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的发展趋势

浏览

应急管理的发展趋势

应急管理未来发展趋势有3个:①应急管理的专业化,即整合各种应急力量,形成一体化的应急管理体系。②应急与应战的一体化,即贯彻平战结合的原则,利用军事资源以服务于应急管理。③应急管理的国际化,即加强国际合作,调动国际资源以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可以说,这三大趋势是应急管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的必然表现:整合应急资源;整合军地两种资源;整合国内与国际资源。

一、应急管理的专业化

应急管理的专业化是实现一体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重要保证,即整个应急管理体制具有一套一体化的体系结构,规范化的运作方式和科学化的决策支持保障体系,同时应急状态下具有法定的特别权限,可以摒除外部干涉来控制并实施自己的职能,实现应急管理的自治和垄断,具有无可替代性。

应急管理的专业化是应急管理形势发展的必然趋势。从应急管理的主体来看,如果没有专门化、专业化的应急管理组织和力量体系,是不能全面、有效地进行应急管理的。从应急管理的对象来看,突发事件的突发性、多样性、复杂性呼唤专业化的应急管理,这也是近几年应急管理实践的新认识。

从国内外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情况看,未来应急管理的专业化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一)应急管理机构的体系化

在政府、部门和公共组织中,建立专门的应急管理机构并形成一体化的网络组织体系,依法赋予其特定的职能和特定的运作方式。

(二)应急管理模式的一体化

我国应急管理模式属于以单项灾种为主的原因型管理,即按突发事件类型分别由对应的行政部门负责,这种管理模式容易出现交叉、难于协调的情况,且形成机构重置、资源浪费。近几年我国应对重特大突发事件的实践正推动应急管理从单项防灾向综合防灾的一体化应急管理模式发展。

(三)应急救援队伍的专业化

针对不同的突发事件,建设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技术娴熟的专业队伍和一专多能的综合应急救援队伍。

(四)应急管理行为的规范化

在应急管理实践中,人们逐渐认识到规范化、制度化、法定化的行为程序是实施科学高效的应急管理的必要条件。

(五)应急管理法律法规政策的专门化、体系化

随着应急管理全方位的发展和突发事件呈现多样、复杂的特点,建立健全覆盖各个领域、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体系和应急管理政策体系,对于提高应急管理的效率、增强应急管理的效果尤为重要。这也正是目前应急管理规范化的发展趋势之一。

二、应急与应战一体化

新世纪的国际形势,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国际关系的潮流和主题。在这种国际形势下,如何利用战时资源,实行平战结合,将国防资源整合到应急管理之中,做到“平时应急,战时应战”,实现应急与应战一体化,是当今世界各国充分利用国家资源的必然选择。

应急管理平战结合有两层含义:

1、在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政府将常态管理与非常态管理两者统一、协调起来,本着“预防为主”的原则,争取在常态管理中使潜在的突发事件消弭于无形或者为成功地应对、处置突发事件奠定良好的基础。简言之,就是实现常态与非常态的一体化。

2、政府从系统的观点出发,既考虑战时紧急状态的需求,也考虑非战时应急状态的需求,实现应急与应战一体化,以便在战时与非战时状态下都能够迅速整合各种可动员的资源,确保国家安全与公共安全,简言之,就是实现应急与应战一体化。

实现应急与应战的统一,可以使国家整合军事及民用资源,避免机构的重复设置。在国家面临外来侵略时,可以调动全民族的力量,打一场人民战争,赢得军事斗争的胜利;在突发事件来临时,可以有效地调动军事力量,进行有效地应对和处置。

应急管理的平战结合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军事工业具有很大的转产能力和生产规模收缩能力,既能生产军用产品,也能生产民用产品,具有能军能民、亦军亦民的特点;既能在战时扩大军用产品的生产,也能在平时实现军品生产向民品生产的转变,表现出一定的弹性。

平战结合历来是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建设和发展所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就提出了“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为主,以民养军”的16字方针,要求国防生产要兼顾军民两用,力争能军能民。1982年,根据国际战略格局的演变和我国的具体国情,进一步提出了国防工业发展的新16字方针,即“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至今,“平战结合”的原则仍然指导着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实践。

在应急管理中,军事工业可以为预防与处置突发事件提供有力的高技术支撑。

2、军事人力、物资、设施等在平时服务于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战时成为克敌制胜的保障,如开放军用机场、码头,武装力量参与抢险救灾等。在和平时期,为了维护国家安全,维持军队的正常运转,需要一定的军费开支。如果军事人力、物资、设施等能够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就能减少国家对这些方面的投入,节约国力。所以,“军转民用”成为当今世界主要国家通行的做法。

在应急管理中,“平战结合”就是调度军事人力、物资、设施等国防资源,应对处置突发事件。

3、为应对战争而建立的国防动员体系具有服务于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潜力。战争的爆发将导致国防需求的急剧膨胀,而战争的结束又会造成国防需求的突然回落。为此,一个国家的经济需要在战争来临时能够迅速地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否则,国家安全就会受到威胁;同时,一个国家的经济在战争结束后也需要能够尽快地由战时状态转入平时状态,否则,国家的经济建设就会受到影响。因此,国家需求兼顾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建立高效的国防动员体系,寓国防建设于国家整体的经济发展中,实现平时与战时有机地衔接。

三、应急管理的国际合作

国际合作是应急管理全球化的表现,即要整合国内力量与国际力量以应对重特大突发事件。

国际社会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无序状态,因此,应急管理的国际合作应遵循预防为主、标本兼治、奉行人道主义、体现国际公平与正义、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主导作用等原则。

应急管理的国际合作从层次和范围来看,可分为全球合作、区域合作、双边合作;从合作主体的情况来看,可分为政府合作、企业合作、非政府组织合作。

(一)政府合作

政府合作的形式可能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双边合作;国家参与地区或国际合作等。比如,我国政府积极推动上海合作组织国家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间救灾互助协定》,通过《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救灾合作行动方案》。

(二)企业合作

在重大突发事件应对的过程中,一个国家可以与其他国家的救援公司合作。在国外,紧急救援已经成为一个仅次于银行、邮电、保险业的重要服务性产业,是政府救援的有益和必要的补充。如美国、法国等西方发达国家,都设立了国际紧急救助中心并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分支机构。一国政府可以按照商业化模式,调用国外的紧急救援公司。

(三)非政府组织合作

在应急管理的国际合作中,可以借助规模不断壮大的非政府组织的力量。非政府组织可以提供以下几种资源:①信息资源。非政府组织可以收集信息,准确提供灾害损失和援助需求情况。②救援力量资源。非政府组织可以在短时间内调集具有各种技能的救援人员。③资金资源。非政府组织具有很强的筹资能力,能够迅速地在国内外筹措资金。非政府组织一方面具有国际组织的特征,拥有遍及全球的网络,可以与地方政府结成应急伙伴关系;另一方面又具有组织结构分散化,反应灵活,处置效率很高的特点,且具有独立、中立、人道主义色彩,在一些重特大突发事件的谈判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更主要的是,它们的成员接受了正规的培训,实践经验丰富,敬业精神强,可以从事从灾害救助到灾后恢复重建等各种工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