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乌江不肯休

不到乌江不肯休,犹不到黄河心不死。同『不到乌江不尽头』。

不到乌江不肯休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bù dào wū jiāng bù kěn xiū
成语简拼
BDWJBKX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
不到烏江不肯休
成语英文
refuse to give up until all hope is gone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犹不到黄河心不死。同『不到乌江不尽头』。

成语用法

作定语、分句;表示不达目的不罢休

相关成语

近义词

不到乌江不尽头

反义词

知难而退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香饵上了他的钩儿一般?正是:世上死生皆为利,不到乌江不肯休。——明·冯梦龙醒世恒言

成语造句

(1)成语「不到乌江不肯休」是一个复句式成语。

(2)大塘民族学校的乌雅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不到乌江不肯休”。

(3)国国不会写成语“不到乌江不肯休”的最后一个字。

(4)国国写不出成语“不到乌江不肯休”,导致语文测试才97分。

(5)记事本的第二页上面写着“不到乌江不肯休”几个大字。

(6)昱晨大哥哥给若艳和漾毗讲述了“不到乌江不肯休”的历史典故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十六卷:『世上死生皆为利,不到乌江不肯休。』

分字解释

不到

不到:[bùdào] (1)不足,少于…不到四分钟驶行了一公里。(2)未到;不出席或未出席。教师抱怨那个孩子不到学校上课。(3)不周到。我们是粗人,照顾不到,请多原谅。

不肯

不肯:[bùkěn] ――用于否定式助动词表示拒绝。他不听劝告,不肯在他的船上装一台辅助引擎。

乌江

乌江:(1)又称黔江。为贵州省最大河流,发源于本省西部乌蒙山,在四川省涪(fú浮)陵入长江,长1,018公里。中游谷深水急,险滩相接,号称天险。(2)河名,在安徽和县,因河畔有秦置『乌江亭』而得名。和县东苏皖界上有乌江镇,楚汉之际项羽垓下之战败溃,至此自杀。

不:bú 1、<副>不,表一般否定。2、<副>没有,表存在的否定。《毛遂自荐》:『今日出而从,日中不决,何也?』3、<副>不是,表否定判断。《卖柑者言》:『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fǒu通『否』。 1、<助>在句末表询问。《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2、<副>用在句中表否定。《鸿门宴》:『不者,若属皆为所虏。』《师说》:『或师焉,或不焉。』[不齿] 齿,并列,并排。不与并列,不与同列。表示极度鄙视。[不佞] 1.无口才;不会巧言善说。《论语·公冶长》:『雍也仁而不。』2.无才,自谦之词。《史记·孝文本纪》:『寡人不,不足以称宗庙。』

到:dào(1)达于某一点;到达;达到:到期;火车到站了;从星期三到星期五。(2)往:到农村去;到群众中去。(3)用做动词的补语,表示动作有结果:看到;办得到;说到一定要做到;想不到你来了。(4)周到;想得很到;有不到的地方请原谅。(5)姓。

乌:wū 1、<名>乌鸦。《涉江》:『燕雀乌鹊,巢堂坛兮。』2、<形>黑;黑色。《梅花岭记》:『有亲见忠烈青衣乌帽。』3、<代>表示疑问或反问,相当于『哪里』、『怎么』。《战国策·秦策》:『秦乌能与齐抗衡?』[乌桓] 古代东北的一个民族,是东胡的一支。[乌菟] 古时楚人称老虎。[乌有] 无;没有。

江:jiāng 1、<名>长江的专称。《公输》:『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又] <名>江面。《群英会将干中计》:『早见东吴船只,蔽江而来。』2、<名>泛指江河;河流。《劝学》:『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江表] 长江以外,指江南地区。[江东] 长江下游地区。[江介] 江畔;沿江一带。[江左] 长江下游的南岸地区;江东。

肯:kěn 1、<名>附着在骨头上的肌肉。见『肯綮』。2、<动>许可;同意。《触龙说赵太后》:『太后不肯,大臣强谏。』3、<动>愿;愿意。《硕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4、<动>能;能够。《中山狼传》:『固当窥左足以效微劳,又肯讳之而不言哉?』[肯分] 正好;恰好。[肯酒] 订婚结亲酒。[肯綮] (1)筋骨结合的地方。《庖丁解牛》:『技经肯之未尝,而况大軱乎?』(2)比喻要害、关键的地方。

休:xiū 1、<动>休息。《醉翁亭记》:『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2、<名>吉祥;喜庆。《唐雎不辱使命》:『休祲降于天。』3、<动>停止;结束。《促织》:『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4、<副>不要。《陈州粜米》:『则这攒典哥哥休强挺。』[休明] 美善旺盛。[休书] 旧称弃妻为休,离弃时写给妻子的文书叫休书。

