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

浏览

流传于中国藏族地区的古老宗教。或译钵教,俗称黑教。产生于藏族原始社会时期。8世纪以后,受到藏传佛教的影响,将一部分佛经改为本教经,并繁衍教义;而藏传佛教各派也吸收了本教的若干内容与仪式。现西藏东部和北部的部分地区,仍有本教流行。

历史

本教的发展,一般可分为笃本、伽本、觉本三个时期。笃本和伽本称黑本。觉本称白本,是本教的主流派。

(1)笃本时期。远古时期的本教。据传在“天赤七王”时已盛行,是藏族进入父系氏族社会后的原始宗教。此时,本师已趋职业化,由父子、叔侄相传承。

(2)伽本时期。相传在止贡赞普时,笃本已衰,伽本兴起。此时,在止贡赞普统治地区据说有“凶煞”,当地本师无法克制,止贡赞普从罽宾、祝厦、象雄等地请来三位本师:一位行巫觋之术,修火神法,传说他能骑鼓游行虚空,开放密藏,鸟羽截铁;一位则以色线、神言、牲血等占卜祸福休咎;另一本师善于交通鬼煞。从这时起,在藏族历史上才把早已流传的原始宗教中的一部分称为本教。伽本的巫师重视巫术、占卜、医药、星相和丧葬礼仪等,尤其重视占卜,以定吉凶。至今仍在门巴族、珞巴族流行。

(3)觉本时期。可分为三个阶段:(a)初期。相传有一绿裙大师,将某些本教经籍埋藏地下,然后又自行掘出,对经文作出某些新的解释并加入一些有关宗教礼仪的条文,始创觉本派。(b)中期。赤松德赞王下令本教徒改信佛教。胜宝师联合本教徒将一些佛典,改译为本教经典。此事为赤松德赞王严令禁止,牵连被诛之本教徒甚众。本教徒乃将未译完的经典,秘藏于岩洞中,后世又自秘藏处掘出,遂名为本藏法。(c)自朗达玛禁佛后,出身于藏娘堆地方的辛古鲁迦,在卫地本教发展较盛的达裕卓拉,将大量佛经改为本教经,别立各种不同之名相及诠释,将其埋藏于措安哲乌穷之岩石下;以后又自称发掘到大量古代本教经,使之流传于世。辛古之后又有穷波本教徒,亦将不少佛经改为本教经典。当佛教在西藏占统治地位后,各地黑本改佛经为本教经者更为普遍。

原始信仰

在原始社会里,本教主要崇拜天、地、水、火、雪山等自然物。以后,随着生产力和氏族社会的发展,对守护神和祖先的崇拜逐渐成为主要的信仰,并崇尚念咒、驱鬼、占卜、禳祓等仪式。

(1)崇拜天。本教认为天是“三界”(天上、地上、地下)之上界,为神和灵魂所居之处,藏语称为“悉补”(天界),日月星辰被奉为光明之神。吐蕃王朝举行会盟大典时,仍有“令巫者告于天地山川、日月星辰之神”的仪式。祭天时,用松柏枝叶焚起霭霭烟雾,认为烟雾把天和地连在一起,可以得福。为了接近神灵,古代高原氏族在山顶垒石为坛,由巫师站在神坛上呼喊天神,宰牲献祭。吐蕃王朝建立后,王室宣称自己祖先是“天神赤顿之子”,他降临世间,是作“吐蕃六牦牛部的主宰”,这个神话反映了“王权天授”观念。

(2)重鬼右巫。本教认为世间诸物都有相应的鬼,包括人死后的灵魂也属于鬼类。人们得祸都因鬼在作祟。因此,在日常的生产和生活中,几乎事事都要向鬼献祭,以求平安。到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父权制的产生,以男性为中心的祖先崇拜随之出现,本教尤其强调世系传承,崇拜祖先的业绩。按照本教丧葬仪式,吐蕃赞普死后,其墓内分九格,中央置赞普尸体,敷以金。墓内装满各种财宝。由“葬辛”派本师守墓,本师和王室眷属的皮肤上均涂抹朱砂粉末调成的赭色作为丧家的标志,并用以辟邪。丧家不得与他人相见。本教曾普遍实行土葬和瓮棺葬,并视财力大小,在墓内配置各种陪葬品。拉萨和山南一带还盛行天葬和地面葬,他们相信尸体被鹫鹰或犬啄噬后,死者的灵魂能上天界。

(3)崇拜山川湖泊。西藏境内多雪山,雪崩、泥石流等灾害时有发生,因而形成了对雪山的崇拜。西藏高原上星罗棋布的湖泊经常产生一些特殊的自然现象,也使人们认为是湖神显灵。如拉摩南错湖,被认为是神湖,赞普对国事作出重大决策之前,先要请巫师到拉摩南错湖观看“圣影”,占卜吉凶。崇拜的山川、湖泊,据传有37处,其中包括珠穆朗玛峰、青海的积石山和青海湖等。

经典

有五宝库:

(1)基础宝库;

(2)高山宝库;

(3)纯洁宝库;

(4)总宝库;

(5)行宝库。主要著作有《十万龙经》,其中又分为花、黑、白三部分。本教徒除精学五大“宝库”外,还要学习本教三经和五部大论。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