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空导弹

浏览

从地(水)面发射攻击空中目标的导弹。亦称防空导弹。它与地面(舰上)的目标搜索与指示、制导、发射系统和技术保障设备等构成地空导弹武器系统。

系统组成

地空导弹由弹体、弹上制导装置、动力装置、战斗部和电源等组成。弹体的气动外形通常有正常式、鸭式和转动弹翼式。弹上制导装置的基础是自动驾驶仪。动力装置多使用固体火箭发动机,也有用液体火箭发动机、冲压喷气发动机或固体冲压一体化发动机的。除主发动机外,多装有起飞发动机(亦称助推器)。战斗部由壳体、装药、引信和传爆装置组成。地空导弹多用普通装药,也用核装药;多用非触发引信,也用触发引信。弹上电源多采用蓄电池

目标搜索与指示系统通常由搜索、识别和目标指示等设备组成。搜索设备多是专用雷达,有些近程地空导弹武器系统也用光学设备;识别设备用来确定目标的属性,通常包括敌我识别器和目标种类识别设备,没有敌我识别器时,按上级(友邻)空情通报和协同规定或由操纵手目视判定;目标指示设备用于将搜索设备所获得的空情进行分析处理,供指挥控制中心实施指挥控制。

制导系统由地面制导设备(通称制导站)和弹上制导装置组成,或仅由弹上制导装置组成。通常包括目标和导弹运动参数的测量设备(雷达或红外、激光等其他跟踪设备),计算机,指令传输设备,以及指令执行装置等。制导方式有遥控制导寻的制导和复合制导。为准确地引导导弹打击空中活动目标,制导系统须不断地测定目标和导弹的相互位置,并按照一定的导引规律,确定导弹的飞行路线,形成修正导弹航迹的指令。然后将此修正指令与弹上仪器感受的信息综合放大,形成控制信号,驱动舵机改变弹体姿态,控制导弹沿着确定的飞行路线飞向目标,并适时地控制引信启动或直接控制战斗部起爆。

发射系统主要由发射装置和发射控制设备组成。发射装置多是机动式,通常采用变角倾斜发射方式,发射前带动导弹跟踪、瞄准。发射控制设备用于控制导弹发射。

技术保障设备通常包括准备和检查导弹的地面设备和运输装填设备、电源设备以及各种模拟训练设备等。

以上各分系统的具体组成和结构形式,取决于武器系统的作战使命、作战性能、使用原则以及对整个武器系统组成的特殊要求。有的地空导弹武器系统在其组成内包括几个制导和发射系统,以实现对多目标射击。

分类

各国对地空导弹武器系统分类的方法和标准不尽相同。按作战使命,可分为国土防空、野战防空和舰艇防空三种。按机动性能,可分为固定式、半固定式和机动式三种。其中,机动式又分为牵引式、自行式(如法国的“罗兰特”,图 1)和便携式(如英国的“吹管”,图2)。按同一时间攻击目标数,可分为单目标通道和多目标通道两种,后者如美国的“爱国者”(图 3),可同时制导数枚导弹,攻击多个目标。按射高可分为高空、中空、低空三种。按射程可分为远程、中程和近程三种。有些国家将最大射程大于 100公里(射高可达30公里左右)的,称为远程地空导弹武器系统(如苏联的SA-5,图4);将最大射程在20~100公里之间(射高0.05~20公里以上)的,称为中程地空导弹武器系统;将最大射程小于20公里(射高 0.015~10公里)的,称为近程地空导弹武器系统。

法国“罗兰特”地空导弹武器系统 英国“吹管”地空导弹武器系统 美国“爱国者”地空导弹武器系统 苏联SA-5远程地空导弹武器系统 战斗性能

通常是指敌方以不同的空袭密度,使用电子压制,实施机动和其他对抗手段的条件下,地空导弹武器系统战斗准备状态的转换能力,以及歼灭不同航向、距离、高度和速度范围的目标的能力。在不同的射击条件下,对不同的目标,地空导弹武器系统所表现的战斗性能是不同的。通常用一系列综合指标表示,如杀伤空域、杀伤概率、系统反应时间、射击周期和机动性等。