不:《子集上》《一字部》《韵会》《正韵》□逋没切,补入声。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礼·曾子问》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则有变乎,且不乎。又《周礼·夏官》服不氏,掌养猛兽而敎扰之。〈注〉服不服之兽者。又《广韵》《韵会》□分物切。与弗同。今吴音皆然。又《韵会》俯九切,音缶。与可否之否通。《说文》鸟飞上翔,不下来也。从一,一犹天也。象形。又《玉篇》甫负切《广韵》甫救切,□缶去声。义同。又《广韵》甫鸠切《集韵》《韵会》《正韵》方鸠切,□音浮。夫不,□也。亦作鳺鴀。《尔雅·释鸟》□其鳺鴀。《郉疏》陆玑云:今小鸠也。一名□鸠,幽州人或谓鷱鴡,梁宋间谓之隹,扬州人亦然。又未定之辞也。《陶潜诗》未知从今去,当复如此不。又姓。《晋书》汲郡人不准。◎按《正字通》云:不姓之不,转注古音,音彪。又《正韵》芳无切。与柎通。花萼跗也。《诗·小雅》鄂不韡韡。《郑笺》承华者,鄂也。不当作柎。郑樵曰:不象萼蔕形。与旉通。《陆玑诗疏》柎作跗。《束皙·补亡诗》白华绦趺。《唐诗》红萼青趺皆因之。又华不注,山名,在济南城东北。《左传·成二年》晋却克战于鞌,齐师败绩。逐之,三周华不注。《伏琛齐记》引挚虞畿服经,不,与诗鄂不之不同。李白诗:兹山何峻秀,彩翠如芙蓉。盖因华跗而比拟之。胡传读不如卜,非。又《古诗·日出东南隅行》使君谢罗敷,还可共载不。罗敷前致辞,使君亦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〇按愚当读若吾,疑模切,与敷不夫叶。敷不夫本同模韵,《正字通》不改音符,叶夫愚,非是。又与丕同。《书·大诰》尔丕克远省。马融作不。《秦·诅楚文》不显大神巫咸。《秦·和钟铭》不显皇祖。□与诗周颂不显不承同。不显不承,犹书云丕显丕承也。又《韵补》叶补美切,音彼。《荀子·赋篇》□然易知,而致有理者与。君子所敬,而小人所不者与。所不谓小人所鄙也。《正字通》不字在入声者,方音各殊,或读逋入声,或读杯入声。司马光切韵图定为逋骨切,今北方读如帮铺切,虽入声转平,其义则一也。考证:(《礼·曾子问》葬引至于堩,日日有食之,)谨照原文省下日字。(《荀子·赋论篇》)谨照原书省论字。(〈注〉谓小人所鄙也。)谨按原文无此注,改为所不谓小人所鄙也。

到:《子集下》《刀字部》《唐韵》《正韵》都导切《集韵》《韵会》刀号切,□音倒。《尔雅·释诂》到,至也。〈疏〉到者,自远而至也。《诗·大雅》靡国不到。又姓。《韵会》出彭城楚令尹屋到之后。

乌:《巳集中》《火字部》於□《唐韵》哀都切《集韵》《正韵》汪胡切,□音污。《说文》孝鸟也。象形。《埤雅》林罕以为全象鸟形,但不注其目睛。乌体全黑,远而不分别其睛也。《诗·邶风》莫黑匪乌。《小尔雅》纯黑而反哺者谓之乌。又《前汉·眭弘传》石立,后有白乌数千,下集其旁。又《尔雅·释鸟》燕白脰乌。〈注〉小尔雅云:白项而羣飞者,谓之燕乌。〈又〉鸀山乌。又《周礼·夏官·罗氏》掌罗乌鸟。〈注〉乌谓□居,鹊之属。又《小尔雅》去阴就阳者,谓之阳乌,鸿雁是也。又《韵会》日中有三足乌。又《说文》孔子曰:乌□,呼也,取其助气故以为乌呼。〈注〉徐铉曰:俗作鸣,非是。《埤雅》乌又为叹词者,乌见异则噪,故以为乌霍。乌霍,叹所异也。又《玉篇》语辞也。又《广韵》安也。《正韵》何也。《史记·司马相如传》乌有先生者,乌有此事也。〈注〉徐广曰:乌,一作恶。又《史记·天官书》聚一十五星,蔚然曰郞位。〈注〉索隐曰:蔚然,汉书作哀乌,星之状貌。《正字通》星经作依乌,后人因谓郞官为依乌府。又《韵会》黑色曰乌。《史记·匈奴传》北方尽乌骊马。《五代史·梁符彦卿传》太祖赐以所乗[音chéng]爱马一丈乌。又《前汉·杨恽传》仰天拊缶而呼乌乌。〈注〉师古曰:乌乌秦声。关中旧有此曲,亦作鸣。《史记·李斯传》歌呼鸣鸣。又县名。乌氏,因水而名。《前汉·地理志》安定郡乌氏。〈注〉乌水出西北入河。氏音支。又乌程,乌伤,属会稽郡。又乌孙,乌桓,皆西域国名。又《广韵》姓也。齐大夫乌枚鸣。见《左传》。又赤乌,殿名。《左思·吴都赋》饰赤乌之暐晔。又《集韵》《类篇》□於加切,音鸦。《前汉·西域传》乌秅国。〈注〉师古曰:乌,一加反。秅,直加反。又《汉鼓吹曲》朱鹭鱼以乌路訾邪,鹭何食,食茄下。不之食,不以吐,将以问诛者。下叶音鰕,者叶音遮。又《集韵》《类篇》□於谏切,音晏。《前汉·西域传》乌秅国。〈注〉郑氏曰:乌秅音鷃拏。师古曰:急言之声,如鷃拏耳。非正音也。又《韵会》古文借作顾字。见义云章。亦转声也。

