厝火燎原

厝火燎原,放火燎原,比喻小乱子酿成大祸患。

厝火燎原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cuò huǒ liǎo yuán
成语注音
ㄘㄨㄛˋ ㄏㄨㄛˇ ㄌㄧㄠˇ ㄧㄨㄢˊ
成语简拼
CHLY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连动式成语
常用程度
一般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
厝火燎原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放火燎原,比喻小乱子酿成大祸患。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相关成语

成语接龙

厝火燎原→原形败露→露面抛头→头头是道→道学先生→生杀与夺→夺席谈经→经纬天下→下逐客令→令人起敬→敬时爱日→日累月积→积年累岁→岁聿云暮→暮想朝思→思妇病母→母难之日→日试万言→言听计从→从长商议→议论英发→发上指冠→冠履倒易→易如翻掌→掌上明珠

成语用法

成语造句

(1)成语「厝火燎原」是一个连动式成语。

(2)叮铛不会写成语“厝火燎原”的最后一个字。

(3)佳言哥哥给卓阳和艳罐讲了“厝火燎原”的故事。

(4)涓涓写不出成语“厝火燎原”,导致语文测试只考了97分。

(5)练习本的第二页赫然是“厝火燎原”几个大字。

(6)殷祖镇建设中学的须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厝火燎原”。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明·沈德符《野获编·兵部·西南诸捷》:『惟近日东北用兵,聚三大帅娄十万众,尽没辽水,坐成厝火燎原之势,差为不竞耳。』

分字解释

燎原

燎原:[liáoyuán] (1)火延烧原野。燎原烈火。星火燎原。(2)比喻气势旺盛。

厝:cuò 1、<动>放置;安排。贾谊《治安策》:『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积薪:柴堆。)这个意义又写作『措』。2、<动>葬。潘岳《寡妇赋》:『将迁神而安厝。』(神:指灵柩。)[引] 指棺材浅埋等待改葬。归有光《与沈养吾书》:『山妻在殡,便欲权厝。』(山妻:指自己的妻子,是一种客套话。殡:停棺待葬。权:暂且。)3、通『错』。交错;交叉。《汉书·地理志》:『五方杂厝,风俗不纯。』4、<名>磨刀石。[厝火积薪] 言置火于积薪之下,比喻隐伏着危机。刘若愚《酌中志·忧危竑议后纪》:『今之事势,正贾生所谓厝之时也。』

火:huǒ 1、<名>火;火焰。《五蠹》:『有圣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2、<形>比喻紧急,急迫。武则天《腊日宣诏幸上苑》:『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3、<形>比喻激动、暴躁、愤怒。白居易《感春》:『忧喜皆心火。』4、<名>古代军队的建制单位,十人为『火』。柳宗元《段太尉事状》:『皆解甲,散还火伍中。』5、<名>同『伙』,同伴。《木兰诗》:『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6、<名>古代星名,又叫『心宿』。《诗经·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7、<名>五行之一。《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燎:liáo 1、<名>古代用以照明的火炬。《诗经·小雅·庭燎》:『庭燎之光。』liǎo 1、<动>放火焚烧草木。《诗经·小雅·正月》:『燎之方扬,宁蛎鹬俊2、<动>烘烤。《后汉书·冯异传》:『光武对灶燎衣。』[又] 烧焦。《三国志·魏书·王粲传》:『以此行事,无异于鼓洪炉以燎毛发。』

原:yuán 1、<名>水源。[引] 根源;本源。《货殖列传序》:『此四者,民所认食之原也。』后来写作『源』。2、<动>推究;推求原因;探究。《伶官传序》:『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可以知之矣。』3、<名>平原;原野,指战场。《殽之战》:『武夫力而拘诸原。』4、<副>再。《灌园叟晚逢仙女》:『你可要这花原上枝头么?』5、<动>赦免。《三国志·张鲁传》:『犯法者,三原然后乃行刑。』[原本] 书的初刻本。事物之所由起。追溯事物之由来。[原人] 谨慎老实的人。

厝:《子集下·厂字部》《唐韵》《集韵》仓各切《韵会》清各切《正韵》七各切,□音错。《说文》厉石也。从厂,昔声。诗曰:他山之石,可以攻厝。《徐曰》今诗借作错字。又《前汉·地理志》五方亲厝。〈注〉晋灼曰:厝,古错字。又《唐韵》《集韵》《正韵》□仓故切,音措。《前汉·贾谊传》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注〉厝,置也。《集韵》同措。考证:(《说文》厉石也。从厂,昔声。诗曰,他山之石,可以攻厝。)谨照原文错改为厝。”