战斗过程

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

(1)搜索、发现、识别和指示目标;

(2)跟踪、瞄准和发射导弹;

(3)制导导弹飞向目标;

(4)起爆战斗部摧毁目标。以无线电指令制导(见遥控制导)的地空导弹武器系统为例,其战斗过程如下:目标搜索设备对空搜索,目标指示设备将获得的空情进行分析处理,通过指挥控制中心传输给制导系统;跟踪设备截获目标并转为跟踪状态,不断地测定目标运动参数并输入计算机;发射装置根据目标数据及本身的跟踪规律,带动导弹实施跟踪瞄准,使导弹指向所需方向,待目标进入发射区,发射导弹;导弹发射后,跟踪设备截获导弹并转为跟踪状态,不断地测定其运动参数并输入计算机;计算机根据目标和导弹的运动参数,按优选的导引规律产生制导指令并通过指令发射设备送到弹上;弹上制导装置将接收到的制导指令与自身感受的信息综合放大,驱动舵机控制导弹飞向目标;在导弹接近目标过程中,制导系统适时发出启动引信的指令;当导弹处于可能杀伤目标位置时,引信起爆战斗部,摧毁目标。

简史

最早的地空导弹,是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研制的“龙胆草”、“莱茵女儿”、“蝴蝶”和“瀑布”等导弹,但均未使用。战后,美、苏、英等国在上述研制成果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开始了地空导弹的发展工作。50年代,美、苏、英和瑞士等国先后研制成功各自的地空导弹武器系统,相继装备部队。这些武器系统多属中、高空,中、远程,主要用于国土防空;全部采用无线电制导技术,制导方式比较单一,抗干扰能力差;电子设备多采用分离元件,可靠性不高;主发动机多采用液体火箭发动机或冲压喷气发动机,导弹体积大,比较笨重;地面设备复杂庞大,维护使用不便,地面机动性较差。中国人民解放军在50年代开始装备地空导弹,并于1959年10月7日在华北地区击落美制RB-57D高空侦察机,开创了世界防空史上首次用地空导弹击落飞机的战例。60年代后,越南抗美战争中东战争使用地空导弹的实践,促进了低空突防和电子对抗的发展。许多国家在提高中、高空地空导弹武器系统反电子干扰能力和改进低空作战性能的同时,大力发展了机动能力强的低空近程地空导弹武器系统。其主要特点是:采用无线电、激光、红外或光电复合制导等,提高抗干扰能力;大量采用固体微电子器件和计算机技术,提高武器系统的可靠性和自动化程度,缩短武器系统的反应时间;绝大多数均采用固体火箭发动机,注意改进导弹的气动外形,提高导弹的机动能力;采用贮运箱(筒)式发射装置和自动化检测技术,简化维护使用;采用多联装发射装置,并将导弹和制导设备安装在自行式车辆上,提高武器系统的火力强度与地面机动性。至70年代,一些国家的地空导弹武器系统已构成远、中、近程,高、中、低空的火力配系,成为地面防空火力的主要组成部分。70年代以来,第四次中东战争、英国-阿根廷马尔维纳斯群岛(福克兰群岛)之战、以色列叙利亚贝卡谷地之战所揭示的现代空袭的特点,集中表现为多种空袭兵器和各种战术手段的综合运用,并对地空导弹武器系统的发展提出了许多新课题:要求采用数字计算机和先进的软件系统,应用相控阵技术和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合理综合各种制导技术和制导方式,进一步提高抗干扰、抗饱和攻击和对付多目标的能力,以全面提高地空导弹武器系统和地面防空火力配系的综合作战效能。许多国家正竞相探索、研制和完善各种多功能、多用途的地空导弹武器系统,以及地空导弹与其他防空武器相结合的综合武器系统和专用的反弹道导弹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