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古萨里

浏览

僧古萨里,维吾尔族古代翻译家。亦称僧古萨里·都统。别失八里(今属新疆吉木萨尔县)人。生卒年及生平事迹均不详。大约活动于 9至10世纪。他精通古汉语、梵文、古龟兹语和佛学。僧古萨里的译作有:《金光明经》(全名《金光明最胜王经》),1910年在甘肃酒泉附近的裕固族地区发现,被俄国学者马洛夫带往俄国,于1913至1917年在俄国用回鹘文出版,共707页。《玄奘传》(全名《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1930年在南疆出土,共378页(756面)。其中 348页现存北京图书馆(1951年曾在北京影印出版)。另外23页现存法国,7页现存苏联。此外,还有几部有关佛教的译作。

僧古萨里通过翻译活动,向维吾尔族人民以及西域其他突厥语系的人民,介绍了汉族文化,特别是介绍了汉族学者在佛学上的研究成果,为促进各族人民相互了解和密切他们之间的精神文化联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僧古萨里的译作,是当时维吾尔书面文学语言的典范,被认为是研究古维吾尔文学语言的最珍贵的遗产。

僧古萨里将《金光明经》和《玄奘传》从汉文迻译为维吾尔文时,对其中的西域和古印度的地名、人名、物名、宗教术语和宗教职称,或恢复原梵文词语或采用西域方言语词;对汉族人名、地名,则按当时汉语进行音译。这些资料,对研究中亚文化,特别是研究佛教文化,对研究古代汉语的语音学词汇学均具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