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门不入

过门不入,过:路过;入:进入。路过家门却不进去。形容恪尽职守,公而忘私。

过门不入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guò mén bù rù
成语注音
ㄍㄨㄛˋ ㄇㄣˊ ㄅㄨˋ ㄖㄨˋ
成语简拼
GMBR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紧缩式成语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
過門不入
歇后语
大禹治水
成语谜语
大禹返乡治水
成语英文
pass one's own door without entering--to act beyond the call of duty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过:路过;入:进入。路过家门却不进去。形容恪尽职守,公而忘私。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大公无私

相关成语

近义词

大禹治水、公而忘私

反义词

假公济私

成语接龙

1、过门不入→入火赴汤→汤去三面→面无人色→色若死灰→灰飞烟灭→灭门绝户→户枢不蝼→蝼蚁贪生→生死苦海→海沸山裂→裂石流云→云泥殊路→路柳墙花→花烛洞房→房谋杜断→断织劝学→学究天人→人生如梦→梦想颠倒→倒屣相迎→迎刃立解→解兵释甲→甲第连云→云屯雾散→散言碎语→语长心重→重床叠架→架谎凿空→空谈快意→意在言外→外刚内柔→柔远绥怀→怀才不遇→遇物持平→平地风雷→雷雨交加→加油加醋→醋海翻波→波属云委→委肉虎蹊→蹊田夺牛→牛高马大→大中至正→正言直谏→谏尸谤屠→屠门大嚼→嚼墨喷纸→纸落云烟→烟炎张天→天下独步→步线行针→针芥之契→契船求剑→剑拔弩张→张本继末→末路穷途→途遥日暮→暮夜怀金→金舌弊口→口讲指画→画疆墨守→守身如玉→玉软花柔→柔远能迩→迩安远至→至诚高节→节哀顺变→变化无穷→穷猿失木→木本水源→源头活水→水天一色→色厉胆薄→薄暮冥冥→冥顽不灵→灵蛇之珠→珠零玉落→落花时节→节中长节

2、过门不入→入邦问俗→俗下文字→字正腔圆→圆首方足→足食丰衣→衣冠优孟→孟母三迁→迁客骚人→人情之常→常年累月→月没参横→横草之功→功遂身退→退有后言→言归于好→好丹非素→素昧生平→平头正脸→脸红筋暴→暴取豪夺→夺眶而出→出乖露丑→丑声远播→播土扬尘

3、过门不入→入地无门→门生故旧→旧事重提→提纲举领→领异标新→新昏宴尔→尔汝之交→交臂相失→失魂落魄→魄消魂散→散兵游勇→勇冠三军→军临城下→下车伊始→始乱终弃→弃瑕録用→用心良苦→苦口恶石→石沈大海→海涯天角→角立杰出→出处进退→退让贤路→路人皆知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1)岂有相离咫尺,竟过门不入?▲清·李汝珍《镜花缘》第42回

(2)…心胜,近来性情为何一变至此?岂有相离咫尺,竟过门不入?况功名迟早,何能拿得定,设或下科不中,难道总不…——清·李汝珍《镜花缘》

成语造句

(1)北庭大爷给萌萌和阿美介绍了“过门不入”的故事。

(2)稠树塘镇中学的郝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过门不入”。

(3)练习本的第三页赫然是“过门不入”几个大字。

(4)小楚不会写成语“过门不入”的最后一个字。

(5)小健写不出成语“过门不入”,因此语文考试只得了98分。

(6)自古道,每逢佳节倍思亲,我和钦之归心似箭,若非贤兄妹盛情难却,我俩不好过门不入,这会儿只怕已经离家不远了。

(7)大禹治水,尽心尽职,过门不入。

(8)顶头上司在里边,他过门不入,确实很有些说不过去。

(9)宓本常还是将螺蛳太太与瑞香送回家,只是过门不入而已。

(10)秦政自嘲一笑,却是过门不入,调转马头,沿着城墙从南城门朝北城门而去。

(11)公孙大人,为何过门不入啊?莫非我大哥闭门不纳,竟敢慢待你这位司隶府的神箭公?

