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图,D.

浏览

图

19世纪初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和完成者。出身于犹太族家庭,父亲是伦敦证券交易所的经纪人。12岁到荷兰的商业学校学习。14岁回国,协助其父进行业务活动。21岁时因与新教徒女子恋爱,违反犹太族习俗,遭其父反对,与家庭脱离关系。自此他独立开展证券交易活动,很快获得成功。25岁时他已成为拥有200万英镑财产的富翁了。李嘉图深感自己早年受教育不足,经济生活有了保障后开始进行自学。起初学习自然科学,钻研数学、物理学等。据说,在1799年他偶然阅读了A.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从此对政治经济学发生了兴趣,开始研究经济问题。当时英国突出的经济问题是“黄金价格”和“谷物法”。李嘉图热心地参加了对这两个问题的辩论。

“黄金价格”和“谷物法”的辩论

18世纪末,由于进行对拿破仑的战争,英国处于财政困境,政府利用大量发行银行券的办法弥补财政赤字。1797年英国政府通过“银行限制法”,停止银行券兑现。19世纪初出现了金价上涨、银行券贬值的情况。这一情况影响了企业经营和人民生活,激起了对这一问题的议论。1809年李嘉图在《晨报》上匿名发表了《黄金价格》,引起了所谓“金价论战”。论战分为“金属派”和“反金属派”两方。李嘉图成为“金属派”的首领。他以货币数量论为依据,认为金价上涨的原因是银行券发行过多,从维护工业资产阶级利益出发,要求有一个稳定币值的货币制度。“反金属派”由英格兰银行董事、金融界利益集团和执政党政府构成,他们从维护现行货币政策和他们的利益出发,否认银行券发行数量是影响物价的原因。李嘉图连续写文章阐明他的观点,于1810年初出版了《黄金的高价:银行券贬值的证明》;1810年9月连续写了关于金价报告给《晨报》的三封信;1811年发表了《答博赞克特先生关于金价委员会报告的实际观感》;1816年发表了《关于一种既经济又可靠的通货建议》。英国议会下议院于1810年2月19日任命一个“金价委员会”来调查黄金涨价的原因,“金价委员会”于同年6月8日送达下议院的报告,接受李嘉图的观点。但这个报告于1811年被下议院否决。当时战事正在进行,政府不能作此更张。战事结束后,1821年恢复了兑现。但经历了1825年和1836~1839年两次经济危机的袭击,兑现濒于困难。1840年议会任命一个“议院发行银行委员会”,来讨论银行券发行改革问题。这时又出现了以S.J.L.奥弗斯通(1796~1883)为领袖的“通货主义”和以T.图克(1774~1858)为领袖的“银行主义”的两派论战。前者继承以李嘉图为首的“金属派”的论点,后者继承“反金属派”的论点。这场论战讨论了四年,没有结论。首相R.皮尔(1788~1850)是通货主义信徒,他于1844年提出了“英格兰银行条例”,由英王裁可颁为法令。通货主义派的意见取得了胜利。

1815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修订的“谷物法”,引起了对这一法令的辩论。“谷物法”是限制外国粮食进口的保护贸易政策,它维持和提高国内粮价,使地租增加,给土地所有者带来利益。粮价提高使货币工资上升,又限制了利润的增长。因此,“谷物法”的存废成为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斗争的一个突出问题。李嘉图也积极参加了这一问题的辩论,对“谷物法”提出尖锐的批评。1815年发表了《论谷物的低价对资本利润的影响:证明限制进口的不当》;1822年发表了《论农业保护关税》,与代表土地贵族利益的经济学家T.R.马尔萨斯进行了激烈的论战。这场辩论继续了许多年,直到1846年英国政府才废除了“谷物法”。

参加社会经济问题的辩论促进了李嘉图对政治经济学理论的研究和写作。1817年发表了他的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该书一发表就受到了极大的重视,他本人成为当时英国最著名的经济学家。1819年李嘉图被选为英国下议院议员。他没有参加政党,但却是当时保守党政府议会内反对派中最激进最活跃的一员。他揭露旧法规的弊病,主张进行议会改革;反对“谷物法”,宣传自由贸易;批评政府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建议进行币制改革等等。

经济理论

李嘉图的经济理论以J.边沁的功利主义为出发点。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中,他建立起了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以分配论为中心的理论体系。他直接继承斯密理论中的科学因素,并作出了重要的发展。他坚持商品的价值由生产中耗费的劳动决定的原理,批评斯密价值论中的二元观点。他第一个提出了决定价值的劳动不是实际的个别劳动而是社会必要劳动,他还指出了决定商品价值的不仅有直接投入生产的活劳动,还有投在所耗费的生产资料上的劳动。李嘉图强调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任务是阐明和研究财富在社会各阶级间分配的规律。他认为全部价值都是由劳动生产的,它在三个阶级(即劳动者、资本所有者、土地所有者)之间进行分配:工资由工人的必要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利润是工资以上的余额;地租是工资和利润以上的余额。李嘉图由此阐明了工资和利润的对立,工资、利润和地租的对立,触及到了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对立的经济基础。此外,李嘉图还论述了货币流通量的规律、对外贸易中的比较成本学说等等。

李嘉图理论体系的根本缺陷是他不懂得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性,把资本主义制度看作永恒的自然的制度,把资本主义经济规律当作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因此,他从不注意研究经济范畴和经济规律的历史性和社会性,只研究经济范畴的数量关系,从而造成了理论上不可克服的矛盾。例如,在价值理论上他不能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说明资本和劳动相交换,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等问题。在分配问题上,虽揭示了三种收入的对立关系,但认为这是自然的规律,不知道它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矛盾等等。但总的看来,李嘉图的经济学说在资产阶级限界内达到了最高峰,对于后来经济思想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参考书目
  1. 鲁友章、李宗正:《经济学说史》上册,人民出版社,北京,1979。
  2. 陈岱孙:《从古典经济学派到马克思》,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3. O.St.Clair,A Key to Ricardo,Routledge, London,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