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指不拘题材形式,任意发挥,皆成妙文。

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xī xiào nù mà,jiē chéng wén zhāng
成语注音
ㄒㄧ ㄒㄧㄠˋ ㄋㄨˋ ㄇㄚˋ,ㄐㄧㄝ ㄔㄥˊ ㄨㄣˊ ㄓㄤ
成语简拼
XXNMJCWZ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复句式成语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
嬉笑怒駡,皆成文章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指不拘题材形式,任意发挥,皆成妙文。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书面语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1)东坡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不过一时兴到语,不可以词害意。▼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七

成语造句

(1)成语「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是一个复句式成语。

(2)大毛写不出成语“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导致语文测试只得了97分。

(3)记事本的第三页上面写着“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几个大字。

(4)俪峰大哥哥给毅蓝和昕芷介绍了“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历史典故

(5)灵山县武利中学的伦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6)小莲不会写成语“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最后一个字。

(7)鲁迅先生的杂文,挥洒自如,不拘一格,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8)在去往海口华兴学校的公车上,临欧大哥哥给山滢和斓夕讲述了『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历史典故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宋·黄庭坚《东坡先生真赞》之一:『东坡之酒,赤壁之笛,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分字解释

成文

成文:[chéngwén] (1)形成文字,写在纸上。已有腹稿,尚未成文。一条不成文的规定。(2)现成的文章。

文章

文章:(1)篇幅不很长的单篇作品。(2)泛指著作。(3)比喻暗含的意思:话里有文章。(4)关于事情的做法:我们可以利用他们的矛盾,这里很有文章可做;还要想到下一战略阶段的文章。

嬉笑

嬉笑:笑着闹着:远处传来了孩子们的嬉笑声。

怒骂

怒骂:[nùmà] 怒冲冲地骂;大骂。

嬉:xī 游戏,玩耍:嬉戏。嬉闹。嬉笑。嬉皮笑脸

笑:xiào(1)露出愉快的表情,发出欢喜的声音:笑容;眉开眼笑;哈哈大笑。(2)讥笑:耻笑;见笑。

怒:nù 1、<动>发怒。《左忠毅公逸事》:『(左公)怒曰……』2、<形>气势强盛。《柳毅传》:『则皆矫顾怒步,饮龁甚异。』今有『鲜花怒放』、『狂风怒号』等短语。

骂:mà(1)用粗野或恶意的话侮辱人:骂了他一顿。(2)斥责:他爹骂他不长进。

皆:jiē 1、<副>全;都;尽。表示范围。《论语》:『过也,人皆见之。』2、<副>一起;同时。表示时间。《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吾欲与子皆行。』

成:chéng 1、<动>完成;实现。《公输》:『公输般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论语·十则》:『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2、<动>形成;成为。《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与朱元思书》:『好鸟相鸣,嘤嘤成韵。』3、<动>成功;成就。《史记·孙膑列传》:『遂成竖子之名!』4、<动>长成;成熟。《采草药》:『用实者成实时采。』《芙蕖》:『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5、<名>成人;成年。李密《陈情表》:『零丁孤苦,至于成立。』6、<动>讲和;和解。《国语·勾践栖会稽》:『夫差与之(越国)成而去之。』7、<形>定;必定。《国语·吴语》:『胜未可成也。』8、<形>已有的;现成的。《察今》:『帮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成案] 已办好的公文案卷。[成规] 1.前人制定的规章制度。2.既定的规划。[成礼] 1.使礼完备。《左传·庄公二十二年》:『酒以成,不继以淫,义也。』2.行礼完毕。《史记·司马穰苴传》:『景公与诸大夫郊迎,劳师成,然后反归寝。』3.完婚。《南齐书·公孙僧远传》:『兄妹未婚嫁,乃自卖为之成。』[成命] 1.已定的天命。《尚书·召诰》:『王劂有成,治民今休。』2.既定的策略。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二年》:『郑人劝战,弗敢从也;楚人求成,弗能好也。师无成,多备何为?』3.已发出的命令。陈寿《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昔解杨执楚,有陨无贰,齐路中大夫以死成,方之整、像,所不能加。』4.命名。《国语·鲁语上》:『黄帝能成百物,以明民共财。』[成器] 1.制成的器物。2.美好的器物。后比喻有作为的人。[成人] 1.德才兼备,完美无缺的人。《管子·枢言》:『既智且仁,是谓成。』2.成年,也指成年人。[成人之美] 帮助别人成全好事。语出《论语·颜渊》:『君子成,不成人之恶。』[成事] 1.事已完成。《左传·宣公十二年》:『作先君宫,告成而还。』2.办成事情,成就事业。《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者也。』3.已成之事,已经之事。《论语·八佾》:『成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文:wén 1、<名>线条交错的图形;花纹。后写作『纹』。《公输》:『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2、<形>华美;有文彩的。《冯谖客孟尝君》:『黄金千斤,文车二驷,服剑一。』3、<名>文章。《醉翁亭记》:『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4、<名>文字。《游褒禅山记》:『独其文犹可识。』5、<名>非军事的,与『武』相对。《谏太宗十思疏》:『文武并用,垂拱而治。』6、<动>在身上刺花纹,叫『文身』。《庄子·逍遥遊》:『越人断发文身。』7、<名>文化;文教。《论语·子罕》:『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8、<量>用于旧时的铜钱,古称铜钱一枚为一文。《魏书·高崇传》:『在市铜价,八十一文得铜一斤,私造薄钱,斤馀二百。』9、<动>修饰;掩盖。《论语·子张》:『小人之过也必文。』成语有『文过饰非』。10、<名>规定、仪式。苏轼《上圆丘合祭六仪》:『仪者必又曰:省去繁文末节,则一岁可以再郊。』成语有『繁文缛节』。

