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生物净化阻垢缓蚀剂在循环冷却水系统中的应用

浏览

扬子石化芳烃厂,在1993年10月以前投加W—331常规水质稳定剂,该系统自开车以来,一直在低浓缩倍数下运行,一般只有1 5倍左右。1991年8月,装置便开始泄漏,水质逐渐恶化,水中含油量高达几百mg/L,塔顶测出可燃气体,浊度升高至几十度,塔池内有厚厚的漂浮物,系统处于频繁置换排补状态,水中菌藻繁生,管壳内粘泥、油泥淤积,部分换热管堵塞,泵前滤网被生物粘泥堵死,造成假水位,危及生产装置,换热效率严重下降,影响正常的生产工艺。该系统内的监测管一直超标,最后监测管竟烂断在监测器内,使监测中断。
为了改变该系统在物料泄漏下引起的严重腐蚀、粘泥油泥淤积和菌藻失控的现状,经过研究,开发出具有生物制剂及助剂的缓蚀阻垢剂。它同时具有缓蚀、阻垢、除油、抑菌多种功能。
以芳烃厂泄漏状态的水质为背景条件,研制成型号为LY—O水质稳定剂,它能净化油污控制异养菌数,剥落粘泥,使水质澄清,缓蚀阻垢性能优异,从而使循环水摆脱恶性循环状态,步入良性运行轨迹。即使在有物料泄漏时也能正常平稳运行,达到安全、稳定、长周期、满负荷、优质的运行状态。
1 LY—O水质稳定剂常规质量指标
经中石化评定中心检测LY—O指标为:膦酸盐含量(以PO4计)8.0%、唑类含量1.24%、固含量23.98%、pH(1 0%水溶液)4.0、密度(20℃)1.152g/cm3、阻垢率与日本产S113相当。
2 LY—O水质稳定剂的现场应用
1993年11月,扬子石化芳烃厂循环冷却水开始投LY—O水质稳定剂。虽然正处在多台换热器同时泄漏,塔池有厚厚的漂浮物,塔上可燃气超标,旁滤池停止反冲等极不利状态,LY—O投加后循环水系统水质发生明显好转,不用杀菌、置换,可观察到明显的油料降解净化过程。即使在泄漏量很大时,净化后漂浮物消失,池壁未见油泥附着,水质澄清,浊度稳定在4~8之间,最大峰值仅为11度(详见浊度变化曲线),同时由于置换减少,pH上升,由原来的7.9~8.1,迅速上升为8.5~8.7,浓缩倍数提高,腐蚀率下降,污垢沉积减少,该系统从此不再依赖于杀菌剥离处理泄漏物,完全摆脱了原来的被动局面,经过两年的调整,该系统已转变为一个完好的循环水系统,长年达标运行。
3 现场对照
1)使用常规药剂的1993年与使用LY—O的1994年的杀菌置换情况对照见表1。
2)1993年2月与1994年2月浊度随时间变化情况曲线见图1。
3)1993年2月与1994年2月各类药剂消耗对照见表2。

1993年2月,使用常规W—331药剂,大量投加杀菌剥离剂,共计耗药2.6吨。全月水质严重恶化,浊度变化见图1曲线a。除置换时间外,浊度达标时间仅152小时,且都分布在置换后2天内,当月最大浊度36°,同期细菌总数超标,浓缩倍数极低,无法达到水质控制标准。
1994年2月,使用新型药剂LY—O前后历经55天(1月15日和3月10日投杀菌剂)内未作杀菌剥离置换处理,系统运行平稳,其间仍有多次大量泄漏,对应着浊度上升,如图1曲线b所示。塔池下多次出现的大量油料漂浮物,未经置换清洗,却能在生物净化剂的作用下,在循环冷却水系统内消失,在图1曲线b上反映出系统内的浊度值遇泄漏油料时上升,净化作用开始时浊度下降,直至回到低浊度状态,净化行为明显,净化作用彻底,池壁池底未见附着物和沉积,只有在水面线稍上方遗留一道很细的黑色痕迹线,其它部位均呈本底原色。此时旁滤池处在失效停运状态(虹吸导管断裂无法再生反冲)。
4 结论
1)LY—O水质稳定剂在扬子石化公司芳烃厂冷却水系统经常连续泄漏物料的特定条件下,仍能达到中石化规定的各项技术指标。
2)LY—O水质稳定剂在循环冷却水系统中的加入量和现场监控类似中石化评定中心评定产品阻垢缓蚀剂Ⅲ(仿S—113),使本产品在操作和管理上就变得十分熟悉和容易掌握。
3)LY—O水质稳定剂的研制、开发、应用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为一种具有多功能的产品,必将在今后炼油厂及其它含油循环冷却水系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