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歌

浏览

中国民歌体裁风俗歌的一种。以古代神话、传说为内容,反映各民族先民心目中创世过程的民间歌曲。主要流传在中国南方少数民族中,亦称“创世记”、“创世古歌”、“开天辟地歌”、“史歌”等。

古歌是人类社会幼稚时期对宇宙、人类起源和社会现象的童稚认识和美妙想象。从各民族古歌的内容和演唱形式来考查,它们大约出现在各民族原始社会末期或阶级社会初期阶段。比较有代表性的古歌是彝族的“梅葛”、“阿细的先基”,苗族的“古歌”,瑶族的“盘王歌”,哈尼族的“开天辟地歌”,傈僳族的“木刮基”,景颇族的“木瑙斋瓦”,普米族的“史歌”,怒族的“办汝”,水族、布依族的“古歌”,独龙族的“创世记”,等等。

古歌主要演唱于各民族的传统风俗性群众活动,多在节日、祭祀、婚嫁、丧葬等礼仪程序中,由巫师、主祭者、或宗族内德高望重的老歌手主唱,气氛肃穆。演唱形式多为独唱,亦有对唱和一领众和。有的还可以伴随舞蹈边跳边唱,大多表现出古朴、深邃的演唱风格。

各民族古歌所演唱的创世内容,大体相似,大都围绕创世过程──开天辟地、人类起源、人类发展等来展开叙唱。如流传于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彝族地区的“梅葛”,其内容为:

(1)创世──开天辟地、万物产生、人类起源;

(2)造物──狩猎、放牧、农业、手工业劳动的产生过程;

(3)婚恋──恋爱、婚姻习俗及与其相关的解释;

(4)丧葬──葬礼习俗及怀念死者等。

古歌的歌词,篇幅长大,内容丰富,其结构属于长篇韵文体。演唱时,4句或8句为1段,若干段使用同一曲调来反复歌唱。古歌曲调虽因民族不同而特点各异,但大致可概括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吟诵性歌调,一种是抒情性歌调。属于前者的如苗族“古歌”,景颇族“木瑙斋瓦”、普米族“史歌”等。其特点是不都由一个简短乐句或乐段不断反复,音域较窄,一般不超出八度范围。音调接近于口语,节奏、节拍比较自由,具有叙事歌、说唱音乐的特点。属于后者的如彝族“梅葛”(正腔),怒族“办汝”,傈僳族“木刮基”,瑶族“盘王歌”等。其特点是曲调的段落轮廓清晰,前后乐句多为对应性结构。音域较宽,常超越八度,有的甚至可达十二度,旋律起伏较大,富于歌唱性。从总的方面来看,古歌在音乐上与民族语言、生活习俗保持密切的联系,并保留有本民族传统音乐的固有特色,其他类型的叙事长歌和风俗歌的音调结构,或多或少受着古歌音调的影响。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