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铄金:熔化金属;积毁:积累的毁谤;销骨:熔化骨头。众人的言论能够熔化金属,纷纷而来的毁谤足以致人于死地。比喻舆论力量的强大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zhòng kǒu shuò jīn,jī huǐ xiāo gǔ
成语简拼
ZKSJJHXG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
眾口鑠金,積毀銷骨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铄金:熔化金属;积毁:积累的毁谤;销骨:熔化骨头。众人的言论能够熔化金属,纷纷而来的毁谤足以致人于死地。比喻舆论力量的强大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相关成语

近义词

众口销铄、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1)唐弢《硝忆》:『中国有句成语,叫做「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一次一次的造谣毁谤,也可以将真理埋没。』

(2)…!』委决不下,在厅中团团走转。——明·冯梦龙醒世恒言

成语造句

(1)成语「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是一个复句式成语。

(2)练习本的封面上写着“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几个大字。

(3)奇胜哥哥给鑫怡和思苇讲述了“众口铄金,积毁销骨”的历史典故

(4)小菲写不出成语“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导致语文测试仅仅考了97分。

(5)小憨不会写成语“众口铄金,积毁销骨”的最后一个字。

(6)扎音河中学的宫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7)听起来真是潇洒,可是很少有人能够做到。这是因为老话还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8)妈妈给我讲了成语众口铄金,积毁销骨的意思。

(9)王中山的脸色更加难看了,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啊。

(10)前往泌阳县马谷田镇中心学校的小面包车上,愉敏叔叔给金铃和滏杉讲了『众口铄金,积毁销骨』的历史故事。

(11)之类的话,她也并不在意,只要实质上伤害不到她,她就当什么事都没有,可是她却不知道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12)尤格一旁,不由感到人言可畏,真是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幸好格鲁是站在正义的一面,不然就做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了。

(13)我记得有一个成语说得很好,叫做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虽然不是我做的,可在那些人眼里,他们会觉得,只有我才有这样的资源。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张仪列传》:『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分字解释

众:zhòng 1、<形>众多;多。《子鱼论战》:『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2、<名>众人;大家。《冯婉贞》:『三保戒团众装药实弹,毋妄发。』3、<名>士众;兵士人数。《垓下之战》:『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4、<名>军队。《隆中对》:『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5、<形>广泛;普遍。《师说》:『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众庶] 众人;众民。

口:kǒu 1、<名>嘴。《齐桓晋文之事》:『为肥甘不足于口与?』2、<名>人口。《治平篇》:『视高、曾时口已不下五六倍。』3、<量>(一)个。用途广泛。《晋书·刘曜载记》:『献剑一口。』《水经注·资水》:『水南十里有井数百口。』4、<名>器物的口。《卖油翁》:『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5、<名>进出的通道。《石钟山记》:『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桃花源记》:『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6、<名>刀剑的刃。《水浒传》:『砍铜剁铁,刀口不卷。』7、<名>中医指寸脉。《史记·扁鹊见仓公列传》:『切其脉时,右口气急。』[口面] 争吵。[口浅] 口快;说话直截了当。

铄:[古] 鑠[shuò] (1)明亮,光明。故其华表则镐镐铄铄,赫奕章灼若日月之丽天也。――魏·何晏《景福殿赋》。又如:铄亮(非常明亮)(2)美好的样子。如:铄懿渊积(德行美好,学问渊博)(3)光辉美盛的样子。如:铄颖(光辉美盛,颖秀突出)。

金:jīn 1、<名>金子;黄金。《乐羊子妻》:『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又] 指铜。《荆轲刺秦王》:『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2、<名>泛指钱币;钱财。《报刘一丈书》:『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3、<名>金属的通称。《劝学》:『金就砺则利。』《过秦论》:『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4、<名>金属制成的器皿器具。《木兰诗》:『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5、<形>像金属般的;比喻坚固。《过秦论》:『自为关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6、<量>货币单位。周秦以黄金二十两为一镒,一镒为一金,两汉以黄金一斤为一金,汉以后以银一两为一金。《公输》:『子墨子曰:「请献十金。」』《垓下之战》:『吾闻汉购我头千金。』《五人墓碑记》:『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脰而函之。』《左忠毅公逸事》:『持五十金,涕泣谋于禁卒。』7、<名>金色;金黄色。《促织》:『巨身修尾,青项金翅。』[金榜] 黄金制成的匾额。多指科举应试录取的榜。[金波] (1)月亮,月光。(2)月光下的水波。(3)酒名。(4)地名,在今河北大名东。[金城汤池] 金属造成的城,蓄满开水的护城河。比喻城防坚固不可摧。[金兰] (1)牢固而融洽的友情。(2)指结义的兄弟姐妹。[金瓯] (1)金制的盆盂之类。(2)比喻国土完固。[金阙] (1)道家所说的天帝居住的黄金阙。(2)代指人间帝王的宫阙。[金蛇] 喻闪电之光。[金屋] 华丽的房屋。

