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贤

浏览

中国战国初期墨子关于用人的政治主张。《墨子·尚贤》上、中、下三篇阐述了这一观点。墨子从治国安民的目的出发,提出了“尚贤”是“为政之本”的观点。他指出,国家之所以“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原因在于“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他认为当政急务在“众贤”,即搜求大量人才,以适应时代的需要。墨子反对儒家“亲亲有术,尊贤有等”的看法,主张“不党父兄,不偏富贵,不嬖颜色”,“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他强调,国家用人应打破等级身份,“官无常贵,民无终贱”,“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让其有职有权,发挥作用。这反映了小生产者要求改变自身的经济政治地位,参与政权的愿望,是对以血缘为基础的贵族等级制度的冲击,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

墨子“尚贤”的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后来荀况反对“以世举贤”,认为“王公士大夫”与“庶人”的子孙地位可以互易;韩非强调“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要从地方和下层中选拔人才,这些都是对墨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