章:zhāng 1、<量>音乐的一曲。《史记·吕后本纪》:『王乃为歌诗四章,令乐人歌之。』2、<量>文章或作品的一篇。《赤壁赋》:『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3、<名>文章。《三国志·陈思王植传》:『下笔成章。』4、<名>法令规章。《史记·高祖本纪》:『与父老约,法三章耳。』5、<名>奏章。《狱中杂记》:『是无难,别具本章。』6、<名>印章。《核舟记》:『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7、<名>花纹。《捕蛇者说》:『黑质而白章。』8、<形>明显;鲜明。《甘藷疏序》:『足以活人者多矣。或隐弗章。』9、<动>表扬。《商君书·说民》:『章善则过匿。』后来写作『彰』。[章程] 章术法式。[章服] 古代以日、月、星、龙、蟒、鸟、兽等图文作为等级标志的礼服。[章甫] 殷代礼帽。

嬉:《丑集下·女字部》《广韵》许其切《集韵》《韵会》虚其切《正韵》虚宜切,□音僖。《博雅》戏也。《增韵》美也,游也。《史记·孔子世家》嬉戏常□俎豆。《前汉·文帝纪》七八十翁,嬉戏如小儿状。《张协·七命》乗[音chéng]鸟舟兮为水嬉。又《集韵》《韵会》许已切《正韵》许里切,□音喜。《白居易·亲兴诗》澹灩九折池,萦回十余里。四月芰荷发,越王日游嬉。又妹嬉,夏桀妃,见妹字注。又《广韵》《集韵》《韵会》许记切《正韵》许意切,□音憙。美姿颜也。又《集韵》羊朱切,音愉。《刘桢·鲁都赋》素秋二七,天汉指隅。民胥祓禊,国子水嬉。

笑:《未集上·竹字部》(古文)咲《广韵》私妙切《集韵》《韵会》仙妙切《正韵》苏吊切,□音肖。《广韵》欣也,喜也。《增韵》喜而解颜启齿也。又嗤也,哂也。《易·萃卦》一握为笑。《诗·邶风》顾我则笑。《毛传》侮之也。《礼·曲礼》父母有疾,笑不至矧。〈注〉齿本曰矧,大笑则见。《左传·哀二十年》吴王曰:溺人必笑。《论语》夫子莞尔而笑。〈注〉小笑貌。又兽名。《广东新语》人熊,一名山笑。又《韵补》思邀切。《诗·大雅》勿以为笑,叶上嚣、下荛。《淮南子·汜论训》不杀黄口,不获二毛,于古为义,于今为笑。《古逸诗·赵童谣》赵为号,秦为笑。以为不信,视地上生毛。又入宥韵,音秀。《江总诗》玉脸含啼还自笑,若使琴心一曲奏。或作咲。《前汉·扬雄传》樵夫咲之。亦省作关。《前汉·薛宣传》一关相乐。