积:jī 1、<动>堆积谷物。《诗经·大雅·公刘》:『廼积廼仓。』2、<动>堆积;堆放。《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3、<动>积蓄;积累。《劝学》:『故不积跬步,无以成江海。』4、<形>堆积或积累起来的。《六国论》:『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5、<名>积聚储蓄起来的粮食、资财等东西。《殽之战》:『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毁:huǐ 1、<动>破坏;毁坏。《病梅馆记》:『毁其盆,悉埋于地。』[又] 特指哀痛时过度而伤害身体。《韩非子·内储说》:『宋崇门之巷人服丧而毁,甚瘠。』2、<动>诽谤;讲别人的坏话。《庄子·盗跖》:『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3、<动>焚烧。《晋书·温峤传》:『遂毁犀角而照之。』[毁齿] 指儿童脱落乳齿,也借指换齿时的儿童。

销:xiāo 1、<动>熔化金属。《过秦论》:『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2、<动>消减;消散;消失。《滕王阁序》:『云销雨霁,彩彻区明。』[销落] 哀落;散落。

骨:gǔ 1、<名>骨头。《殽之战》:『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又] 指死人。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2、<名>文学作品的刚健的风格。刘勰《文心雕龙·风骨》:『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又] 人的气质、气概。《宋书·武帝纪》:『及长,身长七尺六寸,风骨奇特。』[骨力] (1)力气。(2)笔法雄健有力。[骨立] 人相当消瘦。

众:《补遗·子集》《人字部》《篇海类编》鱼琴切,音吟。衆[音zhòng]立也。与乑异。俗书为衆[音zhòng]字。非。(众)(古文)《唐韵》《广韵》《集韵》《类篇》《韵会》《正韵》□之仲切,终去声。《说文》多也。《徐曰》国语三人为众。数成於三也。《易·说卦》坤为众。〈疏〉取其地载物非一也。《书·汤誓》格尔众庶。《诗·周颂》命我众人。《黉山子损益篇》寡者,为人上者也。众者,为人下者也。又众雨。《礼·月令·淫雨蚤降注》雨三日以上为霖,今月令曰众雨。又星名。《史记·天官书》娄为聚众。又县名。《前汉·地理志》安众县,秦置,属南阳郡。又《唐韵》职戎切《集韵》《韵会》之戎切,□音终。义同。又草名。《尔雅·释草疏》众,一名秫。稷之黏者也。又泺,一名贯众,药草也。又姓。《左传》有众仲,众父,以字为氏。又叶诸良切,音章。《道藏歌》携袂明真馆,仰期无上皇。北钧唱羽人,玉女粲贤众。又叶诸仍切,音蒸。《扬子·太□经》减於艾无以涖众也,减黄贞臣道丁也。又叶才淫切,音琴。《扬子·太□经》减其仪欲自禁也,减於艾无以涖众也。《正字通》从横目,从□,人数多也。目,数也。字汇作衆[音zhòng],列血部,非。

