哑剧

浏览

一种不用台词而以动作和表情表达剧情的戏剧。它要求演员进行内心的创作,并使这种创作通过形体得到表现。形体动作是哑剧舞台上的语言,它所具有的准确性和节奏性能表现出诗的意蕴。它通过形体动作使具体的形态变得抽象,使抽象的意念变得具体。

哑剧最早起源于古代人的生活活动,诸如狩猎、战争、舞蹈,后在古埃及、古印度蜕变成一种艺术表演形式传入西方。公元前3世纪,罗马正式上演哑剧。在英国,有一种戏剧活动产生于圣诞节的娱乐之中,这种以戏谑为主的戏剧活动在巴黎变成一种丑角的无声表演。这些表演一般是在大型戏剧演出前进行,以进述一个古典神话为内容。到18世纪,丑角的无声表演又以讲述仙女神话和儿童故事为主。在19世纪它又成为丑角表演加杂时事评论的讽刺剧,充满滑稽、戏谑色彩。此后,许多杂耍戏班将此种形式借鉴过去,用其串连节目、调节气氛。随着历史的前进,哑剧发展成一种既可以生动表现各种人物,也可以深刻说明人生哲理的艺术。

现代哑剧主要产生于19世纪法国哑剧表演大师德布洛(1796~1846)。他创作了一个独特的人物形象比埃罗,并围绕它编创了一系列哑剧作品,使哑剧成为一种以富有表现力的动作传达无法言语的、表现感觉的独角戏,用木偶式的人物所具有的喜怒哀乐去感染观众,引起人们的共鸣。

当代哑剧有独角戏,也有集体哑剧,大都有完整的情节。演员演出时都勾画上色彩夸张的白色脸谱,据说这是古罗马哑剧演出时面具的遗风。除表演形体动作之外,音乐及效果的应用逐渐在哑剧中推广。现代以表演哑剧著名的艺术家有卓别林(英)、M.马尔索(法)、莫尔肖(奥地利)等。

中国戏曲中含有大量无声表演片断,作为独立的哑剧则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初,首创者是中国青年艺术剧院演员王景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