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楼上的光》读后感3篇500、700字

浏览

本文包含读《阁楼上的光》有感、阁楼上的光读后感(539字)等500字、700字左右的读后感作文3篇,供您参阅。

阁楼上的光读后感_539字

我上个星期读了一本十分有趣的书,名叫《阁楼上的光》。本书是希尔大叔1981年创作的一本图文童谣集,他在这本书里,把每一个小故事都写得非常生动有趣,充满了想象力。琅琅上口的童谣,让我在阅读中开怀大笑,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深刻的哲理。

但里面最令我映像深刻的就是诗句就是

阁楼上孤灯一盏。

尽管门窗紧闭,漆黑一片,我却看到微光在闪,那是什么我全知道,阁楼上孤灯一盏。

站在外面我看得见,我知道你就在里面……往外偷看。

我想,如果在翻开以前给予你快乐、开心的《阁楼上的光》,那么,如果你现在再来看的话,你就会知道,那些简单、幼稚语言的背后,还有着值得人一生去品味的深深的哲理,那时的你,就再也不会不只是看那些简单的语句,而能读懂这简单语句的那些值得人去探讨的那些哲理。这本《阁楼上的光》在长大了之后看来,就在也不是只会把你逗笑的一本书了,而是一本里面含着很多宝藏的书!

如果你认为这部绘本诗集里,仅仅是写了些那个长着一堆乱草般头发的小坏包的若干“蔫坏”故事的话,那你恐怕要错过许多更为精彩的人生寓言诗篇了。这些饶有理趣的诗篇,揭示了人与世界相遇之后,将会经历和品尝的许多尴尬、无奈的人生悲喜剧,同时也充分地呈现了一个天才艺术家的非凡的智力与豁达、乐观的性情魅力。

成语琅琅上口:琅琅:玉石相击声,比喻响亮的读书声。指诵读熟练、顺口。也指文辞通俗,便于口诵。如:清·王韬《淞隐漫录·凌波女史》:“自幼即喜识字,授以唐诗,琅琅上口。”又如:但在我自己有记忆的二、三岁时,她已经把唐诗绝句教我暗诵,能诵得琅琅上口。——郭沫若《沸羹集·如何研究诗歌与文艺》

成语不知不觉:知:知道;觉:觉察。没有意识到,没有觉察到。现多指未加注意。如:明·赵弼《两教辨》:“遂使昏愚之徒,听其妖诞,舍正从邪,醉生梦死,不知不觉。尧舜三代以前,未闻有此教。”又如:他的残忍和狠毒,时而不知不觉地在老人面前显露出来。——曹禺《王昭君》第二幕

阁楼上的光读后感_667字

一部让童年更快乐的杰作,一部让成年人找回童心的杰作。

一次偶然,在家中收拾东西的时候,发现了一本书,书页已微微泛黄,仔细一想,才明白这是好几年前买来的一本书。由于数的内容记得不是很清楚了,便再次翻开此书,坐在书桌前,准备细细品味。

“阁楼上孤灯一盏。尽管门窗紧闭,漆黑一片,我却看到微光在闪,那是什么我全知道,阁楼上孤灯一盏。站在外面我看得见,我知道你就在里面……往外偷看。”短短的,简简单单的一首小诗,若真细细品味,能知晓多少道理?谢尔·希尔弗斯坦以这样简洁自然的线条和温馨谐趣的文字,给全球读者带来了无尽的温暖、慰藉、思考和感动,让千千万万人在线条和文字中如痴如醉……

“如果我们脑袋上有开关,那么世界上就不会有罪犯。因为我们可以把坏东西拿出来,把好的留在里面。”又是短短的四句话,就揭露了坏人那丑恶的嘴脸,向世人展示了社会的险恶。也讥讽了人类那幼稚可笑的行为,人类脑子里总有一些坏的东西,也总有一些好的东西;不可能有绝对的好人,也绝不会有绝对的坏人。如果人们考虑事情的时候,换一个角度,也许坏事就会变成好事,那么那所谓的坏人也就变成了好人。世界上就不会有那么多可怕的事了,出门丢了东西,不怕找不回来;把手机放在浅一点的口袋里,不怕半路被人抢走;甚至是去银行取钱,也不怕被当众爆头了……

就是这样一本有着淡淡的哲学文句、简单朴实的插图,尤其是那股独特、罕见的天真,让全球的老人和孩子、黑人与白人、富人与穷人都成了这本书,也是谢尔·希尔弗斯坦的读者。

一本伟大的书,为所有人打开了通往从未想象过的神奇世界的大门。

成语如痴如醉:形容神态失常,失去自制。如:宋·无名氏《张协状元·胜花气死》:“胜花娘子病得利害,服药一似水泼石中,汤浇雪上。似病非病,如醉如痴。”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得见了王昭君,使朕如痴似醉。”又如:子京,你怎么如痴如醉,做出这个嘴脸,想是青霞事又发作了。——明·谢谠《四喜记·赴试秋闱》

成语千千万万:形容为数极多。如:唐·杜牧《晚晴赋》:“千千万万之状容兮,不可得而状也。”又如:大爷,你可千千万万见了这二个人的面再商量走的话!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回

阁楼上的光读后感_669字

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是90年夏天,那个时候我正读大二,放假的时候顶着烈日,跑到外文书店淘旧版原文书,偶尔看到的,当时买下来只是因为它便宜,好像只有3块钱,在那个时代我口袋里的零花钱实在有限。

当时我并不知道希尔弗斯坦,对他一无所知,那些歪诗使我快乐了好一阵子,对他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由衷敬佩!

