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饔得尝

佐饔得尝,比喻助人为善者得善报。

佐饔得尝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zuǒ yōng dé cháng
成语注音
ㄗㄨㄛˇ ㄩㄥ ㄉㄜ ㄔㄤˊ
成语简拼
ZYDC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紧缩式成语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
佐饔得嘗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比喻助人为善者得善报。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相关成语

近义词

善有善报

反义词

佐斗得伤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1)王子晋云:「佐饔得尝,佐斗得伤。」此书为善则预,为恶则去,不欲党人非义之事也。▼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

成语造句

(1)成语「佐饔得尝」是一个紧缩式成语。

(2)打开本子,上面写着“佐饔得尝”几个大字。

(3)帆帆不会写成语“佐饔得尝”的最后一个字。

(4)河北祁州中学的和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佐饔得尝”。

(5)健健写不出成语“佐饔得尝”的拼音。

(6)颖睿哥哥给伊涵和阮燕讲了“佐饔得尝”的故事。

(7)前往宛城区枣林街道办事处三中的小面包车上,锡谦哥哥给汶珊和兮曦讲了『佐饔得尝』的故事。

(8)佐饔得尝,佐斗得伤。此书为善则预,为恶则去,不欲党人非义之事也。见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国语·周语下》:『佐饔者得尝焉,佐斗者伤焉。』

分字解释

佐:zuǒ 1、<动>辅助;帮助。《陈涉世家》:『陈胜佐之,并杀两尉。』2、<名>辅助的官员;助手。《左传·襄公三十年》:『有赵孟以为大夫,有伯瑕以为佐。』3、<动>劝。《国语·晋语》:『召之使佐食。』[佐酒] 陪伴饮酒。[佐命] 辅助帝王创立帝业。

饔:yōng 1、<名>熟食。《汉书·杜钦传》:『亲二宫之饔膳,致晨昏之定省。』[又] 特指熟肉。张衡《西京赋》:『酒车酌醴,方驾驾授饔。』2、<动>烹饪。如古代有饔人之官。3、<名>朝食,上午吃的一顿饭。《孟子·滕文公上》:『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

得:dé 1、<动>获得;得到;取得。与『失』相对。《鱼我所欲也》:『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垓下之战》:『汉皆已得楚乎?』2、<动>贪求;贪得。《论语·季氏》:『戒之在得。』3、<名>心得;收获。《游褒禅山记》:『古人之观于天地……往往有得。』4、<形>得意;满足。《兰亭集序》:『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5、<动>领会;理解。《朝三暮四》:『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6、<形>合适;恰当。《六国论》:『此言得之。』7、<动>实现;达到。《信陵君窍符救赵》:『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谏太宗十思疏》:『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8、<动>能;能够。《垓下之战》:『项王自度不得脱。』《送东阳马生序》:『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9、<副>应该;应当。《鸿六宴》:『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10、<助>表示完成或补充说明结果。《琵琶行》:『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11、<副>必须。《红楼梦》:『这件事还得你去才弄的明白。』[得非] 同『得无』,莫不是。[得无] 副词。(1)莫非;该不会。(2)能不;怎么能不。

尝:cháng 1、<动>吃;品尝。《察今》:『尝一脟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2、<动>尝试。《齐桓晋文之事》:『我虽不敏,请尝试之。』3、<动>经历;遇到。《庖丁解牛》:『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4、<副>曾;曾经。《劝学》:『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尝敌] 试探敌人的强弱。《宋史·苏洵传》:『故古之贤将,能以兵尝,而又以敌自尝,故去就可以决。』[尝鼎一脔] 尝其一二,可知其馀。语出《吕氏春秋·察今》:『尝一脟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脟:同『脔』。)[尝新] 尝食新收获的五谷。

佐:《子集中·人字部》《广韵》则个切《正韵》子贺切,□左去声。辅也,贰也。《周礼·天官》以佐王均邦国。《论语注》颜子王佐之才。又《史记·天官书》五星者,天之五佐,见伏有时,盈缩有度。又《集韵》子我切。义同。考证:(《周礼·天官》以佐王邦国。)谨照原文邦字上增均字。

饔:《戌集下·食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於容切,音邕。《玉篇》熟食也。《诗·小雅》有母之尸饔。〈传〉熟食曰饔。《孟子》饔飧而治。〈注〉饔飧,熟食也。朝曰饔,夕曰飧。又《周礼·天官·内饔注》饔,割烹煎和之称。〈疏〉饔,和也,熟食曰饔。熟食须调和,故号曰饔。又《仪礼·聘礼》君使卿韦弁归饔饩五牢。〈注〉牲杀曰饔,生曰饩。又通作雝。《周语》佐雝者尝焉。又《韵会》《正韵》□於用切,雍去声。义同。

得:《寅集下·彳字部》《唐韵》《正韵》多则切《集韵》《韵会》的则切,□音德。《说文》行有所得也。《玉篇》获也。《韵会》凡有求而获皆曰得。又赋受亦曰得。《易·乾卦》知得而不知丧。《礼·曲礼》临财毋苟得。《左传·定九年》凡获器用曰得,得用焉曰获。《孟子》求则得之。又贪也。《论语》戒之在得。又《韵会》与人契合曰相得。《王褒·圣主得贤臣颂》聚精会神,相得益章。又得得,唐人方言,犹特地也。《全唐诗话》贯休入蜀,以诗投王建曰:一瓶一鉢[音bō]垂垂老,千水千山得得来。又叶都木切,音笃。《老子·道德经》罪莫大於可欲,祸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易林》入市求鹿,不见头足,终日至夜,竟无所得。《集韵》或作□。

尝:《丑集上·口字部》《唐韵》市羊切《集韵》《韵会》辰羊切,□音常。《说文》口味之也。从旨,尙声。《诗·小雅》尝其旨否。《前汉·郊祀志》百鬼迪尝。〈注〉师古曰:尝谓歆飨也。又《广韵》试也。《战国策》疑则少尝之。《史记·越世家》请试尝之。又《张耳□余传》先尝秦军。又《广韵》曾也。《论语》尝从事於斯矣。又《玉篇》祭也。《尔雅·释天》秋祭曰尝。〈注〉尝新谷。《诗·小雅》禴祠烝尝。又《广韵》姓也。《风俗通》孟尝君之后。《玉篇》同甞。《集韵》或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