怒:《卯集上·心字部》《唐韵》乃故切《集韵》《韵会》《正韵》奴故切,□奴去声。《说文》恚也。《增韵》愤也。《扬子·方言》楚谓怒曰凭。凭,忍盛貌。小怒曰□。言禁□也。□曰苛,言相苛责也。又□怒,辨讼也。《周礼·地官》凡有□怒者,成之。又马之肥壮,其气愤盈曰怒。《后汉·第五伦传》鲜车怒马。又奋也。《庄子·逍遥游》怒而飞。言大鹏奋起如怒也。又《外物篇》草木怒生。言乗[音chéng]阳气奋出而不可遏也。又威怒也。《礼·曲礼》急缮其怒。〈注〉坚劲军之威怒也。又虎怒则威。《后汉·贾彪传》彪字伟节,兄弟三人,而彪最优。天下称曰:贾氏三虎,伟节最怒。又怒,东方气也。《史记·天官书》旬始状如雄鸡,其怒青黑。〈注〉怒色青也。又《玉篇》《广韵》《正韵》奴古切《集韵》《韵会》暖五切,□音弩。义同。又叶乃都切,音奴。《楚辞·九章》憍吾以其美好兮,览余以其修姱。与余言而不信兮,盖为余而造怒。《颜师古·纠谬正俗曰》怒有二音,诗小雅君子如怒,大雅逢天僤怒,读为上声。邶风逢彼之怒,小雅畏此谴怒,读为去声。今山东河北人但知怒有去声,不知有上声,失其真矣,盖字有动静音,人多不讲,皆此类也,从心从弩省,怒若强弩之发,人怒则面目张起,凡怒当以心节之,故从心奴为怒。

骂:《未集中·网字部》《广韵》《集韵》《韵会》《正韵》□莫驾切,音禡。《说文》詈也。〈注〉徐锴曰:谓以恶言加罔之也。《史记·留侯世家》轻士善马。又与傌同。《前汉·贾谊传》同鲸,劓,髠,刖,笞,傌,弃市之法。

皆:《午集中·白字部》《唐韵》古谐切《集韵》《韵会》《正韵》居谐切,□音街。《说文》俱词也。《小尔雅》同也。《易·解卦》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郑康成读皆如懈,非。又《字汇补》居之切,音箕。《前汉·孟喜传》箕子者,万物方荄兹也。《师古注》荄,音皆。古皆荄与箕音同。又叶举里切,音几。《诗·周颂》以治百礼,降福孔皆。〈传〉皆,遍也。与偕通。《荀勖东西厢歌》降福孔偕。《说文》白字两见,一在自部,自部之白,疾二切,即自字。皆字载自部中,则应从白。《集韵》或作皆,非。

成:《卯集中·戈字部》《唐韵》是征切《集韵》《韵会》《正韵》时征切,□音城。《说文》就也。《广韵》毕也。凡功卒业就谓之成。又平也。《周礼·地官·调人》凡过而杀伤人者,以民成之。〈疏〉成,平也。非故心杀伤人,故共乡里和解之也。《诗·大雅》虞芮质厥成。又《左传·隐六年》郑人来输平。《公羊传》输平犹堕成也。《文七年》惠伯成之。又终也。凡乐一终为一成。《书·益稷》箫韶九成。《仪礼·燕礼》笙入三成。〈注〉三成谓三终也。又善也。《礼·檀弓》竹不成用。〈注〉成,犹善也。又《周礼·天官·大宰》八灋五曰官成。注官成,谓官府之成事品式也。又《秋官·士师》掌士之八成。〈注〉八成者,行事有八篇,若今时决事比也。《释文》凡言成者,皆旧有成事品式。又必也。《吴语》胜未可成。〈注〉犹必也。又倂也。《仪礼·既夕》俎二以成。〈注〉成,犹倂也。又《礼·王制》司会以岁之成质于天子。〈注〉计要也。《周礼·天官·司会》以参互考日成,以月要考月成,以岁会考岁成。又《司马法》通十为成。《周礼·冬官考工记》方十里为成。《左传·哀元年》有田一成。又重也。《尔雅·释地》丘一成为敦丘。〈注〉成,犹重也。周礼曰:为坛三成。〈疏〉言丘上更有一丘,相重累者。又《释名》成,盛也。又《諡法》安民立政曰成。又州名。古西戎白马氏国,西魏置成州,唐同谷郡。又姓。周武王子成伯之后。又盆成,阳成,皆复姓。又《集韵》辰陵切,音承。本作郕。或省作成。地名。又《韵补》叶□羊切,音常。《范蠡曰》得时不成,反受其殃。又《史记·龟筴传》螟螽岁生,五谷不成。叶上祥。考证:(《周礼·天官·大宰》职有官成。〈注〉官成者,谓官府之有成事品式也。)谨照原文改为八灋五曰官成。注官成,谓官府之成事品式也。