江:《巳集上》《水字部》《唐韵》《集韵》《韵会》□古双切,音杠。水名。《风俗通·山泽篇》江者,贡也。出珍物,可贡献也。《释名》江,共也。小江流入其中,所公共也。《说文》水出蜀湔氏徼外岷山,入海。《书·禹贡》岷山导江。《家语》夫江始於岷山,其源可以滥觞。及其至江津也,不舫舟,不避风雨,不可以涉。又《书·禹贡》三江既入。《韦昭国语注》吴松江,钱塘江,浦阳江。《郭璞·山海经注》岷山,大江水所出。崃山,南江水所出。崌山,北江水所出。南江,北江,皆东流注於大江。《庾阐·扬都赋注》松江,东北行七十里得三江口,东北入海为娄江,东南入海为东江,幷[同并]松江为三。《前汉·地理志注》三江,谓北江、中江、南江。又九江,在荆州。《书·禹贡》九江孔殷。《正义》江以南,水无大小,俗人皆呼为江。又州名。春秋时为吴楚地,秦为九江郡,晋为浔阳郡,即古江州。《地理通释》汉九江郡,本在江北,而今所谓江州者,实武昌郡之柴桑县。后以江北之浔阳幷[同并]柴桑而立郡,又自江北徙治江南,以故江南得有浔阳之名。后又因浔阳而攺为江州,实非古江州地也。又姓。本伯益之后,爵封于江,后以国为氏。又星名。《史记·天官书》天潢旁江星。江星动,人涉水。又帝江,神鸟。出天山,识歌舞。见《山海经》。又《韵补》叶古红切,音公。《楚辞·九章》将运舟而下浮兮,上洞庭而下江。去终古之所居兮,今逍遥而来东。今滇语呼江为公。又名江鱼为公鱼。

肯:《未集下》《肉字部》《正韵》苦等切,音恳。《尔雅·释言》肯,可也。《诗·卫风》惠然肯来。〈笺〉可也。《前汉·高帝纪》高帝数让,衆[音zhòng]莫肯为。又《集韵》可亥切,音恺。《字林》着骨肉也。《庄子·养生主》技经肯綮之未尝。〈注〉着骨肉也。肯,着也。《集韵》或作肎肻。又□。

休:《子集中》《人字部》《唐韵》许尤切《集韵》《韵会》《正韵》虚尤切,□朽平声。美善也,庆也。《书·太甲》实万世无疆之休。又《周官》作德心逸日休。《诗·商颂》何天之休。又宥也。《书·吕□》虽休勿休。〈注〉宥之也。我虽以为宥,尔惟勿宥。又《尔雅·释训》休休,俭也。〈疏〉良士顾礼节之俭也。《诗·唐风》良士休休。又休沐,言休假也。一曰下沐,一曰旬休。唐法,旬休者一月三旬,遇旬则休沐,即十日一洗沐也。又致仕曰休。又休息。《礼·月令》季秋之月,霜始降,则百工休。又《扬子·方言》称傀儡戏曰休,亦曰提休。又地名。汉封楚元王子为休侯。见《史记·年表》。又《尔雅·释木》休,无实李。〈注〉一名赵李。又蚤休,药名。又姓。又休休,人名。见《五代史》。又《集韵》吁句切,音煦。气以温之也。《周礼·冬官考工记》弓人角之,本蹙於□,而休於气。又同咻。《左传·昭三年》民人痛疾,而或燠休之。〈注〉燠休,痛念声。又叶虚娇切,音嚣。《陆云·赠郑曼季诗》拊翼坠夕,和鸣兴朝。我之思之,言怀其休。又叶匈于切,音虚。《吴志·胡综黄龙大牙赋》含契河洛,动与道俱。天赞人和,佥曰惟休。《说文》休在木部,人依木则休。《尔雅》庇□曰休,会止木庇息意。◎按今《尔雅·释言》本作庇庥□也。考证:(《书·说命》实万世无疆之休。)谨照原书说命改太甲。(按今尔雅释木本作庇庥□也。)谨照原书释木改释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