火:《巳集中·火字部》《唐韵》《集韵》呼果切《韵会》《正韵》虎果切,□货上声。《说文》火,毁也。南方之行炎而上。象形。《释名》火化也,消化物也。亦言毁也,物入中皆毁坏也。《玉篇》□者,化也,随也,阳气用事万物变随也。《古史考》燧人氏初作火。《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又星名。《书·尧典》日永星火。〈传〉火,苍龙之中星。又大火,鹑火,辰次之名。又《礼·王制》昆虫未蛰,不以火田。《前汉·成帝纪》火耕水耨。又《周礼·夏官·司爟》变国火以救时疾。〈注〉春取楡柳之火,夏取枣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楢之火,冬取槐檀之火。《论语》钻燧改火。又盛阳曰炎火。《诗·小雅》田祖有神,秉畀炎火。〈传〉炎火,盛阳也。〈笺〉螟螣之属,盛阳气嬴则生之。明君为政,田祖之神不受此害,持之付与炎火,使自消亡。又官名。《左传·昭十七年》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疏〉春官为大火。夏官为鹑火,秋官为西火,冬官为北火,中官为中火。又《春秋·宣十六年》成周宣榭火。《左传》人火也。凡火,人火曰火,天火曰灾。又《南史·齐武帝纪》魏地谣言,赤火南流,有沙门从北齎此火至,色赤而微,云以疗疾贵贱争取之,多得其验,咸云圣火。又《唐书·兵志》府兵,十人为火,火有长。彍骑,十人为火,五火为团。《通典·兵制》五人为烈,烈有头目,二烈为火,立火子,五火为队。又《司马法》人人正正,辞辞火火。〈注〉言一火与一火犹人人殊之人人也。即俗谓火伴。《古木兰诗》出门看火伴。又人身有火。《本草纲目》心藏神为君火。包络为相火。又阴火,海中盐气所生。凡海水遇阴晦,波如然火,有月即不复见。《木华·海赋》阴火潜然。又山名。《山海经》崑仑之丘,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又《正字通》陆游曰:火山军,其地锄深,则有烈焰,不妨耕种。又井名。《左思·蜀都赋》火井沈荧於幽泉。〈注〉火井,在临邛县。欲出其火,先以家火投之,须臾隆隆如雷声,焰出通天,光辉十里,以筒盛接,有光无灰。又寒火。《抱朴子·地真篇》南海萧丘,火春生秋灭。生木小,焦黑。又火传。《庄子·养生主》指穷放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又南方有食火之国,其人能食火炭。又《尔雅·释鱼》十龟,一曰火龟。〈疏〉龟生火中者。又火□。《山海经》火山国,其山虽霖,雨火常燃,火中白□,时出山边求食,人捕得之,以毛作布,名火澣布。又姓。《明纪事本末》火济,从诸葛亮南征孟获有功,封罗甸国王。《正字通》洪武时,翰林火原洁。又《广东通志》古人一年四时改火。今琼州西乡音谓一年为一火,火音微。东乡人谓一年为喜,或为之化,乃喜之变音。又叶虎洧切《诗·豳风》七月流火,八月萑苇。◎按唐韵正:火,古音毁,转声则为喜,故灰字从火得声。而左传襄三十年:或叫于宋太庙,曰:譆譆出出,鸟鸣于亳社。如曰譆譆,则为火之徵也。是直以为火当读作毁,非止叶音矣。又叶后五切。《韩愈·元和圣德诗》施令酬功,急疾如火。天地中间,莫不顺序。又叶虎何切。《庄子·外物篇》利害相摩生火寔多,衆[音zhòng]人焚和,月固不胜火。《韵会小补》今人谓兔岐唇曰火。盖古音也。《集韵》或作灬。

燎:《巳集中·火字部》《玉篇》《正韵》□力吊切,音料。《玉篇》庭燎国之大事,树以照衆[音zhòng]也。《诗·小雅》庭燎之光。《释文》郑云:在地曰燎,执之曰烛,树之门外曰大烛,於内曰庭燎,皆是照衆[音zhòng]为明。《礼·月令》以共郊庙及百祀之薪燎。《周礼·天官·阍人》设门燎。〈注〉地烛也。又《玉篇》放火也。又《诗·陈风》佼人燎兮。《朱传》燎明也。又《诗·小雅》燎之方扬。〈笺〉火田曰燎。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力照切,音疗。《广韵》照也。又《广韵》一曰宵田。又《广韵》放火也。《诗·大雅》瑟彼柞棫,民所燎矣。又《集韵》本作尞。《前汉·郊祀志》尞禋有常用。〈注〉师古曰:尞与燎同。又《唐韵》力小切《集韵》《韵会》朗鸟切《正韵》卢绞切,□音缭。《说文》本作□,亦放火也。《书·盘庚》若火之燎于原。〈注〉燎,力召反。又力鸟反。又《集韵》或作□。亦作轑。《前汉·杜钦传》欲以熏轑天下。〈注〉师古曰:轑,读曰燎。假借用字。又《集韵》怜萧切,音聊。纵火焚也。又离昭切,音摎。火在地曰燎。《诗·小雅·庭燎释文》徐邈音力烧反。

原:《子集下·厂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愚袁切,音元。《说文》高平曰原,人所登。《尔雅·释地》大野曰平,广平曰原。《周礼·地官·大司徒》辨其山林泽坟衍原隰之名物。《礼·月令》孟夏,令野虞出行田原,为天子劳农。又《前汉·食货志》农渔商贾四者,衣食之原。《董仲舒传》道之大,原出於天。《司马相如传》尔陿游原。〈注〉孟康曰:原,本也。又《尔雅·释言》原,再也。〈疏〉重再也。《易·比卦》原筮元永贞。《朱传》必再筮,自审有元善长永正固之德。《礼·文王世子》命膳宰曰:末有原。〈注〉末,勿也。谓所食之余,不可再进也。《前汉·礼乐志》以沛宫为原庙。〈注〉师古曰:原,重也。言已立正庙,更重立也。又《韵会》推原也。《易·系辞》原始要终。《前汉·薛宣传》原心定罪。〈注〉师古曰:原,谓寻其本也。《管子·戒篇》春出,原农事之不本者,谓之游。〈注〉原,察也。又宥罪曰原。《晋书·潘岳传》会诏原之。又通作源。《前汉·食货志》犹塞川原为潢洿也。〈注〉师古曰:原,谓水泉之本也。又姓。《广韵》孔子弟子有原宪。《前汉·赵广汉传》颍川大姓原褚。〈注〉原褚,二姓也。又州名。《韵会》汉高平县,魏为镇州,又攺原州。又《韵补》叶虞云切。《史记·叙传》怀王客死,兰咎屈原。好谀信谗,楚幷[同并]于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