文:《卯集下·文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无分切,音纹。《说文》错画也。《玉篇》文章也。《释名》文者,会集衆[音zhòng]彩,以成锦绣。合集衆[音zhòng]字,以成辞义,如文绣然也。《易·系辞》物相亲,故曰文。《周礼·天官·典丝》供其丝纩组文之物。〈注〉画绘之事,青与赤谓之文。《礼·乐记》五色成文而不乱。又《尚书序》古者伏牺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疏〉文,文字也。《说文》序》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古今通论》仓颉造书,形立谓之文,声具谓之字。又《易·乾卦文言疏》文谓文饰。又《易·坤卦》文在中也。〈疏〉通达文理。《史记·礼书》贵本之谓文,亲用之谓理。两者合而成文,以归太一,是谓太隆。又《书·尧典》钦明文思安安。〈疏〉发举则有文谋。又《礼·礼器》先王之立礼也,有本有文。忠信,礼之本也。义理,礼之文也。《史记·乐书》礼自外作,故文。〈注〉文犹动,礼肃人貌。貌在外,故云动。又《礼·乐记》礼减而进,以进为文。乐盈而反,以反为文。〈注〉文,犹美也,善也。又《左传·僖二十三年》吾不如衰之文也。〈注〉有文辞也。又《前汉·酷吏传》司马安之文法。〈注〉以文法伤害人也。〈又〉按其狱皆文致不可得反。〈注〉言其文案整密也。又姓。《前汉·循吏传》文翁,庐江舒人也。又《史记·諡法》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勤学好问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锡民爵位曰文。又兽名。《山海经》放臯之山有兽焉,其状如蜂,岐尾,反舌,善呼,曰文文。又《集韵》文运切,音问。《论语》小人之过也,必文。《朱传》文,饰之也,去声。又眉贫切,音珉。饰也。《礼·玉藻》大夫以鱼须文竹,刘昌宗读。又《韵补》叶微匀切。《崔駰·达旨》摛以皇质,雕以唐文。六合怡怡,比屋为仁。《张衡·西京赋》都邑游侠,张赵之伦。齐志无忌,拟迹田文。又叶无沿切。《蔡洪棊赋》画路表界,白质朱文。典直有正,方而不圆。

章:《午集下·立字部》《广韵》《集韵》《韵会》诸良切《正韵》止良切,□音彰。《说文》乐竟为一章。从音从十。十,数之终也。又采也。《书·臯陶谟》五服五章哉。《周礼·冬官考工记》画缋之事,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又明也。《易·垢卦》品物咸章。《书·洪范》俊民用章。又文章也。《诗·小雅》维其有章矣。〈笺〉礼文也。又篇章。《诗疏》诗有章句,总义包体,所以明情也。又成事成文曰章。《孟子》不成章不达。《周语》将以讲事成章。又《周语》余敢以私劳,变前之大章。〈注〉表也,表明天子与诸侯异物也。又条也,程也。《史记·高祖纪》约法三章。《太史公自序》张苍为章程。〈注〉章。正数之章术也。又大林木曰章。《史记·货殖传》千章金材。又《尔雅·释山疏》山形上平者名章。又地名。《山海经》鲜山又东曰章山。又赤水之北有章尾山。《史记·楚世家》吴大败楚于豫章。《前汉·地理志》勃海郡属县章武,章乡,会稽郡属县句章,西河郡千章县,广平国斥章,东平国章县。《后汉·光武纪》建武六年,改春陵乡为章陵县。又官名。《周礼·春官》保章氏。《前汉·王子侯表》千章侯。《百官志》东阁主章令丞。《师古注》主章,掌大材也。《前汉·宣帝纪》元康元年置建章卫尉。又《尔雅·释天》太岁在庚曰上章。又乐名。《礼·记注》大章,尧乐名。又印章。《汉官仪》吏秩比二千石以上,银印龟钮其文曰章,刻曰某官之章。又章奏。《独断》凡羣臣书通於天子者四,曰章,曰奏,曰表,曰驳议。又《左传·僖五年》日南至。〈疏〉步历之始,以朔旦冬至为首,历之上元,其年是十一月朔旦冬,至十九年闰月尽,复得十一月。朔旦冬至,故以十九年为一章,积章成部,积部成纪。治历者以此章部为法,以知气朔。又章甫,殷冠名。《礼·郊特牲》章甫,殷道也。又总章,舜明堂名。又建章,汉宫名。在长安。城西周回二十余里。又姓,秦将章邯。又諡法。《逸书》温克令仪曰章。又国名。《左传注》谢,章,薛,舒,吕,祝,终,泉,毕,过,此十国皆任姓。又俗或谓舅曰章。又《六书音义》周章,怔营貌。又惧貌。亦作慞。又《字汇补》与樟同。《司马相如·子虚赋》楩楠豫章。又与獐同。《周礼·冬官考工记》山以章。〈注〉读为獐。《韵会小补》又叶之风切,音中。《书·臯陶谟》天秩有礼,自我五礼有庸哉,同寅协恭和衷哉,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又之亮切。同障。《礼·亲记》四面有章。考证:(《司马相如·上林赋》楩楠豫章。)谨照原文上林赋改子虚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