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视台

浏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电视台。简称 CCTV 。创建于1958年5月1日,初名北京电视台。1978年5月1日改名为中央电视台。该台对内通过微波干线、卫星向全国传送节目;对外担负国际间电视业务洽谈和电视台节目交流等任务。

发展概况

建台初期,每周播出 4次黑白电视节目,每次2~3小时。有电视接收机50架。1960年,建成电视中心,1968年建成新的发射台。1973年5月1日开始试播彩色电视节目。70年代后期,采录、制作、播放、传送等系统更新了技术装备。进入80年代已拥有20多个装备先进的节目制作间。它的传输中心通过微波线路和通信卫星,可以把节目信号送到国内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世界许多地方,并接收国内外送来的节目信号。1988年,全国有电视接收机 1.4亿架,其中彩色电视机约占20%。中央电视台节目最高收视人数可达6亿以上,成为世界上收视人口最多的国家。1986年建成中央彩色电视中心,建筑面积 85000平方米,包括24层主楼、圆形节目制作楼和其他附属设施。为彩色电视节目提供了设备配套的新闻中心和大、中、小20个节目制作演播室以及5套节目播出系统。1988年3月15日开始在这里播出节目。(见彩图)

1958年9月2日,中央电视台(当时称北京电视台)首次播映 1958年中央电视台记者在北京木材厂拍摄第1条电视新闻 中国第1台电视发射机(1958) 50年代中央电视台在现场转播球赛 节目安排

中央电视台办有 3套彩色电视节目。第1 套节目是面向全国以新闻为主的综合节目,包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课程。第2套节目主要传送经济、文艺、体育、社会教育方面的专题节目,初期只在北京地区播出,从1987年起通过卫星向全国传送。第 3套节目专向北京地区播出。播出的节目中,自办自编节目占1/3,另1/3的节目由各省、 市电视台提供,其余 1/3选自电影厂、社会团体或向外国电视机构购买和交换得来。播出的节目中,新闻性节目占13%,文艺性节目(包括电视剧、 电影)占40%,教育性节目(包括广播电视大学课程)占44%,服务性节目占3%。共有60多个栏目。每天播出新闻9次,晚 7时全国各地方电视台都转播的“ 新闻联播 ”节目的国内新闻,主要由本台记者摄制和省、市电视台提供;军事新闻除本台记者采摄外,在军队系统中有一个较完备的通讯网;国际新闻主要来自新华通讯社口播稿和通过卫星收录的同外国电视通讯机构 、亚洲-太平洋广播联盟交换来的新闻。中央电视台陆续开辟了“今日世界”“祖国各地”“世界各地”“文化生活”“为您服务”“兄弟民族”“卫生与健康”“人民子弟兵”“动物世界”“经济半小时 ”“我们这一代”“少儿节目”“文艺天地”“旋转舞台 ”“观察与思考”“百花园”“体育之窗”“ 世界体育 ”“戏曲欣赏”“电视剧”“译制片”等专栏和包括理工、农村科技、英语、日语、法语、音乐、书法、美术、摄影、烹调等各种专门知识的讲座。公益性节目“广而告之”很受观众喜爱。

国际交流

中央电视台已同80个国家的 120个电视机构建立了业务联系,并同其中36个国家正式签订了电视合作协定。通过交换、买卖、合拍、提供服务等多种形式和卫星传送等渠道,不断扩大电视节目的对外交流。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外国电视节目约占8%,内容包括地理风光、文化艺术、体育、经济、科技、动画、儿童生活、电影、电视剧等,为中国观众提供一个了解世界的窗口。同时,中央电视台也制作一定数量的节目,翻译成英语、法语、西班牙语、中国普通话和广东话 5种版本,寄送许多国家和地区,以加强世界人民对中国的了解。促进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之间的友谊。

机构与人员

中央电视台共有 2300 多名工作人员(1986)。其中编辑、记者、导演900多人,工程技术人员600 多人。台长领导下设编辑委员会、技术委员会、电视剧制作中心、总编辑室、新闻部 、文艺部 、专题部、少儿部、经济部、体育部、对外部、影视部、社会教育部、军事部、制作部、转播传送部 、技术处 、研究室、中国电视服务公司以及《中国电视报》编辑部、《电视连环画报》编辑部、《中外电视》编辑部等。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