现在我的小孩已经6岁,我在他5岁时拿给他这本已经泛黄的书,他读的津津有味,不时大笑,现在这本书仍然是他经常看的几本最爱之一。

我不知道这本书的中文翻译的如何?很害怕毁了原来的意境,我觉得还是让孩子读原文比较好。

我十分遗憾在我小时候没有机会看到这样有趣的书,虽然我的女儿还太小看不了,但是我觉得大人看后也会觉得这书物有所值,也有些奇怪为什么这书成了儿童读物。

我们从小看了太多一本正经的出自成人口吻的儿童读物,但是却缺乏对孩子想象力的启迪和幽默感的培养。我们不需要培养那些几岁、十几岁的小大人,现在,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都活得太累了,我们需要轻松愉快,别讲太多的什么教育意义,能让人开心快乐就很好!

我很佩服作者的思路是如此开阔,生活中的任何一点小事都能被他挖掘,写得那么生趣。不管是会做作业的机器,还是饶舌的斑马(黑条纹的白马、白条纹的黑马),他的奇思妙想仿佛让你看到了日常世界和生活的另一面,而奇怪自己为什么没有想到呢?也许是因为他有一颗未泯的童心,对孩子特别了解,而使本书成了儿童读物。他的画风虽然不是传统的风格,有些古怪,但又不是那种抽象到无法理解或者看了让人厌恶的地步。相反,与文字相得益彰。作者能写能画,真是个奇才。

成语天马行空:天马行空[tiān mǎ xíng kōng],意指天马,指天帝所乘的神马。“天马行空”,形容神马奔驰。语本《汉书·卷二二·礼乐志》。後用“天马行空”比喻文才气势豪放不拘,亦用於形容浮夸不着边际。[源]《汉书·卷二二·礼乐志》太一况,天马下,沾赤汗,沬流赭。志俶傥,精权奇,籋浮云,晻 上驰。体容与,迣 万里,今安匹,龙为友。[典故]汉武帝时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诏司马相如等作〈郊祀歌〉十九章,用来祭祀天地、宗庙等,典源所收为第十章〈天马〉。根据《汉书·卷二二·礼乐志》记载,这首诗作於元狩三年,汉武帝因为在渥洼水得到一匹西域大宛所产的良马,传说是天帝所乘的神马子孙,而取名为“天马”。诗中描述天帝赐与的天马,奔驰时一副意气昂扬洒脱不拘的样子,而且速度快到像在天上飞一般。後来“天马行空”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文才气势豪放不拘。多用於诗文书法方面。例如明·刘廷振〈萨天锡诗集序〉:“其所以神化而超出於众表者,殆犹天马行空,而步骤不凡。”即以“天马行空”来形容萨天锡的才思。亦用来形容浮夸不着边际。

成语一无所知:一无所知[yī wú suǒ zhī],意指什麽都不知道。语或本唐·白居易〈悲哉行〉。[源] 唐·白居易〈悲哉行〉(据《全唐诗·卷四二四·白居易》引)沉沉朱门宅,中有乳臭儿。状貌如妇人,光明膏粱肌。手不把春卷,身不擐戎衣。二十袭封爵,门承勳戚资。春来日日出,服御何轻肥。朝从博徒饮,暮有倡楼期。平封还酒债,堆金选蛾眉。声色狗马外,其余一无知。山苗与涧松,地势随高卑。古来无奈何,非君独伤悲。[典故]白居易是中唐的著名诗人,他的诗作以平易近人,老妪能解着称,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安史之乱後,唐朝国力由盛转衰,王公贵族朱门酒肉,一般百姓生活却十分困顿,造成许多社会不公平的现象,这些都成为白居易以诗讽谏的题材。在这首〈悲哉行〉中,白居易先写儒者为学的辛苦与贫困,经常要等到垂垂老矣才能飞黄腾达;次写富贵人家的子弟不事学问生产,年纪轻轻就能承袭爵位,每日与人饮酒作乐,纵情声色之间,除了荒嬉娱乐之事,其余的事都不知道。诗句虽然浅白易懂,但悲痛讽喻之情,跃然纸上,足堪发人深省。後来“一无所知”这句成语,可能就从诗中“其余一无知”演变而出,用来比喻人什麽也不知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