口:《丑集上·口字部》《唐韵》苦后切《集韵》《韵会》去厚切《正韵》苦厚切,□□上声。《说文》人所以言食也。象形。《易·颐卦》自求口食。《书·大禹谟》唯口出好兴戎。又户口。《孟子》数口之家。《前汉·宣帝纪》胶东相成劳来不怠,流民自占八万余口。又《李陵传》捕得生口,言李陵敎单于为兵,以备汉军。又姓。《唐韵》今同州有之。《正字通》明弘治中,宣府通判口禄。又古口,复姓。《正字通》汉有古口引。又壶口,山名。《书·禹贡》冀州既载壶口。又谷口,地名。《史记·范睢传》北有甘泉谷口。〈注〉九嵏山中西谓之谷口。又列口,县名。《前汉·地理志》乐浪郡,列口县。又《史记·仓公传》切其脉时,右口气息。〈注〉右手寸口也。脉经,从鱼际至高骨却行一寸,其中名曰寸口,其骨自高。又《韵补》苦动切,音孔。《释名》口,空也。空上声。又叶康杜切,音苦。《诗·小雅》好言自口,莠言自口。忧心愈愈,是以有侮。《前汉·沟洫志》且漑且粪,长我禾黍。衣食京师,亿万之口。《宋玉·风赋》侵淫谿谷,盛怒於土囊之口,缘泰山之阿,舞於松柏之下。下叶音户。◎按唐韵正,口古音苦。引朱子韩文考异云:今建州人谓口为苦,走为祖。虽出俚俗,亦由音本相近,故与古暗合也。是直以为口当读作苦,非止叶音矣。又叶恪侯切,音彄。《梁法云·三洲歌》三洲断江口,水从窈窕河傍流。

铄:《戌集上·金字部》《唐韵》书药切《集韵》《韵会》《正韵》式灼切,□音烁。《说文》销也。《孟子》非由外铄我也。《史记·张仪传》衆[音zhòng]口铄金。又《尔雅·释诂》美也。《诗·周颂》於铄王师。〈传〉铄,美也。《史记·李斯传》铄金百镒。〈注〉索隐曰:铄,美也。又《扬子·方言》摩也。又《后汉·马援传》矍铄哉是翁也。〈注〉矍铄,勇貌。又好目也。《扬子·方言》宋卫韩郑之间曰铄。〈注〉言光明也。又《何晏·景福殿赋》故其华表,则镐镐铄铄。〈注〉皆谓光显昭明也。又《集韵》或作燿。《前汉·艺文志》燿金为刃。又《集韵》弋灼切,音药。烙也。《庄子·胠箧篇》铄绝竽瑟。又一曰销也。又《集韵》狼狄切,音秝。鼎属也。本作□。

