿于渊博的书本知识,能结合个人的生活经验,融会贯通,形成他独特的思想意境与艺术风格。

蒙田在《随笔集》的卷首告诉读者:“我本人就是这部书的材料。”它介绍了作者的思想和生活。例如第1卷第8章《论闲暇》,讲他写《随笔集》的动机;第19章《讲哲学,就是学死》,谈他的人生哲学;第27章《论友谊》,歌颂他和拉·布厄西的友谊;第2卷第10章《论书籍》,评论他所读的书;第17章《论自大》,解剖他的风格、习惯和人品;第3卷第3章《三种交游》,描写他的书斋和对沉思与阅读的看法;第9章《论虚荣心》,谈怎样处理事务,怎样工作,怎样旅行;第10章《论善用意志力》,讲他对行政工作的态度。这些篇章不是系统的叙述,剖析的事理也深浅不一。

蒙田的故居

《随笔集》里著名的最长的一章,第2卷第12章《为雷蒙德·塞朋德辩护》,作者纵览古今,发见理性因人因地而异;道德只适用于一时一地,没有一定标准;科学则充满无知、错误和矛盾;最后归结为怀疑一切,得出一句名言:“我知道什么?”

蒙田认为人是热爱生活的,爱生活就要求顺乎天性,人的天性在于追求幸福和快乐,但要求有选择和节制。

《随笔集》另一重要篇章是第 1卷第29章《论儿童教育》。他的教育原则是使儿童身心健全,而且要培养他们正确的判断力。

蒙田撰写《随笔集》,行文旁征博引,汪洋恣肆,语言平易明畅,形象亲切生动,富于生活情趣。处处流露出作者的真性情。

蒙田处于新旧交替的时代,他的怀疑论只是对当时的迷信、偏见、巫术、杀戮、迫害的否定,他要“揭去事物和人的假面具”,考察事实,重新审查一切。他认为绝对真理既无法认识,只能探索部分的寻常的真理;比较可靠的是认识自己,而世上最熟识自己的无过于本人。所以,写作《随笔集》不是著书立说,而是对自己进行分析,一点一滴加深对自己的认识。

蒙田的思想是一种中庸的思想。他生平致力于保持安静的乡绅生活。政治上是保守的,尊重现存的社会秩序和风俗习惯,不提倡改革,也不赞成压迫提倡改革的人。

《随笔集》的影响深远,英国的培根和莎士比亚的作品中反映了蒙田的思想影响。法国18世纪启蒙运动继承了他崇尚理性和经验的思想。

《随笔集》的文体和风格,对于法国文学甚至对英国文学都影响极大。

参考书目
  1. André Gide, Essai sur Montaigne, Schiffrin,1929.
  2. Jean Plattard, Montaigne et son Temps, 1933.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