(12)此次途经汉中,雷瑾自然是要与曹文诏见见面的,过门不入,徒惹猜疑,会造成彼此的不信任。

(13)这身影当然就是钱坤,他告别了丛林矮人联盟,正赶往精灵部落,这里离精灵部落十分的近,没有过门不入的道理。

(14)小秋没有争论,关于风婆婆的传言,他从小听到大,印象中有点可怕,接下来的路程里,他一直在寻思过门不入的借口。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下》:『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

成语故事

禹为了完成父亲未尽事业,30岁才与涂山姑娘女娇结婚,婚后四天就离家治水。禹率能工巧匠开凿河道,疏导水流,经过13年的努力终于消灭水患。期间因为治水没时间回家,三次路过家门口,见自己的孩子都已长大,但他没有进家门

分字解释

过门

过门:[guòmén] (1)女子出嫁到男家。后又听见三日后才过门,他又转有忧愁之态。――《红楼梦》。(2)声乐曲中常由叠句或副歌构成的短器乐乐段。(3)路过家门。

过:guò 1、<动>走过;经过。《殽之战》:『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2、<动>时间过去。《采草药》:『花过而采,则根色黯恶。』3、<名>经历;过程。《苏武》:『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过。』4、<动>超过;胜过。《齐桓晋文之事》:『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5、<副>过分;过于。《陈情表》:『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6、<名>过失。《殽之战》:『孤之过也,大夫何罪。』7、<动>责备。《鸿门宴》:『闻大王有意督过之。』8、<动>访问;探望。《信陵君窃符救赵》:『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过从] (1)互相往来。(2)应付;周旋。[过存] 问候。

门:mén 1、<名>房屋及其他建筑物的出入口。《项脊轩志》:『比去,以手阖门。』[又] <名>家门。《廉颇蔺相如列传》:『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又] 形状或作用似门的东西。《徐霞客洗游记》:『洞门甚隘。』2、<名>做事的方法、途径、关键。《商君书·君臣》:『臣闻道民之门,在上所先。』3、<名>家族;派别。《三国志·先主传》:『汝勿妄语,灭吾门也。』《论衡·问孔》:『孔门之徒七十二子,才胜今之儒。』4、<名>类别;门类。《旧唐书·杜佑传》:『书凡九门,计二百卷。』

不:bú 1、<副>不,表一般否定。2、<副>没有,表存在的否定。《毛遂自荐》:『今日出而从,日中不决,何也?』3、<副>不是,表否定判断。《卖柑者言》:『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fǒu通『否』。 1、<助>在句末表询问。《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2、<副>用在句中表否定。《鸿门宴》:『不者,若属皆为所虏。』《师说》:『或师焉,或不焉。』[不齿] 齿,并列,并排。不与并列,不与同列。表示极度鄙视。[不佞] 1.无口才;不会巧言善说。《论语·公冶长》:『雍也仁而不。』2.无才,自谦之词。《史记·孝文本纪》:『寡人不,不足以称宗庙。』

入:rù 1、<动>进入。《寡人之于国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2、<动>特指进入朝廷;在朝廷上。《原君》:『故古之人君,量而不欲入者,许由、务光是也。』3、<动>缴纳。《论积贮疏》:『岁恶不入,请卖爵子。』4、<动>归入;纳入。《廉颇蔺相如列传》:『城入赵而璧留秦。』5、<动>合乎;趋向。《训俭示康》:『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6、<名>收入。《捕蛇者说》:『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入室] (1)喻学问技艺的成就达到精深的境界。(2)称能得到老师学问或技艺精奥的为入室弟子。

过:《酉集下·辵字部》《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古卧切,戈去声。《玉篇》度也,越也。《正韵》超也。《易·系辞》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礼·檀弓》过之者,俯而就之。《史记·贾生传》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又过失也。《书·大禹谟》宥过无大。〈注〉过者,不识而误犯也。《前汉·文帝纪》俱去细过,偕归大道。又罪愆也。《周礼·天官·大宰》八柄,八曰诛,以驭其过。又责也。《史记·项羽纪》闻大王有意督过之。又卦名。易大过,小过。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古禾切,音戈。《广韵》经也。《书·禹贡》东过洛汭,北过洚水。又过所也。《释名》过所至关津以示也。或曰传转也,转移所在,识以为信。又国名。《左传·襄四年》处浇于过。〈注〉过,国名。东莱掖县有过乡。又□名。《诗·大雅》溯其过□。又姓。《后汉·刘陶传》过晏之徒。〈注〉过,姓,过国之后。《正韵》经过之过,平声。超过、过失之过,去声。考证:(《史记·贾谊传》自以为过之,今殆不及也。)谨照原 书贾谊传改贾生。又原文无殆字今省。(《史记·高帝纪》闻将军有意督过之。)谨按所引出项羽纪不出高帝纪,谨照原书高帝纪改项羽纪。将军改大王。(《释名》过所至关津以示也。或曰,传过也。移所在识以为信。)谨按太平御览引释名原文传转也,转移所在,识以为信。今照改。