金:《戌集上·金字部》《唐韵》居音切《集韵》《韵会》《正韵》居吟切,□音今。《易·系辞注》天地之数,五五相配以成金木水火土。〈疏〉地四与天九相得,合为金。《书·洪范》五行,四曰金,金曰从革。〈传〉金可以攺更。〈疏〉可销铸以为器也。〈又〉从革作辛。〈传〉金之气味。〈疏〉金之在火,别有腥气,非苦非酸,其味近辛,故云金之气味。又金有五色。《说文》五色金,黄为之,长久薶,不生衣。百炼不轻,从革不违,西方之行,生於土。《尔雅·释器》黄金谓之璗,其美者谓之鏐,白金谓之银,其美者谓之镣。《书·禹贡》厥贡惟金三品。〈传〉金银铜也。《前汉·食货志》金有三等,黄金为上,白金为中,赤金为下。〈注〉白金,银也。赤金,丹阳铜也。师古曰:金者五色,黄金、白银、赤铜、青铅、黑铁。又《公羊传·隐五年》百金之鱼。〈注〉百金,犹百万也。古者以金重一斤,若今万钱矣。《庄子·逍遥游》不过数金。〈注〉百金,金方寸,重一斤为一金。百金,百斤也。《史记·平准书》黄金一斤。〈注〉索隐曰:如淳云:时以钱为货,黄金一斤直万钱,非也。又臣瓒云:秦以一镒为一金,汉以一斤为一金,是其义也。董彦远曰:汉一斤金四两,直二千五百文。《正字通》或曰古十两为一斤。兵法:兴师一万,日费千金。燕昭王以千金养士,皆此数也。非若今人以二十四铢为一金也。又乐有八音,一曰金。《左传·成十二年》金奏作于下。〈疏〉金奏,击钟以为奏乐之节。金,谓钟及鎛也。《周礼·春官·钟师》掌金奏。又兵也。《礼·中庸》衽金革。《朱注》金戈兵之属。又《韵会》军行钲铎曰金。《释名》金鼓。金,禁也,为进退之禁也。《前汉·李陵传》闻金声而止。〈注〉金,钲也。一名镯。又黄色也。《前汉·宣帝纪》金芝九茎,产於函德殿铜池中。〈注〉金芝,色像金也。《李白·宫中行乐词》柳色黄金嫩。又坚也。《前汉·司马相如传》上金堤。〈注〉金堤,言水之堤塘,坚如金也。《贾谊·过秦论》金城千里。又官名。《周礼·秋官》职金掌凡金、玉、锡、石、丹青之戒令。《魏志·王修传》行司金中郞将。《唐书·百官志》更金部曰司金。《辽史·国语解》阴山采金置冶采链,名山金司。《元史·世祖纪》置淮南淘金司。又《前汉·百官公卿表》更名执金吾。〈注〉金吾,鸟名也,主辟不祥。天子出行,职主先导,以御非常,故执此鸟之象,因以名官。《古今注》金吾,棒也。以铜为之,黄金涂两末,谓为金吾御史大夫。司隷校尉,亦得执焉。又《论语·摘辅象》风后受金法。〈注〉金法,言能决理是非也。又地名。《五音集韵》金州,周为附庸国,魏於安康县置东梁州,后周攺为金州。又《前汉·地理志》金城郡。〈注〉昭帝始元六年置。应劭曰:初筑城得金,故曰金城。臣瓒曰:称金,取其坚也。《方舆胜览》楚威王置金陵邑,因其地有王气,埋金镇之,故名。又山名。《广舆记》在镇江府城西北江中,唐裴头陀於此开山得金,故名。又《述异记》黄金山,生交让树。〈又〉南金山有师子兽。又台名。《白帖》燕昭王置千金于台上,以延天下之士,故谓黄金台。又花名。《五代史·附录》汤城淀池多异花。一曰旱金,大如掌。又树名。《洞冥记》影蛾池北有生金树。破之皮间有屑,如金而色青,亦名青金树。又草名。《周礼·春官·郁人注》郁金香草,宜以和鬯。又《拾遗记》祖梁国献蔓金苔。《正字通》百两金,药名。又《唐本草》牡丹,亦名百两金。又古天子号。《帝王世纪》少昊氏以金德王,故号金天氏。又国号。《金史·太祖纪》国有金水,源产金,故号大金。又姓。《五音集韵》古天子,金天氏之后。又汉复姓。金留氏,出《姓苑》。又书名。《前汉·萧望之传》金布令甲。〈注〉金布者,令篇名也。其上有府库金钱布帛之事,因以名篇令甲者其篇甲乙之次。《唐书·艺文志》海蟾子元英还金篇一卷。《宋史·艺文志》丛金诀一卷。又神名。《前汉·郊祀志》或言益州有金马碧鸡之神。〈注〉金形似马,碧形似鸡。又阙门名。《前汉·公孙弘传》待诏金马门。〈注〉武帝时更名鲁班门为金马门。又金精,珠名。见《博雅释珠》。又钟名。《拾遗记》帝颛顼有浮金之钟。又星名。《酉阳亲俎》北斗第三星曰视金。《清异录》高丽谓星曰屑金。又金丹。《抱朴子·金丹卷》神人授之金丹仙经。又石名。《淮南子·地形训》黄澒五百岁生黄金。〈注〉澒,水银也。黄金,石名。又去声。《字汇补》音噤。《荀子·解蔽篇》金口闭舌。又《韵补》叶居良切,音疆。《易林》刚柔相伤,火烂销金。考证:(《前汉·宣帝纪》金芝九茎,产於丞德殿铜池中。)谨照原文丞德殿改函德殿。

积:《备考·午集》《禾字部》《五音篇海》音枳。(积)《广韵》子昔切《集韵》《韵会》《正韵》资息切,□音迹。《说文》聚也。《增韵》累也。堆□也。《易·大有》大车以载,积中不败也。又《升卦》积小以高大。《诗·周颂》积之栗栗。《礼·月令》仲秋命有司,趣民多积聚。《前汉·食货志》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又《仪礼·士冠礼》皮弁服素积。《郑注》积犹辟也,以素为裳,辟蹙其要中。又《集韵》则正切,音绩。亦聚也。又《广韵》《集韵》《韵会》子智切《正韵》资四切,□音恣。聚也,储蓄也。《诗·大雅》乃积乃仓。《周礼·天官·小宰》掌其牢礼委积。〈注〉委积,谓牢米薪刍给宾客道用也。又《大司徒》令野修道委积。〈注〉少曰委,多曰积,皆所以给宾客。又叶恣此切,音子。《诗·周颂》有实其积,万亿及秭。

