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德,A.

浏览

图

法国作家。1869年11月22日生于巴黎。父亲是法国南方的清教徒,法学教授,母亲出身于法国北方信奉天主教的大资产阶级家庭。他10岁丧父。生活在清教徒的家庭气氛中,受到宗教热忱的鼓舞。20岁时在蒙彼利埃认识保尔·瓦莱里,两人成为终生好友。最初在象征派文艺刊物《海神的号角》和《桑佗儿》发表文章。在巴黎同时参加马拉梅和埃雷迪亚家里的聚会。1909年与友人创办《新法兰西评论》,它对现代法国文学有过很大的影响。

纪德早期的作品带有象征主义色彩。1897年出版的散文诗集《人间食粮》(旧译《地上食粮》),是他第一部重要的作品。1893年去阿尔及利亚旅游,沐浴在北非绚丽浓艳的大自然里,身心发生了很大变化,从此与家庭的清教徒传统彻底决裂。他在《人间食粮》1927年重版的序言中写道:“当我写这部书的时候,文学界有一股非常强烈的造作和封闭的气息;我觉得迫切需要使文学重新接触大地,赤着脚随便踩在地上。”他针对当时象征派末流脱离现实、爱好黑暗和幻影、内容贫乏、讲求形式等倾向,强调对自然和人生的强烈感受,作为精神养料,培育自我。

纪德自称他的作品是孪生的,几部作品是同时构思而成。一部作品往往表达两个互相矛盾的真理,而用一个完美的艺术形式使之统一。他的 3部作品《蔑视道德的人》(1902)、《窄门》(1909)和《田园交响乐》(1919)就是根据这种观点创作的。《蔑视道德的人》一面歌颂人生的欢愉,一面指出以官能感受为基础的道德准则最终会陷入利己主义。《窄门》的女主角信守清教徒的自我约束,甘愿自我牺牲,却由此酿成悲剧。这两部作品各自表达一种相反的真理。《田园交响乐》写一个牧师收养一个失去依靠的瞎女子,牧师的妻儿都看出他爱上这个女子,他自己没有察觉,却用基督教的教义为自己的行为作解释。纪德说这部作品是对于某种欺骗自己的形式的批评。纪德作品风格明净精纯,具有古典主义作品的完美形式,心理刻画入微,揭露人物的灵魂深处,用笔细腻而不失分寸。

1914年出版的《梵蒂冈的地窖》,主角拉夫卡谛奥在罗马—那不勒斯快车上无故将一个乘客推出车厢摔死,这种“没有动机的行为”迎合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人们精神混乱和青年们厌弃因袭生活、摈弃资产阶级社会的道德风尚、强调个人绝对自由的倾向。这部作品对青年一代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1925年,他的小说《伪币犯》出版。他以前的作品或称傻剧,或称故事,只有这部作品称作小说。“伪币犯”有两重意义:一是制造假银币的人;另一种是指那些虚有其名的作家。纪德以前写的小说只涉及道德、心理、美学或其他问题,但是他要《伪币犯》成为许多问题交叉的路口──许多问题相遇的地点。这部作品人物众多,情节复杂,几个故事平行发展,彼此没有联系。以主角小说家爱德华作为中心,读者通过爱德华了解一些人物的相互关系。故事没有开端,没有结局,人物的来踪去迹也没有交代,直到小说结束,一切都在继续发展中。

纪德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参加过救护伤兵的工作。1925到1926年去非洲考察,带回大量材料,发表了《刚果之行》(1927)和《从乍得归来》(1928),揭发殖民主义者对当地人民的残酷剥削,对资本主义的恶果有所认识。1932年他参加了国际反法西斯运动,同国际反法西斯和反对战争大会的代表们一道到柏林向希特勒递交抗议书。他宣称信仰共产主义,但不久他到苏联访问之后,发表了《从苏联归来》(1936)和《从苏联归来的修订》(1937),对苏联进行批评。

《梵蒂冈的地窑》插图

纪德几卷文学评论集《借题发挥集》(1903)、《新借题集》(1911)、《偶感集》(1924)、《陀思妥耶夫斯基》等,对当代文学、道德、美学、文化等问题发表了独特的见解。他颂扬波德莱尔、马拉梅在诗歌领域内的成就和主张,推崇尼采热烈向往人生的学说和陀思妥耶夫斯基挖掘人类灵魂深处的作品,同时反对巴雷斯莫拉斯民族主义文学的主张。纪德的《日记》(1889~1948)对于认识20世纪法国和西方文学、艺术,以及纪德的思想及其创作道路,都是极为重要的资料。

纪德在书房

1946年纪德发表的《忒修斯》,是他创作和思想的总结。希腊阿提卡国王子忒修斯在外面扫除了一切害人的盗匪和恶魔之后,归来建立了世界名城西方文明的策源地雅典。忒修斯说:“我没有辜负我的命运。我身后留下雅典城邦。”又说:“我最大的力量就是相信进步。”这也是纪德的信念。

纪德于1947年获诺贝尔文学奖金。1951年2月19日于巴黎逝世。

参考书目
  1. Claude Mauriac, Conversation avec André Gide, Albin Michel,1951.
  2. Léon Pierre-Quint, Andr é Gide,L'Homme, Sa Vie, Son Oeuvre, Stock,1952.
  3. Marc Beigbeder, Andr é Gide, Paris, 1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