门:《戌集上·门字部》《唐韵》莫奔切《集韵》《正韵》谟奔切《韵会》谟昆切,□音扪。《说文》闻也。从二户,象形。《玉篇》人所出入也。在堂房曰户,在区域曰门。《博雅》门,守也。《释名》扪也。言在外为人所扪摸也。《易·同人》同人于门。〈注〉心无系吝,通夫大同,出门皆同,故曰同人於门也。《书·舜典》賔于四门,四门□□。〈传〉四门,四方之门。《礼·月令》孟秋之月,其祀门。《周礼·天官·掌舍》为帷宫,设旌门。〈注〉王行止食息,张帷为宫,树旌以表门。〈又〉设车宫辕门。〈注〉王止宿险阻之处,车以为藩,则仰车以其辕表门。今慕府亦称辕门,牙门。《楚辞·九辩》君之门以九重。〈注〉天子九门:关门、远郊门、近郊门、城门、臯门、雉门、应门、路门、寝门,亦曰库门。又谯门,城上为高楼以望者。《前汉·□胜传》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又桥门,国学门也。《后汉·儒林传》圜桥门而观听者,盖亿万计。又师门。《后汉·桓荣传》上则通达经旨,下则去家慕乡,求谢师门。又《通监》唐狄人杰,尝荐姚元崇等数十人。或谓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又《正字通》世族盛着曰门望。韩显宗疏,言门望者祖父之遗烈。又凡物关键处,皆谓之门。《易·系辞》道义之门。〈疏〉物之得宜,从此易而来,故云道义之门,谓与道义为门户也。又《老子·道德经》衆[音zhòng]妙之门。又期门,勇士也。《后汉·谯□传》帝始作期门,数为微行。〈注〉前书,武帝微行,常与侍中常侍武骑,及待诏,北地良家子能骑射者,期诸殿门,故有期门之号,自此始也。成帝微行亦然,故言始也。《班固·西部赋》期门佽飞,列刃攒鍭。又官名。《周礼·地官》司门,祭祀之牛牲系焉,监门养之。《后汉·百官志》黄门侍郞六百石,掌侍从左右给事中。〈又〉门大夫六百石。〈注〉汉官曰:门大夫二人,选四府掾属。又《周礼·春官·小宗伯》其正室,皆谓之门子。〈注〉将代父当门者也。《左传·襄十一年》大夫诸司门子勿顺。又地名。《左传·襄二十七年》托於木门。〈注〉木门,晋地《史记·项羽纪》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孟康注》在新丰东十七里。又《秦本纪》败三晋之师於石门。《一统志》在平阳府解州东南白径岭,踰中条山,通陕州道,山岭参天,左右壁立,间不容轨,名曰石门。又鴈门,郡名。见《前汉·地理志》。又山名。《书·禹贡》浮于积石,至于龙门。〈传〉龙门山在河东之西界。《后汉·逸民传》龎公携其妻子,登鹿门山。又《正字通》北方北极之山曰寒门。汉光武纪寒门注,师古曰:今冶谷去甘泉八十里,盛夏凛然。又星名。《史记·天官书》其南北两大星曰南门。〈注〉南门二星,在库楼南天之外门,明则氏羌贡。《天文志》大微星南四星执法,中端门,左右掖门。又姓氏也。公卿之子,敎以六艺,谓之门子。后因以为氏,后魏门文爱。又东门、西门、雍门、木门,俱复姓。《左传·宣十八年注》襄仲居东门,故曰东门氏。又乐名。《周礼·春官·大司乐》以乐舞敎国子,舞云门大卷、大咸、大□、大夏、大濩、大武。〈注〉此周所存六代之乐。黄帝曰云门。又人名。《史记·秦始皇纪》使卢生求羡门高誓。〈注〉羡门,古仙人。《前汉·艺文志》逢门射法二篇。〈注〉即逢蒙。《荀子·正论篇》羿蠭门者,天下之善射者也。又《正字通》僧曰沙门桑门。《前汉·郊祀志》沙门,汉言息心削发,绝情欲,归於无为也。又《韵补》叶民坚切,音眠。《楚辞·远游》虚以待之兮,无为之先。庶类有成兮,此德之门。又叶眉贫切,音珉。《诗·邶风》出自北门,忧心殷殷。叶下贫。《荀卿·云赋》往来惽惫,通於大神。出入甚亟,莫知其门。考证:(《周礼·大司乐》舞云门,大卷,大咸,大磬,大夏,大濩,大武。)谨照原文大磬改大□。