毁:《辰集下·殳字部》《唐韵》许委切《集韵》《韵会》《正韵》虎委切,□音毁。《说文》缺也。一曰坏也。《易·系辞》乾坤毁,则无以见易。《诗·豳风》无毁我室。又訾也。《论语》谁毁谁誉。又去也。《礼·儒行》毁方而瓦合。《郑注》去已之大圭角,下与小人合也。又折也。《战国策》王不构赵。赵不以毁构。〈注〉构,合其战也。毁,折也。不收赵,赵不能以毁折之兵独与秦战。又占岁法,金穰,水毁,木饥,火旱。见《史记·货殖传》。又祷祈除殃曰毁。《周礼·地官·牧人》凡外祭毁事用尨。〈注〉谓副辜□禳毁除殃咎之属。又哀毁。《礼·曲礼》居丧之礼,毁瘠不形。《正义》毁瘠,羸瘠也,形骨露也。居丧许羸瘦,不许骨露见也。又五十不致毁,六十不毁。《孝经·丧亲章》毁不灭性。又小儿去齿曰毁。《白虎通》男八岁毁齿,女七岁毁齿。又《广韵》《集韵》《韵会》□况伪切,音齂。义同。又叶后五切,音户。《易林》膑诈龎子,夷竈尽毁。兵休卒发,矢至如雨。又叶暄规切,音堕。《扬子·太□经》减其疾不至危也,浏涟之减生根毁也。《韵会》毛氏曰:凡成败之毁,上声,《庄子》其成也毁也之类是也。非自坏而隳毁之则去声,《孟子》毁其宗庙之类是也。恶声令闻之毁誉则毁上声,誉去声,《孟子》不虞之誉求全之毁是也。忌其人而毁之,媚其人而誉之,则毁去声,誉平声,《论语》谁毁谁誉之类是也。然《论语》誉字有音,毁字无音,经史子中成毁之毁,与隳毁之毁皆无音,姑从通用。读书点校者,不可不知。

销:《戌集上·金字部》《唐韵》相邀切《集韵》《韵会》思邀切,□音宵。《说文》铄金也。《史记·秦始皇纪》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鐻。又释也,尽也。《前汉·邹阳传》积毁销骨。《王勃·滕王阁序》虹销雨霁。《杜甫诗》金吼霜钟彻,花催蜡炬销。又《礼·乐记》礼减而不进则销。〈注〉销,音消。言不自进,则礼道销衰也。又《庄子·则阳篇》其声销。〈注〉销,音消。小也。又《张协·七命》销踰羊头。〈注〉销,生铁也。《淮南子·修务训》羊头之销。〈注〉羊头之销,白羊子刀。又姓。《山海经》帝鸿生白民,白民销姓。又《释名》锸或曰销。销,削也。能有所穿削也。《淮南子·齐俗训》剞劂销锯。〈注〉销,音削。又通作消。《周礼·冬官考工记·栗氏为量攺煎金锡则不耗注》消湅之精,不复减也。

骨:《亥集上·骨字部》《唐韵》《韵会》古忽切《集韵》吉忽切,□音汨。《说文》肉之核也。《释名》骨,滑也。骨坚而滑也。《灵枢经》肾主骨,张筋化髓干,以立身。《周礼·天官·疾医》以酸养骨。〈注〉酸木味,木根立地中似骨。〈疏〉谓似人之骨立肉中者。《列子·天瑞篇》精神者,天之分。骨骸者,地之分。属天,清而散。属地,浊而聚。又牲骨。《礼·祭统》凡为俎者,以骨为主。《仪礼·乡射礼注》以骨名肉,骨贵也。又姓。《隋书·骨仪传》骨仪,京兆长安人。又《唐书·东夷传》新罗,其族名第一骨,第二骨,以自别。又苦骨,苦参别名。又多骨,白荳□别名。见《本草纲目》。