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衔

浏览

区别军人等级的称号。一般由将官(有的还有元帅、大元帅)、校官、尉官、军士和兵的军衔,构成等级体系;以肩章(或领章臂章胸章)和军种、兵种、专业勤务符号等标志,表明军人的军衔等级和所属军种、兵种或专业勤务性质。授予军人军衔,可以明确军人在军队中的地位和责任,也是给军人的一种荣誉。实行军衔制度,有利于军队正规化建设,有利于诸军兵种协同作战,也便于国际交往。军衔自15~16世纪出现于西欧,到17~18世纪已为世界许多国家所采用,并逐步形成国际上通行的制度。中国古代的武职官制,有一套独特的等级区分和标志形式。20世纪初,清政府参仿西欧式军衔制,改革清军官制,在新军中逐步实行军衔制。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北洋政府国民党政府相继在军队中实行军衔制。国民党军队的军衔设有:特级上将,一级上将,二级上将,中将,少将,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准尉,上士,中士,下士,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于1955~1965年实行军衔制,规定军衔等级区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大将,上将,中将,少将,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大尉,上尉,中尉,少尉,准尉,上士,中士,下士,上等兵,列兵。1988年施行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规定,军官军衔设三等十一级:将官(一级上将、上将、中将、少将);校官(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尉官(上尉、中尉、少尉)。《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士兵服役条例》规定士兵军衔分为三等七级:士官(军士长、专业军士);军士(上士、中士、下士);兵(上等兵、列兵)。

苏联军衔等级设有:苏联大元帅,苏联元帅和苏联海军元帅,空军主帅、兵种主帅和专业兵主帅,大将和海军元帅,空军元帅、兵种元帅、专业兵元帅,上将,中将,少将,上校,中校,少校,大尉,上尉,中尉,少尉,一级准尉,二级准尉,大士,上士,中士,下士,上等兵,列兵。美国军衔等级设有:五星上将,上将,中将,少将,准将,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四级准尉,三级准尉,二级准尉,一级准尉,一级军士长,二级军士长,三级军士长,上士,中士,下士,一等兵,二等兵,三等兵。日本军衔等级设有:上将,中将,少将,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准尉,军士长,上士,中士,下士,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三等兵。印度军衔等级设有:上将,中将,少将,准将,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一级准尉,二级准尉,三级准尉,上士,中士,下士,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三等兵,新兵。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