不:《子集上·一字部》《韵会》《正韵》□逋没切,补入声。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礼·曾子问》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则有变乎,且不乎。又《周礼·夏官》服不氏,掌养猛兽而敎扰之。〈注〉服不服之兽者。又《广韵》《韵会》□分物切。与弗同。今吴音皆然。又《韵会》俯九切,音缶。与可否之否通。《说文》鸟飞上翔,不下来也。从一,一犹天也。象形。又《玉篇》甫负切《广韵》甫救切,□缶去声。义同。又《广韵》甫鸠切《集韵》《韵会》《正韵》方鸠切,□音浮。夫不,□也。亦作鳺鴀。《尔雅·释鸟》□其鳺鴀。《郉疏》陆玑云:今小鸠也。一名□鸠,幽州人或谓鷱鴡,梁宋间谓之隹,扬州人亦然。又未定之辞也。《陶潜诗》未知从今去,当复如此不。又姓。《晋书》汲郡人不准。◎按《正字通》云:不姓之不,转注古音,音彪。又《正韵》芳无切。与柎通。花萼跗也。《诗·小雅》鄂不韡韡。《郑笺》承华者,鄂也。不当作柎。郑樵曰:不象萼蔕形。与旉通。《陆玑诗疏》柎作跗。《束皙·补亡诗》白华绦趺。《唐诗》红萼青趺皆因之。又华不注,山名,在济南城东北。《左传·成二年》晋却克战于鞌,齐师败绩。逐之,三周华不注。《伏琛齐记》引挚虞畿服经,不,与诗鄂不之不同。李白诗:兹山何峻秀,彩翠如芙蓉。盖因华跗而比拟之。胡传读不如卜,非。又《古诗·日出东南隅行》使君谢罗敷,还可共载不。罗敷前致辞,使君亦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〇按愚当读若吾,疑模切,与敷不夫叶。敷不夫本同模韵,《正字通》不改音符,叶夫愚,非是。又与丕同。《书·大诰》尔丕克远省。马融作不。《秦·诅楚文》不显大神巫咸。《秦·和钟铭》不显皇祖。□与诗周颂不显不承同。不显不承,犹书云丕显丕承也。又《韵补》叶补美切,音彼。《荀子·赋篇》□然易知,而致有理者与。君子所敬,而小人所不者与。所不谓小人所鄙也。《正字通》不字在入声者,方音各殊,或读逋入声,或读杯入声。司马光切韵图定为逋骨切,今北方读如帮铺切,虽入声转平,其义则一也。考证:(《礼·曾子问》葬引至于堩,日日有食之,)谨照原文省下日字。(《荀子·赋论篇》)谨照原书省论字。(〈注〉谓小人所鄙也。)谨按原文无此注,改为所不谓小人所鄙也。

入:《子集下·入字部》《唐韵》人执切《集韵》《韵会》日汁切《正韵》日执切,□任入声。《说文》内也。《玉篇》进也。《礼·少仪》事君,量而后入。《檀弓》孟献子□比御而不入。〈注〉言虽比次妇人之当御者,犹不入寝也。又《春秋·隐二年》莒人入向。《定六年》於越入吴。〈传〉造其国都曰入,弗地曰入。〈注〉谓胜其国邑,不有其地也。入者,逆而不顺,非王命而入人国也。又《广韵》纳也,得也。又《增韵》没也。又《楞严经》六入谓六尘,即眼入色,耳入声也。又《敎坊记》每日常在天子左右为长入。考证:(《檀弓》孟子□比御而不入。)谨照原书孟子改为孟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